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德里安“格子屋”空间模型教学研究

2018-07-24李楠张岩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蒙德里安教学研究

李楠 张岩

摘 要:2014年,《建筑初步》课开设于我校建筑学、艺术设计、城市规划、景观园林四个专业本科一年级,以“通识”角度开展教学改革。其中蒙德里安“格子屋”空间模型实验教学作为建筑初步课程四个模块学习的最后一个内容,主张专业教师与美术教师共同介入课程设计,以“格子画”为基础平面,升高与抬起形成三维空间,并依据人体工程学尺度调整模型,使之满足儿童房设计的基本要求。“格子屋”实验性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空间、尺度认知,同时也能强化学生色彩艺术鉴赏能力,更好地适用于以上四个专业的一年级同学。

关键词:蒙德里安;空间模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1008-1216(2018)05B-0070-02

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曾在他的一段采访中提到,将那些概念转化为素描和积木模型,是我创作过程中的关键,透过那些模型来进行思考,可以更有效地解决设计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引领我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建筑模型是建筑设计三维立体表现形式,与二维平面图纸相比更为直观和清晰。

蒙德里安“格子屋”模型实验教学开展于一年级的建筑、景观、规划、环艺四个专业,是建筑初步课程的重要内容。课程分为四个模块进行教学,“格子屋”教学开设于第四个学习模块,由艺术专业教师担任主导教学,由此带来模型改革的重要突破。

作为基础核心专业课程,以通类“设计”教学的思维训练模式及动手操作训练模型为研究对象;以培养学生专业学习、创新创造能力、团队合作三方面的能力为研究目标;以二维到三维的造型空间转换、色彩营造认知、空间尺度感知为课程改革核心内容。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艺术专业教师的教学优势,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与培养,从过去单一理性的思维模式向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思维模式转变, 即“创新”与“审美”为导向的新思路。

一、研究前期基础

“艺术化”模型改革思路的确立其实是建立在几年前教学成果的基础上被确立下来的,也是能够立项的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建筑初步课程环艺教师主导的“格子屋”实验模型教学模块,加大了艺术审美与创新感知的教学思想,从2014年起,此模块就不断研究如何在建筑空间内部深化细节认识。2015年,相关教师在双核心期刊《装饰》上发表文章《设计初步课程模型制作的创新教学——“类·仿生”建筑模型》,成为此模块研究的前期基础。“类·仿生”建筑模型室内部起初定义家居空间自主设计,但由于大一学生专业视野不够宽,设计只能建立在有限的,日常生活所见的现状资料基础上,导致设计过于平庸,缺乏应有的设计水准。基于此问题,课程题目更改为“蒙德里安‘格子屋儿童房空间模型实验设计” (Title: space exploration and modelling of children's room)。

二、教学内容简述

课程教学用时48课时,一般安排在8周内完成,每周均有教师点评及小型观摩活动,在第一周为学生讲解学习目的、学习内容、作业要求及作业任务书。任务书是教学中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学生学习及完成作业的重要参照及教师评判依据。就“格子屋”教学任务书的要求主要如下:

1.设计内容:从风格派大师蒙德里安的多个“格子画”中选择一幅,作为儿童房空间设计的平面、立面、家具、空间等划分的出发点,在深入学习儿童房相关规范要求基础上完成对空间使用功能及尺度的探索与尝试。底层约7至12平方米的平面,设置高度为5.6米左右。

2.设计要求:(1)根据空间高度,设计出具备平面变化二层空间,满足使用需求;(2)空间基础平面继续保持蒙德里安原作线型和色块的构成关系,进行不同程度的升降变化,形成线、面、块丰富的三维立体空间;(3)要求儿童房平面和立面具有一定的变化性,满足居住者“婴、幼、童、少”至少三个成长阶段对房间的不同需求;(4)空间功能划分及家具设计、变化应满足人体工程学尺寸要求,简明易操作。

从立项至今,已经有2015级与2016级两届学生接受了教学改革的实践检验,评价较好。2015级建筑学专业、规划专业以及环艺专业学生,8个班的同学接受了此改革教学内容,并在期末开展了观摩活动,由三个专业的十几位教师给予综合性、多角度的评价与指导,并通过教师匿名投票,选出优秀作品,并与学工部分合作开展为期一个星期的展览,收效很好。为结题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

三、教学改革成果及评价

2015级环艺系学生潘浩文的建筑初步课程室内设计模块“蒙德里安风格派儿童房室内设计”作业,荣获2016年第四届中国环境艺术“青年设计师”作品双年展优秀奖。主办单位是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艺术专业委员会。这一国家级比赛,通常只有高年级的毕业设计才会送去参加大赛,作为一年级的学生获得这样一个级别的奖项,实属不易,大大地鼓舞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侧面说明教改改革的正面价值。

改革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教学心得。

(一)注重空间、尺度、色彩三要素的转换,强化学生设计整体观

“造型”一词在本研究中也指“造型艺术”。造型艺术一词源于德语。基于对美术中空间的概念理解,本研究中所提到的“空间造型转换”是指在蒙德里安“格子画”构成作品在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之间的造型转换。这里所提到的二维空间是指具有长和宽组成的平面空间,三维空间是指由长、宽、高组成的立体空间。其转换过程也是平面作品到立体呈现方式的过程,同时理解色彩对于空间分隔的作用及色彩空间秩序启示。

