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磷水平对疑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的影响
2018-07-24秦逸辉吴志峰
李 毅,李 斌,曾 伟,王 军,秦逸辉,余 研,吴志峰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出现侵袭,进而导致冠状动脉出现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的一类疾病。该病为较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危等特点。如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威胁患者生命[1]。临床上对于ACS的治疗主要是溶栓、抗栓及抗心肌缺血等,如患者能得到及时治疗,多能顺利度过危险期[2]。然而,现阶段尚缺乏评估ACS患者预后的手段,而提前评估有助于治疗方案的确定,为用药指导提供帮助。本研究发现,血磷水平与疑似ACS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存在密切联系,通过早期对血磷水平的监测,能够为后续治疗提供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79例疑似ACS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入院之初检测患者血磷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将其分为高血磷组(>2.00 mmol/L)、中高血磷组(1.39 ~2.00 mmol/L)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作为A、B、C 3组,其中A组21例,B组30例,C组28例。
纳入标准:(1)出现疑似ACS症状,如呼吸困难、压榨感、气急、心绞痛等;(2)病历资料齐全;(3)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过程、方法、原理清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冠状动脉支架术者;(2)合并精神疾患者;(3)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如肾衰竭、脑卒中等;(4)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5)妊娠或哺乳期妇女;(6)干预观察期间死亡病例;(7)主动要求终止调研者。
1.2 检测指标
1.2.1 血磷 患者入院后,抽取清晨空腹血5 ml,使用贝克曼AU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磷水平。
1.2.2 冠状动脉钙化(CAC) 使用美国GE Discovery CT750HD宝石CT(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患者取仰卧位,从主动脉根部至心尖部进行单层序列扫描,扫描参数:电压120 kV,电流850 mA。CAC判断标准:CT≥130 HU(hounsfield Units)、面积≥1 mm2的病灶,钙化积分(CACS)=钙化面积×CT峰值系数(130~199 HU 为 1,200~299 HU 为 2,300~399 HU为3,≥400 HU为4),以CACS≥相应阈值为CAC阳性[3]。
1.2.3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2]使用广州索诺星SS-22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者取平卧位,设定频率为10 MHz,检测患者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两条动脉交汇处以及颈动脉窦,以颈动脉分叉前1 cm处检测的IMT作为检测结果。当IMT≤0.9 mm时,为正常;0.9 mm<IMT<1.2 mm为内膜增厚;1.2 mm<IMT≤1.4 mm 为形成斑块;IMT>1.4 mm为颈动脉狭窄。
1.2.4 预后 指定专人负责,采取电话随访或复检的方式,对患者出院后2个月内的心血管事件如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的发生率进行统计[4]。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数据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口学资料比较 3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见表 1)。
2.2 影像学检查结果 A组CAC阳性率为33.33%,B组为16.67%,C组为7.14%,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IMT检测结果,A组>B组>C 组(P<0.05),见表 2。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3组影像学检查结果比较
2.3 不良事件发生率 患者出院后2个月内,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57%,B组为16.67%,C组为7.14%,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4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磷水平与CAC阳性率、IMT值及不良事件发生率间均呈正相关(r1=0.633,r2=0.374,r3=0.692,P<0.05)。
3 讨论
近些年,居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较大,高油、高热、高盐食物比例逐渐增加,使居民血脂水平出现较大波动,容易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据统计,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首位死亡原因[5]。WHO报道,仅2008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就高达1730万人,约占全球当年全部死亡人数的30%[6]。我国的心脑血管防病形势也不容乐观,据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2013年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有2.9亿人,预计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约为350万人,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头号杀手[7]。ACS是心血管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多为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引发冠脉狭窄或堵塞,继发心肌供血不足,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胸部压榨感、心律不齐、心绞痛等,如发病未得到有效缓解,还可能会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威胁患者生命[8]。ACS的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很多ACS患者在发病初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未得到有效重视,导致后期并发症的出现,大大增加了该病的致死率,因而前期有效的预测对ACS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9]。
多项临床研究均指出,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CAC阳性率为33.33%,B组为16.67%,C组为7.14%,说明随着血磷水平的升高,患者冠状动脉发生钙化的可能性越大。而本研究相关性分析结果也证实,血磷水平与患者CAC阳性率间呈正相关,说明血磷水平的变化能够较好地预测冠状动脉粥样钙化的发生、发展,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10-11]。另外,CAC的CT检查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灵敏度高、无创等优势,能够较好地对冠心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有报道显示[12],ACS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与其血磷水平存在正相关联系,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以往研究认为[13],CAC是一种被动的钙盐沉积过程。而近些年的研究显示[13],其是有组织有调控的主动过程,由多种糖蛋白、谷氨酸经基酶等参与。磷是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血磷代谢异常可以直接诱发血管的钙化,因而通过对血磷水平的监测,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14]。
ACS的主要发病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由于颈动脉与冠状动脉具有相似的生理结构和病变基础,故现阶段临床上常通过对IMT的检测来达到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效果。本研究IMT检测结果显示,A组>B组>C组。王晶等[15]研究发现,随着患者冠心病病情的加重,其IMT值呈现增高趋势,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血磷水平与IMT值间呈正相关,进一步提示了通过对血磷水平的监测,可间接判断冠心病患者病情及预后。随访2个月,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57%,B组为16.67%,C组为7.14%,3组间差异显著,说明患者的血磷水平越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就越大,患者其预后越差。分析认为,血磷水平过高会影响机体钙的内环境稳态,而血钙异常可致血管内膜损伤引起动脉硬化形成,血磷过高也可直接诱发血管钙化[13]。
综上所述,血磷水平与疑似ACS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以通过检测血磷水平来预测患者的预后。但本研究尚存在样本量较少等不足,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