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动机分析

2018-07-24

安顺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动机志愿社区

(1、2.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233000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表示“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层单元,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1]。城乡社区治理需要一定社会力量的加入,作为社区志愿服务的有效补给,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一方面有利于社区内部资源的合理整合,促进邻里和谐社区的实现,另一方面社区也是大学生关爱他人,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载体,成为高校实践育人、引导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2]。为了更好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研究从参与动机的角度出发,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安徽财经大学200名至少参加过一次社区志愿服务的大学生的动机进行考察,选取男生100人,女生100人,各占比例50%。

一、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成为热点

作为现代化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社区需要维系内部的稳定和谐,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社区也是居民休息的场所,为居民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至关重要,包括居住环境、精神发展环境等。社区内部的各个构成要素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历练空间,社区内部提供的探访老年人、关爱残障人士、帮扶贫困人员、组织文娱活动、参加环保活动、辅导儿童作业、科普知识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在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的同时,对于大学生树立帮助他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3]。

表1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内容

帮扶弱势群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区的高龄老人、残疾人员、贫困人员是社区志愿服务的主要对象。调查显示,参加探访老年人的学生有40人,参与人数最多,占比20%,这充分表明大学生对老年人的关心、关爱,有利于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残障人员占社区人口比重较小,但是对其的关心始终是社区工作的重点,参加关心残障人士的大学生有34人,占比17%,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互帮、互助”的精神。参加“帮扶贫困人员”的大学生有36人,比重为18%,排名第二,大学生参加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增强自身的体会,珍惜当下生活,树立互帮互助意识。

参加文娱活动是社区志愿服务的重点,现代社区是多功能的社区,青少年忙于学习、工作、生活的同时,需要参与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很多独居的老年人也需要通过文娱活动找到自己生活的热情及意义。调查显示,有28名大学生参加社区的文娱活动,他们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组织社区志愿文娱活动,组织居民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也有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这是习近平同志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来的,保护生态环境不仅关乎自身的利益,同时也关乎国家的命运。社区环境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环节,需要居民树立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参与到环保队伍中。调查显示,参加社区绿色环保活动的有25人,占比12%,其中大部分学生表示会“组织居民关注社区卫生、参加植树节、世界环保日等活动”,不仅自身的环保意识增强了,同时也有利于社区卫生环境的改善。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家长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大学生可以利用自身所学的文化知识为青少年的学业进行指导,也可以开展户外活动,培养青少年的户外兴趣,开展青少年科普知识课程,增强科普知识趣味体验。调查中,有21名大学生参加社区辅导儿童作业志愿活动,占比10%,提供科普知识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有10人,占比5%。大学生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根据图书、上网查询、向专业人员学习关于疾病常识、灾害知识等内容,并向中老年群众传授,增加居民的生活常识,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二、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动机

志愿服务参与动机不仅影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质量、效果,也体现了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价值观[5]。

表2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动机分析

参与动机是驱使行为前进的内在动力,不同的参与动机影响参与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行为表达。当调查问卷显示“你参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动机是什么”,不同的人根据自身的情况,从自身特点出发,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但是大体可分为这四种动机类型:自我发展型动机、功利型动机,消遣型动机、服务社会型动机[6]。

1.自我发展型动机是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首要动机

自我发展型动机是大学生希望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提升个人能力及素质的动机类型。这一动机包括:提升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获得精神升华等[7]。调查显示,选择动机5“通过组织志愿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的人数有15人,占比7%,选择动机6“想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的人数有13人,占比6%,选择动机8“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人数有15人,占比7%,选择动机4“认识不同的人,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有24人,比重达到12%,总的来说,希望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提升自己能力的群众有67人,占总人数的比重为33%,表明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有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提高自身能力的期望,在志愿服务参与动机中排名第一。

2.功利型动机在社区志愿服务参与中所占比重较大

经济学存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人们出于自身合理利益追求开展经济活动,有利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功利型动机是大学生为追求某种利益诉求,在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或是过程后需要的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来使自己满足[8]。动机1、10、11都属于功利型动机,选择动机1“可以加学分,获得奖学金”的学生有28人,占比14%,选择动机10“获得物质奖励或是荣誉”的人数有15人,占比7%,选择功利11“增加社会实践内容,有利于以后的就业”有11人,占比5%。出于功利型动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有54人,在总人数比重为27%, 在参与动机中排名第二位,表明大学生需要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的激励才能确保持续参与。

