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美术教学中预先体验的教学策略
2018-07-24金艳红
金艳红
摘 要:在学习某一知识时,成人和儿童的认知过程是完全不同的,成人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可以唤起沉睡的记忆,但儿童生活阅历浅,联想水平不高。为了使儿童能够较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和所表达的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帮助他们建立起美术作品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就容易出现短时间内无法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有必要在课前组织一些教学活动,提供给儿童预先体验的机会,从而,使美术教学活动能够在物质和经验的充分准备下顺利地开展。
关键词:学前;美术教学;预先体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5B-0076-02
传统的学前美术教学活动比较注重教师的“教”,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准备环节时一般都是在无幼儿参与的情况下确定绘画主题和美术材料的选取;在教学环节,教师主要以示范教学为主,强调儿童绘画基础知识;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往往以模仿是否成功,以及作品中是否体现了绘画的相关技巧等为评价标准。这样的教学模式,儿童没有说“行”“不”的机会,只有被动接受的份儿,教师严密的教学计划把儿童的美术学习活动框了起来,使他们无法自由地表达和创造。这些都与新课改的要求相悖,为了在一线教学中突出儿童的主体性,笔者大胆探索,运用预先体验的教学策略开展学前美术教学,收效显著。
一、欣赏体验法
儿童只有亲身感受到了美,才能欣赏美。当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美时,才有可能通过联想、想象创造美。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前,如果能让幼儿通过欣赏来体验美,如果能运用符合他们欣赏水平的方式引导他们感受美,一定能激起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表达内心想法的热情。
如在美术活动《大家来跳孔雀舞》的美术创作活动中,为了营造一个想说、能画、会创作的氛围,我采用了欣赏体验法,用多媒体播放了生动形象的杨丽萍的《雀之灵》舞蹈视频片段,并组织了轻松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欣赏体验活动中获得创作灵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我是这样导入欣赏活动的:你们看过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跳的《雀之灵》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舞蹈,感受一下孔雀舞的优美和灵动吧。我用多媒体播放了《雀之灵》,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还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观看这样的舞蹈视频一定能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从而,激起他们创作的欲望。活动现场,孩子们有的边看边学着舞起来,当他们的热情被点燃时,我向他们提出了问题:她跳得好看吗?她的身体怎么样?腿和手怎么样?她的服装美吗……结合欣赏观察孔雀舞优雅的舞姿,了解孔雀舞演员身材、腿和胳膊的比例等特点及跳舞时的动态,再加上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引导他们一步步从感受美、欣赏美进入到创作美的境界。在开始创作之前,为了使他们的体验更加深刻,我让他们一起来跳孔雀舞,孩子们模仿的动作惟妙惟肖,非常逼真,孩子们笑着、跳着,当他们开始美术创作时,笔尖下那一幅幅孔雀梳理羽毛、漫步、飲水的图画显得栩栩如生。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运用欣赏体验法的教学策略,有利于孩子们通过感受美、欣赏美激起他们表达美、创作美的欲望。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被欣赏作品的理解,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使得在美术活动中,他们能够根据所提供的欣赏素材,进行感知体验,并用肢体动作进行表演,丰富他们的经验,激发他们思维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生活体验法
没有有效的感知,就缺乏创作的基础,而生活为孩子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感知源泉。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之前,如果能创设与教学目标相关的生活情境,通过生活体验法,启发、引导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所感知到的事物,从而,丰富他们的感知经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如在美术活动《漂亮的路》开展之前,我在专业美术教室开辟出一大块场地,用各种各样的材料铺设了许多条不同图案和材料“建筑”成的生活中的小路。在活动开展前我是这样导入的:路——我们每个人天天都走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素质的提高,时尚文化充盈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连我们脚下的路也越变越美,各种各样图案不同的路就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愉悦人们的心情。孩子们,现在让我们一起发现小路的美吧!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已经能够依凭直觉来感知小路的图案和颜色等审美元素了,但是他们的感知经验不够系统,比较零散、细碎,需要我来帮助他们梳理、提升。于是,在认真解读幼儿当前的发展需要后,我决定在他们欣赏小路图案时引领他们由简到繁,色彩搭配由易到难;路面设计和色彩搭配从有规律到无规律,并引导他们摸一摸、走一走,从而,加深他们的体验,使他们的审美印象更加清晰。
学前美术教学活动离不开儿童的具体生活,因此,在一线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发掘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所蕴含的美,汲取创设生活情境的灵感。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打通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引领儿童不断感知和欣赏生活环境中的美,点燃他们创造美的激情。
三、环境体验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获得知识的途径不是通过教师的宣讲,而是通过与环境的互动,通过意义建构才建立起新的经验体系的。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因此,创设与教学目标相关的环境,让孩子们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灵感,激起创作的热情。
如在美术活动《疯狂原始人》中会涉及到原始人的生存环境和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等内容,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遥远而又神秘,因此,为了和孩子们一起感知这种较为原始的生存状态,我决定将教室环境布置一下,让每一个人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我邀请他们和我一起收集和制作布置教室的资料和材料。如收集有关原始人饮食、睡眠、玩耍的生活图片张贴在教室四面的墙壁上,让大家通过“真实情景的再现”感知原始人的生活。我们还用废旧报纸、纸板等制作了一些生活用品如石碗、石桌、石凳等,以及不同大小、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树叶,还用树枝、等材料建造了一个原始人的住所,从而,帮助他们在充满上古气息的物质环境中体验原始人的生活,感受他们如何使用原始工具捕捉猎物、生火做饭等。
处在这样的环境氛围当中,孩子们创作的欲望开始膨胀,他们很想用手中的画笔把原始人的生活创作出来,他们有的在画布上画出了房子,然后,又从废旧物品百宝箱里找来石子,直接在画布上垒出了围墙;有的用羽毛为原始人设计了衣服等一幅幅创意无限的作品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这次活动的结果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以前学生们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模仿,即使在绘画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些生成性的事件,教师也会及时将其“归位”,结果导致儿童情绪低落,绘画作品呆板无生气。由此可见,教师为儿童创设适宜的环境来激发他们的灵感、燃起他们创作的热情是多么的重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预设各种体验活动,并采用丰富多彩的方法让儿童参与到体验的过程当中来,使他们通过亲身经历从而获得深刻的感知经验,并在美术创作中表达出来,不仅使美术活动的开展变得更加顺利,还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欣赏水平和创新能力。此外,各种体验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对教学活动有利,还丰富了孩子们各方面的经验,使美术教学变得魅力四射。
参考文献:
[1]杜末娣,李燕.幼儿园美术教育生活化的策略[J].山西教育,2015,(12).
[2]葛萍.幼儿园创意美术的环境创设与实施[J].科普童话,2017,(9).
[3]郭萌萌.刍议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J].文教资料,2010,(2).
[4]张晓东.学前幼儿美术教学现状探究[J].知音励志,2016,(5).
[5]夏珍伊,略谈学前教育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J].考试周刊,2017,(9).
[6]蒋秋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实践探究[J].教师,2017,(12).
[7]陈柏兰.浅析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内容制造的依据[J].时代教育,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