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助育人视域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2018-07-24李剑伟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李剑伟

摘 要:高校资助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经济援助,更要立德树人,发挥资助的育人功效。资助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核心价值观内涵,加强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等教育。核心价值观要以资助工作为载体,创新方式方法,大力开展国情教育、诚信教育、志愿服务等主题教育活动,让资助成为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舞台,使资助与核心价值观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资助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5B-0028-02

自2007年起,国家在高校制定了奖、助、贷、减、勤等完善的资助体系,政府和社会投入巨资支持大学生完成学业,兑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的庄严承诺。目前,学生上得起学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接下来还要让学生上好学、成好才,这就要充分发挥资助的育人功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形成凝聚力和实现认同感的价值基础,是全社会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的核心。大学生资助这一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展示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阐释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教育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找到有效的切入口和实施载体,才能在广大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资助是实,价值观是虚,虚实结合,学生才能心服口服。资助是物质帮助,价值观是思想引领,资助必须以价值观为魂,价值观也必须以资助为载体,两者才能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一、资助工作的目标

大学生资助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强调公开、公平、公正,将有限的资金发放到真正需要的学生手中,让有困难的学生得到资助,最困难的学生得到最多的资助。因此精准资助就是最重要的目标,但是限于客观条件和学生思想觉悟的制约,精准资助面临着很多挑战,直接降低了资助这项惠民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资助也是一项教育性很强的工作,除了对学生进行经济帮助外,更重要的是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资助育人也是资助工作中面临的一大挑战。

(一)精准资助

资助的第一项工作,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学校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确定学生是否家庭经济困难以及困难的等级,提供相应的资助。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征信系统和税收查询系统,学校很难直接获取学生的家庭经济信息,只能由学生自身提供基本信息或由学生生源地的民政部门提供证明。部分学生不讲诚信,为了获取资助金,提供虚假信息,比如,家庭年人均收入,本来过万却只报两三千;本来没有自然灾害,却说遭受干旱洪涝;本来家里没有外债却说有外债,因为有外债的可以多报。还有的学生通过托关系,找当地民政部门开具虚假的贫困證明。由于资助工作面广、工作量多,时间要求紧,学校很难去一一核实,学生提供的虚假信息干扰了对困难学生的认定,出现让不困难的学生得到了资助,让困难的学生得不到资助或者少得到资助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甚至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二)资助育人

资助只是手段,学生成长成才才是资助的最终目的。通过资助,在缓解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希望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激励学生砥砺品行,增长本领,在自身得到帮助的同时也能够回馈社会,奉献爱心。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学校和老师忽视了资助的育人目标,资助金一发了事,不去关心受资助学生的精神成长。部分学生也没有从资助中汲取正能量,出现了很多有违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的错误。有的学生不讲诚信,提供虚假信息骗取资助;有的学生得到资助后,吃喝玩乐高消费,肆意挥霍;有的学生认为得到资助理所应当,学习不努力,参加志愿活动也不积极,得过且过;有的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得到国家的资助后,随意在网上散布一些不实言论。以上不良现象反映了资助育人工作亟待加强,在加大经济资助力度的同时,更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面临的困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每一位公民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社会和谐和国家兴盛。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又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当代大学生。在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过程中,由于宣传内容过于死板,宣传方法过于生硬,宣传形式过于老套,对于身处信息时代的大学生,过程往往流于形式,效果往往难于显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不够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核心价值观属于思想意识范畴,对青年学生而言,很有必要将其转换到现实生活的情境中,还原成可感知的事物,用形象具体的载体来呈现,从而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感知意义、体验崇高、增进认同。然而在高校,核心价值观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口号上,习惯于理论宣讲和思想灌输,没有将核心价值观转换成发展成就、暖心故事、榜样人物,不能使学生入心入脑,无法引起学生的思想认同和情感共鸣。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不能停留在文件、口号上,要在课堂教学、思想教育、校园文化上持之以恒地推动,形成长效机制。目前部分高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活动中,存在理念上缺乏顶层设计、内容上缺少整体构建、方式上缺少有效途径、时间上缺少持续推进等问题,往往启动仪式轰轰烈烈,实践内容包罗万象,活动形式简单重复,学习和实践活动常常浅尝辄止,因为缺少监督、评估、总结等环节,工作推进乏力,活动呈现“虎头蛇尾”现象。因此,核心价值观要想真正变成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就必须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当下学生的价值观念、利益诉求和成长需要出现高度分化,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践行核心价值观在坚持共性要求的同时,更要注重个别指导。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与学生思想的共鸣点、与学生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目前在高校,对于学业优异学生、创业学生、党员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生干部等不同的学生群体,核心价值观教育针对性不强,不能结合不同类型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成长需求因材施教,因此实效性往往不强。