3.服务社会型动机对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有一定影响

服务社会型动机是出于自身所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高的思想水平及认识水平的推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的参与行为,是大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无私奉献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与志愿服务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相一致。处于服务社会动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共有41人,占比20%,排名第三位。其中选择动机7“觉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很有意义”选择人数有23人,占比11%,选择动机9“帮助他人我感到很高兴”选择人数有18人,占比9%,说明只有一小部分人出于服务社会的意义参与,大部分人对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认识有待提高。

4.自我保护型动机在参与动机中占比最小

自我保护型动机是大学生为了避免自身情感困惑或是跟随大众不至于使自己落后而参加社区志愿活动,一方面因为大学生在校园中尚未理清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而不知所措,在别人发生某种行为时,向别人学习或是进行模仿,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另一方面是因为出现情绪上的困难,如孤独、寂寞、伤心情绪,希望通过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来消除这些情绪。选择动机2“看其他人参加,所以自己也来了”有20人,占比10%,这是出于盲目的目标选择,模仿别人的行为或是他人的带动下参加社区志愿服务。选择动机3“排解孤独和寂寞感”有18人,占比9%,这是以消除负面情绪的目的做出的。总的来说,自我保护型动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有38人,占比最小,说明大部分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有目的、理性参与的。

三、激发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对策

1.树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大学生在职业规划,生长环境方面可能存在不同,因此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时动机需求也会存在不同。调查中显示,大学生存在自身发展动机,通过将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达到提高自身内在素质及能力的目标,包括:行为动机及交往动机两方面。前者是通过自身的劳动增强行为能力,后者主要通过语言实现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首先,应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尽可能了解他们的参与动机,并做好备注,在组织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根据个人的能力素养及动机需求来安排工作,满足能力提高的要求。其次,由于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的不同,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能力方面也会不同。在志愿服务中应创造和谐的相处氛围,以诚恳的态度与其他参与者进行交流,获得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9]。

2.增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人们总是受到情感体验的影响,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促进持续参与,消极的情感体验使参与停止。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也会受到情感的影响,如果参加的志愿服务感觉良好,就会督促其下次持续参与,如果感受不佳,就会影响下次的参与或是停止参与。增强大学生的直接体会,使其有一种“被需要”“被认可”的感觉,认为完成这件事或是帮助他人是一种荣誉的事,从而获得一种成就感。同时社区志愿服务也应该科学设计,保证行动的顺利实现,达到志愿服务的效果。

3.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志愿服务倡导“奉献性”“无私性”,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不要求回报,但是一定的物质、精神奖励是必要的,是提高志愿者参与热情、推动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手段。调查显示,有的大学生参与是为了加学分,获得奖学金,有的是为了获得物质奖励或是荣誉证书。学校应鼓励并支持志愿服务发展,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予参与者一定的激励,可以是学分激励、金钱激励等;社区也应该对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精神激励,比如赞扬、支持;大学生自身也要树立互益性思维方式,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并不是单方面的利益输送,对大学生的学业、社会实践、未来的职业具有重要的帮助。

4.培养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

随着物质世界的纷繁复杂,各种意识、思潮的侵袭,大学生思想意识也呈现多样化,因此,应引导大学生树立无私奉献的精神。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避免的享受他人的劳动与付出,所以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回报社会。调查中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帮助他人,使自己高兴,他们认识到参与志愿服务的意义,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他人,这也是正确价值观的积极体现。对于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应予以表扬和宣传,积极营造志愿服务的氛围,吸引并带动其他同学的参与,在参与中更好地感悟志愿服务精神[10]。

5.完善志愿服务机制

志愿服务是社区与学校的连接点,学校是提供知识养分的机构,不仅担负着传授科学知识、传统文化等内容,还需对学生的素养及能力进行培育,学校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提供将理论加以应用的可能。社区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小社会,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对于增强学生初入社会的体验,提高未来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都具有积极意义[11]。社区应积极接纳大学生的进入,以培养大学生能力和提高社区居住环境为目标,开展一些双赢活动,一方面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热情,丰富居民精神世界,另一方面以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为目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以项目化的方式运作,科学设计、合理布局,增强项目化志愿服务的反馈机制,增强大学生参与热情,提升对志愿服务的认同。

猜你喜欢

动机志愿社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以志愿,致青春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社区大作战
动机比能力重要
小行动 大志愿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