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RFID物联网技术在馆藏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8-07-24陈红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物联网

陈红

关键词:物联网;RFID;智能图书馆

摘 要: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文章简述了图书馆的馆藏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物联网概念设计了RFID技术的图书管理应用系统,以期通过RFID技术与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相结合,为智能图书馆建设提供信息化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8)05-0100-03

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图书馆馆藏资源管理由传统的手工管理走向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目前,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图书馆馆藏资源管理正迈向一个新的时代,即基于RFID物联网技术的自助管理。

1 目前图书馆馆藏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条形码+磁条的自动化管理方式和开放式管理思想,为图书馆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及提升服务,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这些技术在管理上也出现了很多問题。

1.1 条形码+磁条的物理特性无法实现自助借还

图书馆传统的借还服务需要馆员一本一本打开图书,找到条码对其进行扫描才能完成借还程序,还要经过人工充(消)磁处理来保证图书的安全。这种传统的借还方式耗时长、流程烦琐、工作效率低,在读者借阅高峰时段经常出现排队借还书的现象。同时,条形码容易污损、脱落,且不易察觉,只有在借还图书时才会发现,必须重新进行加工才能流通,不仅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下,还会引起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不满意。

1.2 开放式管理带来的问题

在开放式管理模式下,读者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及馆员的数量和工作强度等因素,都会导致无法及时完成图书的上架、顺架工作,造成书库错架、乱架现象严重,打乱了馆藏文献资源的系统性及完整性,影响了读者对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如:有的读者漫无目的地在书库浏览,不知道自己想借什么书,只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书随意抽取翻阅,且不放回原位;还有的读者拿着图书边走边翻阅,走到哪里放到哪里;甚至还有个别读者为方便自己随需随用,把自己需要的文献藏在书架下或其他类别的文献中,不让其他读者找到。这就导致很多图书没有按照图书分类号和索书号放置,错架率很高,使馆员盘点图书及顺架的工作量大大增加。通常情况下,图书馆近千平方米的书库只配备1~2名馆员,而每天接待的读者成百上千,根本没有能力完成这些工作。

2 物联网技术简介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一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英文全称是“Internet of Things”。国际电信联盟(ITU)认为,物联网主要解决物品与物品(Thing to Thing)、人与物品(Human to Thing)、人与人(Human to Human)之间的互联,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间都能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它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线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传播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与互联网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其目的是实现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便于对其进行识别、管理和控制。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也可以说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业务和应用,应用创新是其发展的核心。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因此也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是确立未来信息社会竞争优势的关键,其应用已涉及社会经济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3 RFID应用系统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读者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服务水平已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一直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宗旨,图书馆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为读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3.1 设计思想

在物联网概念下,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利用RFID系统,结合先进的硬件设备,将RFID技术应用于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使科学技术与管理方法有机结合,为图书馆实现智能管理提供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识别、追踪及保护图书馆所有的文献资源。图书馆通过该管理系统,可实现馆藏文献的上架、顺架、查询、借还、盘点等功能,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将原有的管理流程智能化,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管理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二是为读者提供自助借还、网络查询等服务,使读者查找信息更加便利、快捷。三是对读者个人信息和借阅信息进行完整记录,为图书馆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图书馆通过对RFID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管理水平及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质量,并解决以往图书馆借还系统中图书漏借及遗失等问题。

3.2 系统构成

RFID系统主要是由读写器、天线、电子标签等构成。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RFID电子标签。②RFID硬件设备。包括室内自助借还机、标签转换装置、推车式智能盘点上架设备、单通道门禁等。③RFID系统管理软件。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数据共享,并通过协议接口模块与图书馆其他管理软件实现兼容链接和数据共享交换。RFID智能管理系统总体结构见图1。

3.3 工作原理

图书馆RFID智能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很简单:每本图书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即电子标签,记录该书的所有信息,包括其所在的位置信息;读写器在规定的距离内可以利用射频信号读取图书的电子标签,然后通过天线发送到计算机,工作人员操作计算机了解该图书的各种信息,完成位置纠错等工作(见图2)。

4 RFID应用系统的建设目标

4.1 降低文献资源盘点工作量

图书馆以往的馆藏盘点工作主要依靠人工进行,馆员凭借记忆对图书进行分类放置和记录,不但工作量大而且效率低。图书馆依靠先进的RFID技术实现馆藏盘点的智能化,不仅可以提高盘点工作的准确率,还大大减少了馆员的工作量。

4.2 简化借还流程

图书馆条形码扫描系统借还流程为:读者找到所需图书,将图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找到图书的条形码并对其扫描后,读者将图书带出图书馆,还书流程也基本相似。通过扫描条形码完成借还书的过程较以往的手工借还书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仍然烦琐,效率不高。另外,条形码容易破损掉落,经常发生需要更换条形码和条形码读不出的情况。RFID智能管理系统引入了先进的读写技术,将原有借书流程简化为找到图书和扫描完成两个环节,实现了图书借还智能化。

4.3 提高防盗系统的安全性

目前,图书馆大多使用的是磁条防盗系统,但磁条防盗系统本身的准确性较低,同时磁条的磁性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削弱,因此磁条防盗系统容易出现故障,经常发生误报和漏报现象。RFID智能管理系统采用更加可靠的防盗技术,大大提高了防盗系统的安全性。

4.4 提高馆员的积极性

图书的上架、排架、倒架等工作十分繁重,加上长年累月的重复性劳动,馆员极易产生疲劳、懈怠等消极情绪,以及读者对图书馆提供

服务的不满,都会导致馆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RFID智能管理系统大大提升了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可以把馆员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獲得职业认同感。

4.5 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读者对图书馆服务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借还效率低,读者需排队等候,造成时间浪费。二是借还系统经常出现故障,如条形码误读或无法读出等,增加读者等待的时间。三是由于书库开放式管理造成的图书错架、乱架等问题,造成读者即使能在图书馆查询系统中检索到馆藏有某种文献,但却无法找到。基于RFID物联网技术的图书智能管理系统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只有实现RFID技术和文献资源管理的有机结合,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系统,才能提高服务质量,真正为读者提供“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人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 何绍华,曾文武.射频识别技术在图书档案馆中的应用研究[J].情报杂志,2007(2):36-37.

[2] 杨桦.RFID技术在国内图书馆的应用再思考[J].兰台世界,2009(16):79-80.

[3] 周文芳.图书馆数字化管理:GIS和RFID的融合[J].情报科学,2010(7):1016-1019.

[4] 张肖回.RFID技术对图书馆管理形态和管理结构的影响[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1):38-40.

猜你喜欢

物联网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基于LABVIEW的温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论智能油田的发展趋势及必要性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