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古诗词在歌唱艺术中的体现

2018-07-23朱晓燕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现状

摘 要: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诗词歌曲这种远古而来的高雅艺术,自古以来就和音乐有着不解之缘,古诗词与音乐之间是相互交融、相辅相成。本文将从中国古诗词的初步体现、中国古诗词歌曲的现状、 古诗词元素与声乐艺术的融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国古诗词;歌唱艺术;现状

当下,歌唱艺术在构思、酝酿、风格、音色等创作技法上,都体现出很浓郁的现代手法,声乐作品创作的题材越来越宽广,音乐的思想内涵更加丰富,演唱形式和技法千变万化,歌唱艺术已经进入了文化的大繁荣时代。特别是民族风格的体现,更加增添了声乐的民族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声乐作品一直保持着一种中国民族风格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音乐情趣。

1 中国古诗词的初步体现

在众多灿烂的文化创作中,歌唱艺术从远古人们祭祀祖先时的随兴而歌,到春秋时代的第一本诗歌总集《诗经》,发展到后来的唐诗、宋词一直到明清时期出现大量诗作,可以说,诗能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性格,中国的歌唱艺术从传说中的萌芽逐渐走向了繁荣发展方向。中国古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早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随着一大批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涌现,诗词与民族声乐艺术相结合,更是别有一番韵味。由于早期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者都是留学于国外,对西洋的作曲技法、和声配器、曲式等具有相关了解,旋律优雅的声音与抒情的曲风和诗情画意的意境来表现诗词内容,唱词与曲调的结合,从中可以看到,在中国古诗词歌曲发展初期,民族声乐演唱的发展受古诗词艺术影响之深。新中国成立后,声乐演唱的作品民族特色逐渐加强,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选词大都以古代或名人所做的诗句。可是,这一时期声乐与古词文化的融合却是显得明显不够,虽然很少涉及诗意,但是声乐作品的民族特色更加突显。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十年“文化大革命”特殊背景的影响,声乐的文化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但是,音乐家们并没有因此放弃,这一时期,可谓中国声乐创作的转折期,声乐改编曲成为歌唱形式之一。

2 中国古诗词歌曲的现状

古诗词歌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民族的母语。社会民俗学家、社会学家、中国古典研究中心副主任艾君认为,古曲这种远古而来的高雅艺术,要普及发展、保护它,一定要走雅俗共赏并推陈出新之路。雅的要保留,俗的待发展,让古诗词歌曲不仅仅成为文人墨客的艺术,也走进寻常百姓家中。将传统的音乐进行再创造,让古诗词歌曲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今年初,中央电视台大型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一经播出,就受到大众好评,被人们形容为传统文化大餐,这档吟唱古诗词的节目对观众印象很深远。就连教育部长也为这档节目点赞。的确,传统文化本身魅力无穷,只要读过书的人,都会感喟诗词的魅力。而对大众而言,只差一个爱上的机缘。你听,李白站在盛唐文化之巅,高声咏唱《将进酒》,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不羁,就是一首千古绝唱,让无数人感叹于其魅力。如今,它被歌者“凤凰传奇”悉心演绎,更让乐曲原创者中科院“摇滚博导”陈涌海,带着我们一起,跨越1200年,与李白共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绝美境界。唐代的刘禹锡写下了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统领全文,以居处的“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黄绮珊在传唱的《陋室铭》时,她用略为沙哑又高亢纯净的嗓音演绎了《陋室铭》,特别是音乐刚起就以高音为整首曲子奠定了“陋室不陋”的基调,音乐烘托了诗人的高尚气节,正是艺术穿透荧屏的力量。这首诗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湮灭,正是文化穿越古今的力量。中国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能展现中国人情感世界、审美世界,最能敏锐感受时代风云、体现时代的变化。《经典咏流传》的盛况背后,说明它们成功点燃了大众共同的生命体验,也显示了当下大众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渴望。

3 古诗词元素与声乐艺术的融合

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感受与客观的对象之间有机统一而形成的一种能够让人体会、领悟却又难以言说的艺术境界,也是传统文化中比较重要的美学思想。但凡优秀的诗词都具有独特的意境,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的特点是讲究含蓄、回味、突出意境,通过意境的营造,塑造形象与表达情感。从审美角度来看,声乐艺术与中国古典诗词也存在着很多的相同之处,两者都比较关注艺术体现,在审美境界上,古诗词与声乐演唱融合,不仅能加强艺术美感,还能互相促进,相互影响,将古词、旋律及演唱和情感进行艺术升华,我国古代诗词的重要特点是与音乐紧密结合,受汉语言文化的影响,“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准确地指出了诗、歌、声、律之间不同特征与相互关系。古诗词与歌唱之间有紧密关系,不少作品本身就是为演唱而作的,如柳永的词。古代歌曲的演唱,经过无数民间艺人创作,积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戏曲,曲艺及民歌体系,这些艺术表演形式中的唱法经过融合、改良,演变成今天我国特有的民族唱法。因此,古诗词的演唱过程也是向博大精深的文化深入学习的过程,除了良好的声音训练,还应掌握相应文学知识,其他各方面知识对演唱者都是不可少的。中国古诗词在歌唱艺术中的体现,有利于提升歌唱的审美价值。

古诗词与歌唱艺术的融合,对推动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有很大作用。不仅有利于提升声乐技术,还可以使表演更具体,使古诗词的歌唱艺术更具有现代气息,充分发扬中国风格特色,同时也将中国古代文学这种艺术形式完整、生动地保留下来。

参考文献:

[1] 刘晓龙.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征[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2(5):10-12.

[2] 苏玲芬.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初探[J].戏剧之家,2018(16):70-71.

作者简介:朱晓燕(1972—),女,副教授,从事声乐及音乐基础理论教学。

猜你喜欢

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高职数学中微积分的教法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