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食品类教学团队适应现代学徒制改革的对策
2018-07-24阮志燕梁敏华苏新国
阮志燕 梁敏华 苏新国
摘要:本文从现代学徒制在我国开展的现状入手,结合食品行业的生产特点和技术需求,对高职食品类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现状进行了分析,梳理出食品行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难点,在食品行业推进现代学徒制是提升食品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提升食品质量和安全品质的必然要求。结合我校探索实践现代学徒制的结果,明确在食品行业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关键点是建立高素质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通过优化校企合作师资培养培训平台,提升专任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教学技能,是保障食品类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根据现代学徒制实施需求对高职食品类教学团队的构建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职食品类;教学团队;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4-0032-03
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专兼职教师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现代学徒制的相关研究并积极开展实践工作,教育部多次强调要“探索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我国开展的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与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形成一种递进关系,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
一、高职食品类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现状
目前已经有很多高职院校借鉴现代学徒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在2014年8月印发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各地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申报工作,首批试点单位包括17个试点地市,8家试点企业,100所试点高职院校。第二批试点工作在2017年4月开展,新增试点行业4个,试点地区2个,试点企业5家,试点高职院校154所。在已经立项的254所高职院校中,其中与食品工业相关的院校有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等11所高职院校,但所占的比例偏低。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性产业,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的关注,食品工业发展已经从追求量的增长转变为追求质的高度,同时也对食品工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如何充分吸纳现代学徒制的先进育人理念,结合食品工业的行业特点,优化适合现代学徒制开展的师资队伍、建立专兼职教师共同培养学徒的职业技能,是在食品产业中顺利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关键。
二、食品行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难点
当前由于新技术不断出现,食品行业存在企业生产效率与国外发达国家差距明显、食品质量和安全品质不稳定等问题,解决这一产业瓶颈的关键在于提升食品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虽然高职教育满足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数量上的需求,但却不能满足职业性要求。特别是食品行业的生产特点也给本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带来了不少困难,主要表现在:
1.食品生产节奏比较快,原料季节性强。大多数食品企业的生产有明显的季节性,而且产量也会随季节而波动,价格也会随季节变动而波动。因此现代学徒制教学的组织和安排直接受到生产淡旺季的影响很大。例如每年的中秋佳节,众多的烘焙企业的生产重心都聚焦在月饼的生产中,用人需求量大,劳动强度大,而春节前则又转型生产曲奇、蛋卷等,在企业的学徒会抽调到生产岗位赶制货物,影响了日常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2.食品企业的技术工作重复加工频繁。大多企业以小批量的方式进行生产,技术要领较低,学生对于这些工作的认同度低;同时食品企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许多老师傅凭经验工作,很难用准确的语言去传授技能。如何让专兼职教师从单调重复的操作工序中提炼技能知识,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师带徒”教学,除了质量管理或产品检验类工作,当前的食品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
3.食品生产企业的技术要点保密。食品生产的配方和工艺参数是企业的重要机密资料,并且产品配方常变动,原料和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动态的变化,使其配方也会有适当的变化,像一些原料质量纯度或浓度不同,其配方比例也会不同,各种食品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体系都不盡相同,对于现代学徒制中的教学实施难度比较高。
因此,在食品类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需要师徒双方都要配合,既要有出色的企业兼职师傅,也要有懂得生产运营的专任教师。如何优化教师队伍,结合食品产业实际,有效组织和实施教学,是在食品行业中顺利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关键。
三、当前高职食品类教学团队的现状
优秀的专兼职教师团队可以通过有效的协作,使学生养成实用的技能,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关键,当前食品工业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困难还在于师资团队的优化。食品专业作为农业和化学的交叉学科,高职食品类教学团队的特点是青年教师多,层次比较高,加上高职院校近十年的飞速发展,高职食品类教学团队难以适应现代学徒制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教学团队年轻化,实践经验欠缺。当前60%以上的高职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主要招聘的还包括本科生,发达地区或者省会城市的高职院校主要招聘硕士研究生。然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这和研究生所从事的学习领域也不太符合。实践证明,很多研究生进入高职院校之后也必须经历至少三至四年的培养才能达到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
2.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条件不足。虽然教育部出台了多项关于高职教师赴企业实践的规定,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受限于学院自身的发展,加之食品类专业招生形式良好,师生比例严重失衡,加大了专职教师的教学任务,很多高职院校食品类教师每周课时量平均达到18节,教师除了上课以外还要学习高职教育理论,进行课程改革等,没有多余时间进行社会服务,没有精力参加企业实践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3.兼职教师缺乏执教经验。由于食品企业技术门槛低,食品行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于生产一线,他们有工作经验,但缺乏执教经验,很难用清晰的语言传授技能,甚至经常将工作中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带到课堂上来,例如说话比较粗鲁、行为习惯不好,等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职业素养。
