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凤凰于飞》的演奏技巧及情感表现

2018-07-23孙越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情感表现演奏技巧

摘 要:扬琴起源于中东地区,明朝末期传入,在中国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击弦类乐器。扬琴又称蝴蝶琴,洋琴,蝙蝠琴,音色清脆明亮,颗粒性饱满。著名扬琴教育家桂习礼先生根据贵州布依族舞蹈《伴嫁歌》的音乐为素材,对民俗婚礼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新人未来生活美满幸福的美好祝愿。因此本文从演奏技巧,情感表现等多个方面对名曲《凤凰于飞》进行浅显探析。

关键词:作曲背景;演奏技巧;情感表现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集爰止。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凤凰在空中相携而飞,用来祝福新人的婚姻生活幸福美满。此曲旋律优美动听,情节跌宕起伏,乐曲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引人入胜。

1 作曲背景

桂习礼,扬琴教育家,改革家,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江西临川人,曾于1965年在武汉音乐学院毕业,师从与著名音乐教育家梁瑞华先生。

相传凤凰是古代的瑞鸟,扬琴独奏《凤凰于飞》以民间组曲为蓝本。诗经,大雅中有喻凤凰为夫妻恩爱之意,所以名为凤凰于飞。

2 演奏技巧及情感表达

此曲从创作角度来讲是以嫁娶为基础,整首乐曲分为五个部分:引子、慢板、中板、快板、尾声。乐曲表现演绎整个嫁娶的场面淋漓尽致,生动形象。民族五声调试是此曲调性,此曲是一首婉转抒情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叙事极具一定个性魅力特色的扬琴协奏曲。

2.1 引子:鸟语花香,喜气洋洋

引子部分是散板,鼓声阵阵由远及近穿过载歌载舞的人群,浩浩汤汤蜿蜒而来,扬琴在低音区的音色低沉,音乐色彩变化真实贴切,强弱处理舒适得当。第二小节移高五度仿若响彻云霄鼓声再现,仿佛川流不息的迎亲的队伍又进了一些,保持左竹轮奏的轻柔,右竹击奏低音好似鼓点般激昂。第四,五小节正反竹交错技术运用,直到第七小节引出主题,情景之间一切渐渐归于寂静无声。

整个引子绘制了一幅民族嫁娶的热闹的风俗场面,而演奏时的色彩变化及强弱对比处理是演奏者内心对乐曲的理解能力的深刻的体现,而演奏者手指、手腕之间的力度变化正是内心情感的驱使也是对此曲情绪的表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慢板:离别出嫁,美丽柔情

慢板部分为4/4拍,沉稳大方,柔美深情的慢板是整首乐曲的旋律主题,表现了美丽乡村的女儿出嫁前与父母亲人依依惜别。慢半部分,分有三次变奏,第一段优美动人的轮奏,乐声清丽婉转,如泣如诉。充分体现了嫁娶女子与父母临别时的不舍,以及伤感之情。这个部分的轮音仿佛像是在诉说着离别伤怀还有对未来有着憧憬的交融复杂的感情。第二段主旋律由左手反竹演奏,右手深化主题分解和弦对主题的第一次变奏。此部分在特定的节奏动力带有乐感的上下跳动中,随时能够转化进一种细腻深情,温柔的抒情效果之中,然而这也大大的强化了乐曲的民族性的最大特点。第三段在柔和的轮音的基础之上,作曲者运用双声部使之更加的带有层次感,从而达到进一步加强了音乐的色彩性。继而速度稍稍渐快情绪激昂,整个情绪感觉逐步高涨,表现了温柔美丽的新娘即将见到自己心爱的新郎难以言表的激动情绪。

2.3 中板:送亲伞下,轻歌曼舞

中板带有舞曲的风格,作曲家运用一种輕快的舞蹈方式,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演奏时的强-弱-弱节奏特点活泼生动,这段旋律是简约朴实的音乐,不管伴奏织体怎么多样的变换,都不会过分夸张夸大,不然就会显得十分生硬突兀,演奏者要始终保持轻盈的格调,不过分追求舞台表现力,才能演奏出的动人悠扬的中板部分。此部分完美的诠释出的欢快热烈的场景和热情温暖的民族风情。

2.4 快板:庆贺歌舞,热烈欢腾

快板部分的音乐是整首乐曲当中最欢呼雀跃的,是《凤凰于飞》独奏曲的高潮部分,分为三个部分。从演奏者的情绪上来说,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到情绪的转变。此部分音乐变化极为丰富,特别强调颤音于主音交替轮奏,在音色音量上,保持相互协调一致,清晰干净。音量由弱变强,对比明显,音乐的情绪推向高潮。最后情绪高涨,力量最强,力度在激情的高潮中手收束。第一乐段,附点轮音节奏性,这正是布依民族在音乐表现当中常见的典型节奏类型。这里好似明亮的号角声阵阵,悠远绵长。这也要求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乐曲的音头力度的把握,速度要清晰干净,明确清脆。第二乐段完美地将之前的第一乐段出现的材料加以利用再现的技巧手法加重突出此时音乐的变化性,将乐曲缓缓地逐步地推向高潮。第三乐段由轻快简明的十六分音符组成乐段的旋律再现之后,由低沉的低音向明亮的高音不断的快速演奏,高音与低音相互柔软细腻的缠绕,营造出欢天喜地的嫁娶时的盛况。

2.5 尾声:夜阑客归,情深意长

村歌社舞结束之后夜幕降临,一切归于平静。原本座无虚席的宾客们在欢乐的场景里酒足饭饱然后送上真诚的祝福,或许还有对自己的感叹和期待憧憬然后纷纷离去,音乐回到柔美的慢板之后,主题部分情绪再现。不过这次是对以后生活的向往,心里怀揣着的,是来日可期也是自己此生的最大心愿。但此刻主题在高音区部分音色纤细明亮,进而回味无穷。低音部音色渐渐远去,慢慢消失在寂寥的夜色中。虽是曲终人散,但仍意犹未尽。

“好花红”是这首扬琴曲的灵感来源,浓重的民族特色,文化艺术的深入人心,早已经是这首歌曲的潜在的特性了。桂习礼先生将这种极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种仿佛近在眼前的视觉盛宴。

此曲孕育了浓厚的民族风情,更是有着诸多复杂却又普通真实的情感,每个场景都能让人置身其中。也正是这样一种独特的情感表达,让每一个听众都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切身的体会才将自己与扬琴音乐迸发出来的情感,以及扬琴音乐精妙岳伦的音色融为一体,人琴合一,浑然一体,然后真正意义上的感同身受,继而真正地开始明白这首乐曲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 张新昊.浅析扬琴艺术的叙事性[J].音乐生活,2016.

[2] 张婧.扬琴曲《凤凰于飞》作品分析[J].艺术评鉴,2016.

[3] 阿布都维力·阿布拉提,张晓雪.论轮音在扬琴演奏技法中的运用——以《凤凰于飞》为例[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6.

作者简介:孙越(199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研究方向:器乐演奏。

指导老师:王洪丽

猜你喜欢

情感表现演奏技巧
从幼儿绘画作品分析幼儿色彩情感
浅议琵琶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及音色变化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歌唱技巧和情感表现在声乐艺术中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