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学习动机,让孩子乘风飞翔

2018-07-23陈穗芳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

陈穗芳

摘要:任何的学习,包括知识、技能、品德、行为习惯都是在一定的学习动机的推动下进行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一般说来,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通常指来自内部的学习动力,比如对学习、知识本身或对学习过程的兴趣,做这些活动能够带来愉悦的情感。外部动机通常指来自外部的压力的选择。来自外部压力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习能力低下,不能持久,还会引发厌学、压抑、被动等一系列副作用[1]。

关键词: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一、问题描述

小林喜欢弹吉它,爱好交朋友,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不是很爱学习,学习习惯也不是很好,学习动力不是很强,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常出现各种各样令人头痛的行为问题,如懒散、课堂睡觉、爱说话、爱耍酷、平时常常不做作业,他的考试门门功课“挂红灯”。每当他犯错误,老师训斥他,追问他,他就跟老师顶嘴。反复请家长等,什么方法都用过了,但是都无效。在教学中,这样的一类人群在每个班都有,且有一定的数量,对待这样一类的学生人群应该怎样从学习动机方面入手进行转化呢?

二、归因分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习是一个享受的过程,驱动力来自于兴趣,孩子对于他们感兴趣的事业,根本不需要外部的监督和压力,会自觉地、孜孜不倦,饶有趣味地去探究。但是对一些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也是必须要学习的,驱动力来自于学习责任。像小林一样,对吉它的爱好和兴趣就是属于内部动机,对文化课的学习就属于外部动机,而小林同学由于对课堂知识的不感兴趣,没有足够强的内驱力对文化课上的学习产生愉悦的情感。所以就导致了小林有兴趣就学,没兴趣就不学,但小林有强烈的被人认可的愿望,才会有在课堂上状态频出的现象出现。

三、教育策略和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推尔福特认为,人类社会动机中有交往性动机和威信性动机两种。而学习动机则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在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威性动机是一种更高级的社会性动机,它是人们要求在社会上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望的体现。这类动机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经常得到否定性的评价,他们没有成功的喜悦,没有推动学习的兴趣,把学习看成是一种沉重的负责。

积极学习的情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不竭的源泉。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更善于把发现转化为对学生的鼓励和赏识,这样学生感觉到自己被关注,被赏识,才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才能有效的启动孩子的学生的内部动机。让阳光照进孩子的心灵

四、教育方法和过程

(1)关爱、尊重和表扬是学习动机的催化剂。①关爱,是孩子心灵的阳光。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学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要使一个在绝大多数儿童来说能够胜任而偏偏在他来说不能胜任的儿童,不要感到自己是一个不够格的人,要使他体验到一种人类最崇高的乐趣。”所以对小林这一类的学生,要经常告诉学生,做错的作业没有关系,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功夫,一定能做得更好。一定要借助一切机会关怀和爱护他们,从生活、学习、思想上关爱他们。有一次,课间,我听到小林同学跟其它同学在聊自己喜欢的音乐,我走过去,由于自己也学习过几年的吉它,借机向小林同学请教相关吉它的知识,看到小林同学谈到头头是道,眉飞色舞,心里一阵温暖。把学生真正放在教师的心坎上,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他们,用真情感化他们,让他们消除“心理防线”,使教育和接受教育成为可能。②尊重,是教育成功的秘诀。美国作家爱默森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人人都渴望被尊重,渴望被人理解,全國优秀教师王金战老师认为,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你想命令他,控制他或者强迫他,都只会让他们反感、抵触及致叛逆。所以对待小林这类学生,不要总是揭短,总是数落他平时有几次不做作业,每次考试只有几科不挂科等。不要伤害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使他们消除疑惧和对抗,以便“亲其师,信其道”。③表扬,是孩子翅膀下的风。美国口才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表扬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赞语,都会使人感到无比温暖。表扬的力量对孩子们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有一次专门约谈了小林,跟小林的父母谈到小林同学不交作业的情况,要求小林的父母配合老师,每次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留一句鼓励的话语,比如“今天的作业能准时完成”,或“今天的作业比昨天做得好”等,在课堂上,我针对小林同学作业进行了点评“小林同学的作业字迹越来越工整了”,同时我请小林同学的家长到学校,在全班同学面前,向家长反映了小林在学习方面取得的进步。家长十分激动,因为这是孩子第一次因为进步请家长到学校。这时,我看到了小林同学脸上的微笑,看到了家长眼中的泪花。小林不交作业的情况逐渐得到了改善。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句话语、一个眼神都能给孩子们的精神以极大的激励、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向往与期待。

