入情●入境—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2018-07-24王守国
王守国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同时又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入情”还得“入境”。入情·入境的教学与作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显得尤为关键。
关键词:初中语文;入情;入境;情境教学法
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语文课要上得美。优美的语言伴随着丰富的感情.精湛的思想流入学生的心田,带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倘徉。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兴趣盎然.获得艺术享受。”在教学实践中,就要求老师注重情感教育,把作品中的“情”移入学生心中,让他们在优美的意境中尽情想象,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去理解和感悟作品,以此达到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入情
中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有不少是古今中外名篇,“字字句句皆关情。”倘若教师只是从字面上讲解,就无法让作品与学生产生共鸣,就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这样就使语文教学缺乏美感,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易产生厌学情绪。要从根本上读懂这些作品,教学必须是作品、教师、学生三者的感情交流。教师从中起媒介作用,若教师能依据作品创设情境,自然可激起学生思想感情的涟漪。
中学语文情境教学活动中,要学会巧妙的应用各种形式。应该善于把知识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的链接起来。比如在教鲁迅先生的《社戏》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童年故事为学生讲解,让现实生活走入课堂,拉近学生与教材文本的距离。李俊岭老师在《浅谈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策略》中提到的生活展现情境我觉得也是好的办法。把学生带入社会、带入大自然,真正的走入生活。我们的学生很缺少生活的经验,我想我们未来的教育发展中生活教育一定会越来越重要,而这也是我们创造生活情境的好途径。马国旗老师提出“利用学生生活,丰富教学情境”。学生是课堂情境教学的主要对象,了解学生,捕捉学生身边的素材,根据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这种办法如果利用好,更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内动力变得更为持久。又如在讲授《挖荠菜》一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课下进入大自然,细心观察,去寻找自己见过的、吃过的也才,然后带到课堂上,讲述自己吃野菜和挖野菜的感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又如在执教《窗》这一篇课文时,可以这样说:“人确实就是这样,比如说我,每次听到《回家》这首乐曲,都深有感触。‘回家,我认为它不仅是呼唤我们回到身体栖息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呼唤我们回归灵魂升华的家园——那就是人类要永远求真、求善、求美。”最后用顾城的一首诗“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结束了课堂。这部分内容融合了音乐、诗歌以及文化哲学等多种“入情”的元素,极大地触动了学生的心灵与精神,使课堂真正充满了“语文味”,从而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开放与创造性升华。
二、入境
境即意境。在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里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图貌”是描绘形象,是写象。“与心”是表达情意是写情。二者结合就做到了情景交融,构成了意境。
教师的作用就是对课文描绘景象的再现,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即带领学生“入境”。在教王羲之《兰亭集序》时,我先用古琴曲《高山流水》作背景音乐,再配以竹林、小溪等自然风景图导入,再展示一张“流觞曲水”图,激起学生们的兴致高中语文教学论文,让学生体会本文作者极力营造的这种素淡、雅致的格调。文字格调的淡雅正是作者人格性情的体现。巴甫诺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教师明确的教学要求一旦能被学生接受,就可在他的大脑皮层中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使神经细胞处于高度积极的活动状态,这样极易形成神经的暂时联系,迅速地接受信息,产生智慧”。因此,学生经过适当的点拨,进入了这“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之中,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力,让学生在自由飞翔的想象过程中完成审美创造,使之达到“入境”的高度。
“入境”就等于打开了作者情感的钥匙,教材中还有很多非常典范的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是需要学生在“入境”的基础上去体验、去感受的。如《荷塘月色》中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似笼着轻纱的梦;《山居秋暝》中的松间月影、石上流泉、晚归的浣女和顺流而下的渔舟;《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等等,这一切,通过课文声、色、形、态等描写,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方面去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存和生活经验,使文中的图景在学生的脑海里呈现出来,产生“身在画图中”的美感,以激起感情上的共鸣,从而领略自然风光的情趣和作者的情感
三、对情境教学的建议
(一)运用情境教学要适度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度,语文教学也是一样。姜芬老师表示“在运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分寸,不宜过于泛滥,不然教学形式就会占领教学内容的上风,学生对书中的内容理解就不够充分,也就布恩那个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笔者近来也有此担忧,很多的时候,我们过多的关注了方法而忽略了对内容的讲解,很多课堂讨论的轰轰烈烈,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获得多少呢。所以,方瑛等老师提出了“首次讲解文章之前可以运用情境教学,重点讲解部分可以运用情境教学”。
(二)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
“情境教学是对教学内容的生动再现,然而这也只是一种方法而已,内容才是情境教学的关键,所以情境教学应该服务于具体的教学内容。”比如有一位老师在讲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先是剪辑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画面,接着播放了该词的配乐朗诵,正当听课的师生们拭目以待的时候,后面却变成了传统的讲授课。这就是单纯的创设单一情境作为引入,而没有将情境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后的结果是学生仅仅有一时的兴趣而不会完全投入到整个文本学习当中。我想,这是我们很多老师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一定要注意要让自己的情境和讲课的内容紧密的关联。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活动存在着一個感知——思维——知识能力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感知”过程中充满激情,进入意境,在独特的思维空间里不断地增添知识,从而培养综合能力(审美、表达等),使语文教学做到以“入情”促“入境”,“入境”启“获知”,从而不断提高语文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李小军.《新课标下优化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方法分析》,中小学电教,2009,1
[3] 黎振群.《浅议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创设方法及其作用》,创新教育,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