4.专兼职教学团队梯度不完善。近十年来,全国高职教育扩张迅速,导致食品类专业新进教师年轻化,高职称的教师也相对欠缺实践经验,社会服务能力較差,在行业中很难发挥重要作用,教学团队的梯度不够,难以开展行业类的联合培养。同时一些企业的兼职教师仅仅是靠热情教学,一旦新鲜感消失,他们就会应付实践教学工作,甚至辞去学校的兼职工作。
四、优化现代学徒制教学团队的措施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改变,对于教学团队要求更高。首先高职专任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具备本专业领域内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其次兼职教师作为现代学徒制中“师傅”这一主要角色,也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和教育教学方法及综合执教能力的培训,使其掌握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执教能力。现代学徒制在执行过程中特别强调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协作和互补,以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是提升现代学徒制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
1.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是建设优秀教师队伍的基础,校企之间在进行合作时,首先需要根据食品行业淡旺季的情况,制定计划安排教师到企业进行在岗锻炼,制定相关的制度规定对教师的企业实践进行考核,例如利用暑假期间的月饼生产旺季和寒假期间的焙烤产品生产旺季,安排专任教师挂职担任产品品控员,既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更收集生产案例和解决生产难题,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渗透,教师之间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运行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下,推动专兼职教学团队建设,进而有效地实施食品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把握食品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高职食品类专任教师普遍缺乏生产一线的实践经历,“双师”素质培训是教学团队提升的主要方向,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职业教育的理论教学知识,还要具备在实际工作当中的具体操作能力和经验方法。特别是食品更新换代速度快,更需要教学团队的专兼职教师注意新旧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融合渗透,了解产业新技术、新工艺,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
3.优化校企合作师资培养培训平台。在学校设立以名师、特聘教授为主的“名师工作室”,在企业设立以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为主导的“技师工作室”,广泛开展学校与企业人员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研发与联合建设专业等工作,提升企业师傅执教能力与学校教师生产实践能力。以“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双线理念为重心,教师通过深入企业一线与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和实施,可以更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专业优势。
4.开发多样化的学徒技能训练模块。由于食品企业生产重复频繁,操作技术含量较低,学生对于这些工作的认同度低,长时间在同一岗位的学习不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学生会产成抵触情绪;在企业进行“师带徒”教学,除了生产操作以外,还需要增加产品质量管理、产品检验类的教学内容工作。根据不同食品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体系等特点,需要教学团队开发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不同产品的质控、配料、检验等技能进行多样化教学,既保持学生的新鲜感,又对于同一技能进行重复训练,解决食品类企业生产枯燥的弊端,达到技能培养的目标。
总之,食品类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就业岗位在食品企业的一线操作、品质控制、质量检验等岗位,对于技能要求较高,因此高职食品类教学团队不仅要具有高超的教育能力,还要具有娴熟的技术能力。目前,全国不少高职食品教师几乎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实用的技术能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建立高素质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针对性地加强对食品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的把握,开发多样化的学徒技能训练模块,同时通过优化校企合作师资培养培训平台,提升专任教师的动手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教学技能,是保障食品类专业现代学徒制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团队优化的基础上,还可进一步整合校企优势资源,深化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双导师”育人、“双身份”学习、“双模式”运行、“双交替”教学、“双主体”评价,努力探索将传统学徒培训制度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有机融合的校企联合办学新模式,为全国食品类专业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总结经验和提供示范。
参考文献:
[1]赵鹏飞.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实践与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150-154.
[2]杜广平.我国现代学徒制内涵解析和制度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0):88-91.
[3]赵伟.学徒制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我国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0):33-37.
[4]潘伟洪,江建敏.论现代学徒制下的师傅型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14):16-20.
[5]王中,陈卓,黄享苟.论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以土建类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为例[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27-30.
[6]刘巧芝,徐丽.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为例[J].农产品加工,2015,(4):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