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中俄关系,盟友还是伙伴?
2018-07-24傅莹
编者按:
6月8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颁授首枚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这是中国的“国家最高荣誉”,授予“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中外交流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杰出贡献的外国人”。首次获得这个勋章的,是普京。
普京参加上合组织峰会接受专访时提到一个细节:习近平给他庆生,俩人一起喝了伏特加,吃了香肠,“也许习主席是唯一一位和我庆祝生日的国家领导人”。
有人会问:中俄现在关系到底怎么样?是如同西方说的“准盟友”吗?中俄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意味着什么?
本文是曾任中国驻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大使,外交部副部长的傅莹所撰写的一篇长论文的节选版,收录于其最新出版的《看世界》一书。读完此文,相信会对中俄关系有整体而深入的认识。
友谊勋章
在俄罗斯与美欧关系陷入困难之际,相对紧密的中俄关系引起新的关注。西方学界及媒体一直在探寻一个答案:中国与俄罗斯是什么样的伙伴关系?是否会走向结盟?
冷战结束后,西方关于中俄关系趋势的评估和猜测,通常有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中俄关系脆弱复杂,充满不确定因素。支持这种观点的人将中俄关系称为“方便婚姻”,认为两国不太可能越走越近,反而很可能渐行渐远;
另一种观点认为,战略甚至意识形态的考量构成中俄关系的基础,两国都视美国为实现自身意图可能的阻碍,中俄未来必然会结成反美、反西方联盟。
这两种观点都没有准确地反映中俄关系的实质。中俄关系内容丰富、基础牢固,是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无意与俄罗斯正式结盟,也不会结成反美、反西方联盟。
中方的愿望是,稳定的中俄关系,能够为两个大的邻国,在安全的环境里实现国家发展目标提供保障。通过互利互惠的合作彼此提供支持,为大国处理分歧和开展合作提供了有益经验,也有利于巩固国际体系。
关系沿革
中国同沙俄及此后的苏联,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有过三次结盟,结果都不如预期。短暂的结盟,只是两个实力失衡国家间的权宜之计。
从20世纪60年代起,两个同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关系时好时坏,虽然也有合作,但更多时候是对抗和猜疑。1989年,在苏联政权末期,中苏关系终于恢复正常。两年后,苏联解体,但中俄关系依旧继承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原则。
俄罗斯独立之初,向西方“一边倒”的“大西洋主义”占据主导。为了赢得西方信任和援助,俄罗斯在经济改革、削减战略核武器等诸多重要问题上走西方路线,不断做出让步。但事与愿违,俄罗斯反而经济萎缩、区域影响力下降,俄罗斯对美欧援助口惠而实不至感到失望,对北约东扩意图十分不满。
1992年,俄罗斯开始将更多精力转向亚洲。同年,中俄宣布“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并发表联合政治声明强调,“各国人民自由选择其国内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得到尊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应妨碍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
双方合作
自此,中俄关系逐步改善和深入。过去二十多年,两国贸易和投资大幅增长。
2011年,中国成为俄罗斯最大贸易伙伴国;仅2014年一年,中国对俄罗斯投资增幅就高达80%,且这一增长势头依然强劲。
上世纪90年代早期,中俄贸易额每年尚不足50亿美元;2014年,这一数字已接近1000亿美元。2014年,中俄签署天然气管道项目的“世纪合同”,俄将从2018年起向中国供气。
此外,双方还计划在核电、联合航空制造、高铁、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做一些“大事”,并在亚投行、新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等新的多边金融平台开展合作。
中俄两国安全合作不断深化。中国连续多年保持俄罗斯最大武器进口国地位,且正在与俄方探讨,开展一系列武器联合研制项目。
双方还开展了高层防务磋商等系列合作,包括过去十多年间,双方在双边及上合组织框架下,以反恐等为主题举行的20余次联合军演。20年间,已有数千名中国军人赴俄留学,俄中高级军官也到中国国防大学进行类似的短期进修。
中俄政治关系也不断加深。2008年,两国和平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领土争议,划定4300多公里的边界线,从根本上消除了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最大隐患。
目前,两国在元首、总理、议长、外长等各个层级,都有年度定期会晤的安排;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已五次赴俄,俄罗斯总统普京也三次来华;加上国际场合的见面,两人已经会晤了14次,普京成为习近平主席见过次数最多的外国元首(数据截止本文2015年底首发时)。
管控分歧
尽管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中俄两个邻国间依然存在分歧和矛盾,对外政策关注点也各有侧重。
欧洲是俄罗斯的传统外交优先方向,而中国则更多聚焦亚洲。两国外交行事风格也不同: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上的经验更加丰富,外交主动性强,但略显生硬,常出人意料;中国则是应对性多一些,姿态相对和缓。
中国的崛起引发了一些俄罗斯人的不安,有些人对中俄力量对比的变化感到不适应,旧有的“中国威胁论”在俄罗斯仍有一定市场。随着中国同独联体国家合作不断深化,也有俄罗斯人担心中国在其周边争夺影响力。
也仍有中国人因历史上的一些问题,对俄罗斯存有不满。尽管双方已和平解决领土争议,沙俄抢占中国大约15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事,在中国评论界仍常有议论。
然而,以上分歧都不足以支持西方关于中俄关系会渐行渐远的猜测。
过去两年,俄罗斯和美国、欧盟的关系由于乌克兰和叙利亚危机每况愈下,关于中俄关系会恶化的评论在西方不时出现;但是,尽管有分歧,中俄对坚定发展两国关系的政策考量是一致的,为双方各自的安全和发展所需,两国必须合作。
中俄携手,既有利于国际政治的平衡,也给诸多国际难题的解决带来机遇。双方能承认和有效管控分歧,同时不断扩大共识。