(2)“闪光点”是学习动机的魔法棒。苏霍姆林斯基把所谓“差生”分为“思维尚未觉醒”、“隐性天赋”和“学习有困难的”[2]。小林在这里属于“思维尚未觉醒”者,教师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教育者应该全力找出孩子的“闪光点”,并寻找其中与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孩子们的兴趣不知不觉的迁移到学习内容上。所以要用放大镜找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一当十”、“以小论大”、“以此论彼”,这样才能更深沉、更强烈的引起孩子心灵的震动。 ①让“闪光点”照亮孩子的心灵。一次,班级进行大扫除,小林同学负责拖地,他在劳动中干得汗流浃背。我仔细观察后发现,他之所以拖得又快又干净,原来是他有窍门。劳动结束后,进行班级小结时说:“小林同学今天劳动干劲大,肯动脑筋,效率高。请小林同学给大家做经验介绍。”小林站起来,讲到:“我先用扫把把垃圾扫干净,再用洗衣粉倒到桶里,第一遍用洗衣粉拖,第二遍用清水拖。有三个注意的要点:第一拖地前一定要把地板仔细扫干净。第二洗衣粉不能倒太多;第三拖地是一定要按之字形拖,这样拖过的地方就不会被踩脏。”全班同学为他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不仅激励了小林,更让我为之感动。一般学习差的孩子,在别人眼里,常常是一差百差,老师能够发现他们的优点,并给予鼓励,让孩子解决自己的心态问题,让孩子经常得到肯定的评价,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足。果不其然,自此之后,小林同学课堂睡觉,爱说话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柯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3]。闪光点就是施教的支点,教师们要努力为他们创设可以体现其自身价值的机会,适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让“闪光点”照亮孩子的心灵。②让“闪光点”激励孩子前行。当发现孩子的兴趣往往与学习内容不完全一致,从他的兴趣点入手,唤醒他们对学习的向往与期望,就能成功的将外部动机转化成内部动机。

借助小林在爱好弹吉它,喜欢交朋友这一特长,鼓励他的爱好特长,让他当班级文娱委员,并发挥他的特长,他所排练的一个节目,入选了学校一周年音乐故事会,在学校一周年音乐故事会中进行了精彩的演绎。在教育中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寻找突破口,循序渐进,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将这种成功迁移到学习和品德行为上。小林同学令人头痛的行为问题,如散漫、顽皮、捣蛋、顶撞老师,甚至不可一世、玩世不恭等缺点,但小林身上始终有闪光点,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的欣赏和鼓励,让他感觉到自己的成功,就像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励孩子们探索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勇敢前行。自从一周年音乐故事会上成功的表演后,小林那些不良的行为问题得到了逐渐的纠正。

五、深刻启示

学习动机有三方面强大的功能:一是指引方向,面对众多的事情,在同一时间里孩子们选择先做什么事,再做什么事,是由动机来决定他的行动方向的。当一个孩子能第一时间选择做完作业再出去玩,是因为孩子的学习动机的强度压过了其他方面的动机。二是集中注意,动机强度和注意力集中程度成正比,学习动机越强,注意力越集中,学习越专注。三是添加活动,强烈的学习动机能让孩子克服疲劳状态,保持旺盛的学习动力。[1]面对21世纪的需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健康发展,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使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是来自于外部压力,而是来自内部积极性,会使像小林这样的学生充分感觉学文化知识的快乐,将求知欲、道德感、审美感等更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的满足感所代替和超越,被自学的快乐情绪体验所代替和超越,就能真正的将自己的兴趣迁移到学习的内容。教师也要做到为孩子们的点滴成绩和微小进步而欢呼,使他们产生成功的愉悦感。因为成功是兴趣最大的动力,兴趣是成功的钥匙。当孩子们在教师的鼓励下,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最终就会由量变到质变。

参考文献:

[1]江锋.新班主任带班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3

[2]纪微.良师手下无差生.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

[3]魏书生.如何估最好的班主任,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0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国内英语学习动机三十年研究综述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浅谈初中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中学生亲子关系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研究
浅谈我国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Factors Influencing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for Non—English Majors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