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木心的绘画风格及形成缘由

2018-07-23王石娜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绘画风格木心

王石娜

摘 要:如果不是陈丹青,木心也不會像现在这样影响这么广泛,无论是绘画还是文学。这样一个人,你很难把他贴上标签,作家?诗人?画家?每一样都可以拿出来,却好像又都不足够。他的特立独行又是罕见的。独特的经历,足够的天赋,加上异常勤奋,这样一个木心,注定无法复制。他的画,水墨意味浓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此做一梳理。

关键词:木心;绘画风格;缘由

木心的绘画,与他的人生经历、文学修养是分不开的。国内现有的木心绘画作品大都珍藏在木心美术馆里,而美术馆所展示的画作,大多成于他的中年和晚年。木心的文学,现在研究得如火如荼,在中国知网上搜木心,出来的文献检索结果,大都围绕他以诗歌和散文为主的文学作品来叙述。可是他的绘画,较他的文学,辐射力则大大减弱了。笔者从现有文献入手,研究木心绘画风格及形成缘由。

木心1927年出生,19岁便进入上海美专学油画,可能骨子里面更欣赏中国传统绘画的尚意精神,于是他便转而学林风眠了。从他现存的绘画作品看,林风眠对他的影响是一直存在的。后期清冷的风景,流淌着诗意。但你很难把他的画分门别类,世上只有一个木心,也是中国才有的。

国内现存的关于木心的绘画作品主要在位于乌镇的木心美术馆。木心美术馆官网上的文字关于木心绘画作品的两段话有几个点也须注意:木心的早期绘画找不到了;“文革”末期,他的创作以书法、彩墨肖像、中型风景画居多,旅美初期则以人体素描和石版画抽象系列为主;相关文稿里提及了梵高和塞尚;72岁至83岁期间绘制的微型彩墨风景画,是他晚年的成熟超迈之作。

国外现存木心的绘画作品也不少,他当初得以进入美国就靠他带的几十张小画,在纽约时他也卖了不少画。《木心研究专号——木心美术馆特辑》里提到,1995年,33幅转印画为罗森克兰兹悉数收藏,2001年为耶鲁大学美术馆收藏。通过研究木心的绘画作品收藏可以看出对他的挖掘主要是通过国外,而不是国内。这可以作为研究的一个点。

在《木心研究专号——木心美术馆特辑》里,有首次评述木心绘画的长文《绘画的异端》,详细介绍了木心和陈丹青在绘画上的交流,其中显示了木心对达·芬奇和塞尚的偏爱。对杭州美专、北平艺专的看法,文中还详细介绍了“转印法”。

对“转印法”的研究可以作为木心绘画研究的一个方面,木心的生前好友有一部分知道他是怎样通过“转印法”摸索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个独特的绘画风格,这也是木心引以为傲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木心美术馆特辑 木心研究专号》里,木心去世前希望把他的小画能够放大,陈丹青也替他实现了这个愿望。有意思的是,木心美术馆的设计师之一却以为这些小画反而不放大为好。我们可以探究一下这其中的“放大”对木心来说意味着什么。他的精神世界是广袤的,仿佛可以容纳宇宙所有,但又是僻静、难以为外人道也的。

他的绘画不容易被人理解,甚至他的画家朋友。究竟是时代的原因还是木心的内在原因?因为懂得他的人很少,有人夸赞他一句便像个孩子一般开心,而他也偷偷记在心里。为什么木心刚到纽约初期的画很难被周围人理解?这也是论文探讨的一个方面。

蒋方舟曾写过一篇关于木心的文章发表在《商周刊》,里面对于木心在纽约的生活有一段描述:80年代末,一群大陆或台湾的艺术家、作家来到纽约,便把他乡作故乡,聚在一起。画家张郎郎对于这批人有个描述,很精到:“没有现代嬉皮那么疯狂。属于古典雅皮。文化张扬,作风浪漫,生活清苦。”我们可以管中窥豹,了解到当时这群艺术家的生存状态。这对他们的创作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在纪录片《木心物语》中,有关于木心到美国的心灵折射,伴随着艺术家地位的失落。木心由于陈丹青,使阿城、何立伟等一群华人艺术家都知道了他。这也成为了文学课之肇始。在纽约与木心的初次见面,给陈英德留下了特别的印象。不久,陈英德就为木心的绘画撰写了评论《看木心的超自然风景画》(1983年9月16日写成),发表于台北《艺术家》杂志。此为木心留美后美术界对其绘画的第一篇正式评论。

由新京报编著的《渡书的信仰 文学卷》中有这样一段话:木心逝世,身份是“文化老人”。读者的一片哀思之中。论者对木心的思考与评价依然寥寥。木心的画,自然是被推重的,但观众总觉得晦涩,木心的诗文,则一方面被认为指示了汉语的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这样的指示,似乎又少有人能承继。如此说来,这位“文化老人”的离去,毕竟还是寂寞,而读者细品这寂寞,也终归要回到谈论了许久的那个话题里面去,当代汉语世界该如何理解与接受木心。

毫无疑问木心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管周围环境如何,他径自生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关于木心绘画风格及形成之缘由,笔者想从他小时候受到的中西方文化熏陶切入、分析为什么由上海美专转入杭州国立艺专以及在这期间林风眠对他的影响作用。他欣赏的西方艺术家太少,提到的只有达芬奇、拉斐尔和塞尚,他看画的眼光极为挑剔,蒙娜丽莎后面仿中国的山水、塞尚从提炼出简单的最原始本质的东西是他非常赞赏的。

他绘画风格的成因,一方面是环境限制了他的油画创作,另一方面在他拥有了可以自由创作的环境后,他还是沉迷到了更为简练、具有“禅”的意味的小画创作中去了。“黑白”是他作品的重要特点,浸透了他对中国传统的把握中去。

研究木心的绘画,我们需要站到中西文化两个不同的语境中来思考,文化是他绘画作品的一个重要特性。木心看待自己的文学和绘画是同等重要的,他用儿子女儿来形容,因此从文献作品来切入木心的绘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洪子诚,奚密,吴晓东,姜涛,冷霜.时间和旗  百年新诗选(上),2015:307.

[2] 李劼.木心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 木心.木心画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文学回忆录[M].木心,讲述,陈丹青,笔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 陈英德.看木心的超自然风景画[A].海外看大陆艺术[M].艺术家出版社,1987.

[6] 蒋方舟.木心: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J].商周刊,2013(04):78-79.

[7] 曹保印,新京报.渡书的信仰(文学卷)[M].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153.

猜你喜欢

绘画风格木心
木心《从前慢》
张岪与木心
张岪与木心
浅析梁楷的绘画风格及成因
作品推介
潘玉良油画的艺术特点
晚清艺术市场中的任伯年
论龚贤山水画独特气韵的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