正如王毅所言,中俄关系是一条对外交往的新路,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一种新的外交模式。
应对典型
对乌克兰和叙利亚危机的应对,反映了中俄如何有效地维护双边伙伴关系。
很多美国人认为中国对乌克兰问题态度不明朗,或怀疑中国倒向了俄罗斯一边。事实上,2014年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事件发生之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第一时间明确表示,应该尊重乌克兰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方强调的是,相关所有各方应通过对话机制协商解决分歧,设立国际协调机制,各方不应采取恶化局势的行动。中国还提出,应协助乌克兰维护经济和金融稳定。中国并未倒向任何一边。在国际问题方面,中国从来恪守公正、公平和客观的原则。
但是,中国外交人士和领导人,也对导致危机的种种根源性因素更加关注。
例如,在独联体国家屡次上演的“颜色革命”和背后的外部因素;北约长期推进东扩对俄罗斯产生安全压力等;还有俄罗斯与独联体国家之间存在复杂的历史、民族、宗教及领土纠葛。
在叙利亚问题上,中国认为,俄罗斯应叙利亚政府请求进行军事干涉,目的是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分子。美俄打击ISIS的意愿是相同的。俄罗斯的行动虽不完全是美国希望看到的,但对美国利益来讲并不完全是坏事。
从中国的角度看,俄罗斯和美国在打击“伊斯兰国”这样凶残的恐怖主义方面,是有共同利益的。但是,很难说俄美在叙利亚问题上的合作前景如何,因为双方对如何达成和平与秩序并无共识。
在许多中国人看来,这场对抗更像是冷战漫长的终结过程。
超越零和
鉴于中俄美三国之间的关系互相关联,研究中俄关系也需关注中美关系。
与中俄关系相比,中美关系更为复杂。中美经济总量占到全球1/3,2014年,双边贸易额达5550多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1200亿美元。37年前,当中美刚刚建交之际,没人预料到两国会发展出如此强有力的双边关系。
不可否认的是,中美关系也存在结构性的矛盾,两国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有巨大的不同。很多美国人视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及国际影响力为对美国全球领导力的潜在挑战。
中国正迅速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之际,中国的GDP约为美1/8;8年后美国从伊拉克撤军时,中国的GDP已增至美国的一半。很多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GDP将与美国接近。
这个趋势令美国人不安,有人认为中美对抗难以避免。
针对中国在南沙一些岛礁上的扩建行为,很多美国学者和评论家认为这是“扩张主义”的体现,并就美国该如何应对展开了激烈讨论;同时,北京认为,美国派军舰接近中国岛礁是挑衅行为,有观点认为美国的对华政策可能从以建设性接触为主转向遏制。
习近平主席2015年9月对美国进行了他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的首次国事访问。他说,“人们应摈弃你输我赢、零和博弈旧观念,树立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新理念。中国发展好了,对世界有利,对美国也有利;美国发展好了,对世界和中国也有利”。
中国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成功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的获益者,秉持和推崇《联合国宪章》关于主权平等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
中国在相当长时间里都需要聚焦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高度重视维护一个稳定与和平的外部环境。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上的态度是明确和坚决的,对任何挑衅和侵犯中国领土主权和权益的做法,都会给予坚决的回应,目的仍是要确保和平与稳定。
习近平主席宣布中美将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将之定义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当然,中美在例如南海、台湾、人权、经济和贸易等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
中国对美国亚太军事同盟的意图极为关切。特别是2009年“重返亚太”之后,美国在亚洲的一些盟友,为了强化自己在与中国的领土和海洋权益争议上的地位,拉美国为自己站台,试图让美国介入与中国的争端。这是非常危险的,让人联想到冷战时期的集团政治。
中国和其他地区的一些学者建议,如果美国在本地区坚持推动集团政治,中国和俄罗斯应当通过结盟来应对。
但中国决策层并不认可这种说法,中国没有搞集团政治和结盟的政策,也没有这样的政治文化,俄罗斯同样没有这样的意愿。
中俄两国应该坚持结为战略伙伴而不是盟友的原则。对中美两国来说,重要的是把牢共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基本方向,继续让对话合作、管控分歧主导彼此关系的议程。
三角形
中俄美三国目前的相互关系,如同一个不等边三角形。其中,华盛顿和莫斯科的这条边距离最长。
在三国关系当中,中俄关系的态势显然更加积极和稳定,中美关系一直起伏不断,俄美关系非常紧张,因为俄罗斯现在正遭受美国的严厉制裁。
与此同时,中国同俄罗斯对美国动辄以武力和制裁方式对他国施压的做法,以及在外交政策中的双重标准不能认同。
在美国及其盟友眼中,中俄走近,很容易被视为带有结盟色彩,进而被看作是扰乱或挑战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
但从中国的角度看,中美俄三方关系,不应该是一方联合另一方对付第三方的“大博弈”,中俄关系的良好发展不针对美国,也不会受到美国的影响。
同样,中国同美国开展合作也不会受到俄罗斯因素,或是俄美紧张关系的影响,中国不会构建以集团政治为基础的同盟体系,也不会“被结盟”。
现行国际秩序是世界稳定的基石,但并非尽善尽美。2005年中俄共同发表了《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呼吁国际体系更加公正,以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为合法基础。
联合声明显示,中俄双边关系从不信任、竞争到伙伴向合作伙伴的方向发展,使它们能够管控分歧,扩大共识,支持全球合作,减少世界陷入大国冲突与战争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