儿童房模型将色彩、形状、线条、功能整合起来,达到互相和谐与相互促进。课程要求学生的空间划分必须遵循基础平面选定的“格子画”,即引导学生理解平面的多样性,同时又限定学生设计的“命题”要求,培养学生感性与理性思维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在格子平面基础上发展出空间高度,如二层阁楼、挑空、错层等,由于基础平面的多样化,自然产生丰富的二层空间形式。这一步就充分反映出色彩图案与空间形式间的转换。概念模型形成后,引导学生在1:20的比例中认识空间尺度的基本要求,调整尺寸,使之满足内部空间的人体工程学原理。比如,按照基础平面格子画某种颜色线条部分,升高2.7米得到一层空间的墙体,通过尺寸调整,使墙体厚度为0.35米的厚度,符合实际状况。通过这样的转换,让学生理解设计整体观念的重要性。

(二)整合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设计专业,特别是建筑、室内专业,教学应体现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认知建筑与室内 “面” 与 “里”的主从关系;二是处理室内空间体量、组织流线、材料、节点等细节;三是掌握专业技法表达设计意图。但目前教学评价侧重图纸表现的精致,训练也多侧重图纸的表达,分值分配上,图纸表达有时占到总分的60%以上,导致学生轻视空间梁柱结构,通风、采光,甚至是尺寸、空间布局等基本要素,没有建立起实际的空间三维感受。同时,图纸、模型、空间等内容在传统教学中多是分项教学,过分细分课程就会割裂了专业知识点的关联性,使得学生在认知上处于“散點”状态,不能将所学知识有机地串联在一起。为了教学的执行,每位教师,每个学习点都会布置相关作业,造成学生“任务重、时间紧”的问题。

久而久之,学生不免出现敷衍的不良学习风气,甚至厌学或弃学。本次教改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空间形态》《建筑基本原理》《人体工程学》《室内基本原理》等课程的知识点整合在一起,通过一项作业的不断深入修改和研究,有效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同时减少学生作业的负担。

(三)主张学生设计作业自主选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建筑及室内制图作为基础教学内容,多采用图纸抄绘教学,使得学生没有真实感受到建筑设计的真实内容之前,就陷入二维图纸的局限中,有时会降低学生对建筑及室内的感知力及学习兴趣。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命题作业,根据每节课程教授内容布置相关作业,评价以是否符合标准答案为标准,造成学生缺少学习热情。

本教改的儿童房空间设计研究模型作业,虽然以儿童房为限定要求,但给予学生多个开阔思路参考,如任务书中儿童可选择0~3岁、3~6岁、7~15岁不同年龄阶段;空间可以选择以游戏、看护、学习等不同使用目的为主的选择。自主选题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选择自由,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调动学习能动性。同时,也让作业形式更加多样,促进相互间的学习和专业理解。

(四)小组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团结精神

制作过程中会有一些体量较大或者结构复杂的造型,这时一个人的力量会体现得那么微不足道,复杂的制作过程还是需要帮手的,这时就需要团队合作。因此,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前三周资料收集阶段以3~4人为小组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课程的后期阶段,组织学生以原定小组开展模型讨论及互评活动,在相互评价环节增强学生交流及团队互助精神的培养。团队合作是未来学生进入社会的必备能力之一,课程辅导过程中,教师评价导向非常重要,在学生成绩评价指标中,模型质量、空间准确性、色彩的搭配和谐度都是重要的评分项,但其中有一项及团队合作的融洽性及积极性也是考核的重要参数。

如课程设定资料收集作业的评价小组成员分数是相同的,即反应小组整体学习水平,而非个人优劣,因此,个人的表现就纳入集体表现了。起初,一些学习认真的同学对此略有微词,认为不够“公正”,但随着课程中对于团队合作的学习方式不断加以解释、多次训练,使得学生逐渐认识到团队合作的效能是远远超出个人能力,获取更为广阔的学习信息。同时,也认识到未来的工作将以更多的团队形式出现。

蒙德里安“格子屋”空间模型教学研究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陈旧问题,但课程改革年限较短,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一是建筑初步课程每年都开展教学研讨,改革属于动态推进模式,模型研究会随着课程的深化还将继续有所调整。

二是教师队伍比较庞大,人员分配及工作分配比较繁琐。明确课程负责人,细化教学。

三是教学改革从传统的教师本位转换为学生本位,从单纯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如何把握好转换力度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思考。

获内蒙古工业大学校教改项目“《设计初步》课程中模型制作内容及方法的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编号:2015220)。

参考文献:

[1]黄源.建筑设计与模型制作——用模型推进设计的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曾丽娟.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3]向雨鸣,陈纲伦.设计方案与模型制作表达[J].福建建筑,2011,(11).

[4]赵艳.基于模型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陕西师范大学,2013,(5).

[5]盛群力,褚献华编译.现代教学设计应用模式[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蒙德里安教学研究
用“五点教学法”创作蒙德里安冷抽象绘画的探究
蒙德里安作品五幅[荷兰]
这不是简单的格子,是蒙德里安心中的宇宙
带蒙德里安一起回家
带蒙德里安一起回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风格派的巅峰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