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反思学习 促进主动发展
2018-07-24陈春荣
摘 要:要提高数学效率,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除了在游戏中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习,反思学习,可以借鉴已有的经验,让课堂更高效,新课程倡导反思性学习,作为教师要留给学生空间,留足时间让学生反思,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力求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引导入题反思,明确学习目标;二、引导自学反思,提高学习效率;三、引导问题反思,提高问题意识;四、引导练习反思,深化理解知识。
关键词:引导;反思;提高;效率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既要突显学生自主,突出主体地位,又要让师生、生生互动,这样的反思才有效、才深刻。学生通过反思可以找到学习的不足,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诊断和反思,培养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促进主动发展。
一、 引导入题反思,明确学习目标
数学的课题就是教学内容的浓缩,起点睛作用,代表本节知识的指向,如果不重视课题的引领,许多学生学完后会觉得很茫然,尤其低年级的孩子,对课本中的课题和所学知识不能正确区分,会对立起来。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联想、举例、讨论等方式,对课题进行“反思性”学习。如引课环节,让学生根据积累的学习经验,把新旧知识进行联想,反思它们之间有何联系?教授新课时,引导思考:“学习××部分时你是怎么想的?”;解题时引导反思学习方法:“谁的思路最好?哪种方法更简便”;出错时引导反思学习得失:“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错误?”“你哪方面表现最好?”等问题,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
二、 引导自学反思,提高学习效率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答疑难,自学反思显得尤其重要。自学分为课前学、课中学和课后学。不管哪种自学都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自学是课前自学的复习和延伸。学生自学时,按照带有指向性的自学提纲,按照提纲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才能提高自学效率,以便对照存在问题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如教学6.45+8.3时,如果采用传统的教法,先尝试计算,再对照错误,老师指出并纠正错误,学生也能掌握,但不能理解算理,显得单调。要上得生动丰富,可以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学。运用联系实际、画图说明、借助计数器、结合小数意义等不同方法来理解算理。(1)你能用计数器来表示结果吗?(2)联系生活实际,给6.45+8.3两个加数添上熟悉的单位,再把相同的单位合起来,算出最后结果。(3)说出6.45和8.3这两个数由哪些计数单位组成?再把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合起来。在探索一位小数加两位小数时,重在引导学生反思以前学过的方法,这些方法便于明确算理,教师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把计算这道题的想法、方法用画图说明、计数器解释、添上熟悉的单位来表示,让学生直观理解、通俗易懂,突破计算教学的难点,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三、 引导问题反思,提高问题意识
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因此教师应依据授课类型、教材内容,抓住儿童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挑战性的问题,制造矛盾冲突,让学生处在“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制造一种想问、敢问、有问的探索欲望,使学生想参与乐于参与。
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在黑板上画一个直角三角形,让学生上台量出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的度数,我脱口就能说出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此刻学生充满好奇。继续画一个三角形,学生量出其中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后,我很快报出第三个角的度数,用量角器验证,发现准确无误,此时学生充满惊奇,怎么老师这么厉害呢?于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先提问,“怎么不用量角你就知道度数?”让学生反思一下老师可能用到什么知识?在解答完问题后,反思“怎样思考的?”,“为什么这样做?”,“有其他解法吗?”,“哪一种方法更合理?”通过自我提问,自我反思,可以促进知识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教会学生学会自我提问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方法,自我提问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存在,主要是要求学生把自己意识到的问题表达出来,这些问题就是重点、难点、疑点。学生提问后,教师引导学生相互释疑;学生无疑问,教师根据内容主动设疑。
四、 引导练习反思,深化理解知识
课堂练习、课后作业是学生掌握、内化知识的辅助手段。通过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既能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揭示问题本质,又能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对于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重要。
1. 尝试性练习中反思,促进理解知识。尝试练习是学生对自学效果的自我检测和自我反馈。课堂中,学生经过自学后,让学生尝试解答“做一做”和练习题。学生做完后,教师可以让他们互相批改,也可亲自督促、指导并引导反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解答的?引导学生针对题目说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在出错的地方进行反思,反思错误主要出现在什么地方?应该怎么来改正?有反思的教学,一方面提高自我评价水平,一方面提高学习效率。
2. 拓展性作業中反思,促进深化发展。拓展性作业因为有较强的开放性,深受喜欢挑战学生的欢迎。如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课尾设计拓展题:李阿姨要在靠墙的果园里围一个种菜篱笆,长10米、宽8米,篱笆有多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很快地解答出来。再让学生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答?想一想,为什么方法不一样呢?在方法的多样性面前,学生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思维会更加开阔,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比较自己的解题方法,印象会十分深刻。
总之,在教学中,要创设机会,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习知识、领悟数学思想、感悟解题方法,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积累活动经验,牢固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 张东林.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1):56.
[2] 庞长均.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8.
[3] 张珊波.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8):67.
作者简介:陈春荣,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长汀县童坊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