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7-24张晓红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张晓红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课题也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1-0096-02

《课程标准》中指出:“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同时,力求促进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倡导研究性学习。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在教学中,我有以下体会:

1.巧妙激疑问难,诱发创造个性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機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文,让学生根据句子学提问,先找出献血前和献血时的神态、动作的句子,再根据这些句子提问,估计学生会问:阮恒为什么输血时突然啜泣,并且用手捂住脸?他摇头表示不疼,既然不疼,那为什么要啜泣呢?又摇头也表示不疼,而且抽血是不会疼的,为什么阮恒要竭力掩盖自己的痛苦?他为什么这样痛苦?让学生在疑问中去探索,在不断探索中去创新、发展,从而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

2.提倡自主学习,促进创新思维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学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现在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学习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的“教”牵着学生的“学”。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是学习的铺体,应该处于学习的次要地位。良好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从铺”。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对理解课文的意义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文中,让学生根据课文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己快速地阅读课文,然后给每个小段落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并找出自己最欣赏的一段来讲讲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培养自主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应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提高学生感悟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要他感到阅读是为了感受一种美。其次,我们要设计好教材这个诱饵,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要让学生萌发从教材中感受到这些东西的欲望,最后我们在教学中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获取知识。

3.充分解放学生,发挥学生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支配者。学生学习最简单的方法是多读、多看、多写。要学生能够多读、多看、多写,就要让学生解放自己的口、手、脑。

解放学生的口。《课程标准》中有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但是传统教学认为:课堂安静,学生认真听讲,不小声说话、不做小动作,这就是好课堂。其实不然,它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会抑制学生想像力的自由发挥和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解放学生的口,加强说的训练,多问为什么,给学生说的机会;教师精讲,把说的机会和时间让给学生,并且要注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解放学生的手。就是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勤于动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在小学阶段会写其中的3000个字。语文教学中的动手,要求学生不仅会写字,还要把字写对、写美观。在其它方面,动手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之一。学生只有在动手的基础上动脑,才能培养自己的独特思维,才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学生实验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可将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索实验。在实验中应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安排步骤,再引导分析 出可行性和优劣。要鼓励学生自己找原因,自己排除故障。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力。

解放学生的脑。心理研究表明,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就会尝到克服困难的满足与愉悦,感受成功的快乐,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强求学生必须按自己的思维去想,这样会束缚学生的大脑,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让学生充分解放自己,自己能够自主地处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能够自主地处理学习与玩的关系,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方向上前进。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应用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也迅猛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还有许多,如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总而言之,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选择运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指引和诱导,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进而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让我们时刻铭记江总书记的话“坚持创新,勇于创新”,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片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一块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地。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培养小学语文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