三、资助育人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维度,也是资助育人的价值追求。学生如果没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品质,资助工作就无法顺利开展。因此,资助育人要着眼于学生爱国、诚信、敬业、友善的培养,深入挖掘核心价值观内涵,将抽象的理念转换成朴实生动的语言和具体可感的案例。

爱国。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的首要要求,也是资助育人中的首要目标。近年来,国家投入数亿资金资助大学生完成学业,这背后一方面体现了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家对民生的关注和对青年的关爱。受助大学生在享受资助的同时要增强民族自豪感,怀有爱国赤子心,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成为爱国报国的排头兵。

敬业。大学是青年学习成才的最佳阶段。国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还拿出巨资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就是希望他们能发愤图强,全面发展,励志成才。受助学生当饮水思源,将国家社会的殷切期望转化成奋斗的决心和拼搏的动力,不仅要勤奋学习,还要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学术科技、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各方面走在前列,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诚信。诚信是做人之本,立身之基。资助工作全过程都要求大学生诚实守信。资助前,学生必须如实提供家庭经济信息,资助后,学生应该将钱用在完成学业上。受助学生应该将国家社会的爱心转化成对自身言行的严格约束,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面对无偿获得的资助,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兑现自己努力成才回报社会的承诺;对有偿获得的资助,应该履行约定,按期还款,做诚实守信的楷模。

友善。资助是一项爱心事业,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社会对青年的关爱。大学生在受助的同时,还要努力自助,进而助人。贫困生虽然经济困难,但是他们有活力、有知识,依然可以用自己的才华和汗水来回报社会。因此,要着力培养受助学生的感恩情怀,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支教、法律援助、理论宣传、环境保护、大型活动等志愿活动,教育学生将微笑送给身边人,将爱心送给需要的人,做一个友善的大学生。

四、资助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资助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援助上,而应该充分發挥资助的育人功效,通过顶层设计、精心谋划、认真实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资助工作的全过程。让资助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让核心价值观为资助注入强大的育人正能量。学生在得到经济帮助的同时,价值观也能够得到优化和重塑。

(一)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但因为缺乏有效载体,效果不尽如人意。资助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实践和有效载体。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国情,尤其是在我们国家还有数千万贫困人口的情况下,国家依然投入数亿巨资帮助大学生,这是爱国最无可辩驳的理由;其次,鼓励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在实践中感受国家发展的蓬勃生机,以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激发学生爱国报国的热情。

(二)大力开展诚信主题教育活动

在资助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对学生诚信的要求。通过开展诚信主题宣传月,教育学生如实提供家庭经济信息,如果提供不实信息,不仅是做人不诚信,也是对他人权益的损害;邀请金融专家为贷款的学生讲解现代征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履行合同按时还款;设置诚信考场,不设监考老师,鼓励学生诚信考试;通过微电影、情景话剧、海报等形式,让学生创作表演诚信主题的创意作品,让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教育;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通过案例、人物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诚信的重要及不诚信的危害。

(三)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服务活动是培养受助学生友善感恩的重要载体。在受助学生中要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在雷锋日、五四青年节、助残日等特殊节日,组织受助学生开展知识传播,扶危济困等公益活动;在寒暑假,组织受助学生开展“三下乡”、支教等志愿服务。通过有组织的志愿服务,培养学生感恩国家、回报社会的思想观念,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释放更多友善的正能量。

(四)大力营造励志成才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

我们在努力缓解受助学生的经济困境时,更要关心他们成长成才。为受助学生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比如,勤工助学、社会实践、学术交流、创新创业等,让他们开阔眼界,增强本领;在受助学生中挖掘品学兼优、业绩突出的先进典型,激励更多学生刻苦学习、全面发展;对受助学生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缺陷,增强其克服困难、完成学业的信心;对受助学生定期进行回访和反馈,为他们的成长加油鼓劲,为他们的困惑进行悉心指导。

基金项目: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NJSZ1802。

参考文献:

鲍硕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修身教育的路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资助育人效果评估指标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让阳光点亮你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