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袖裆布的研究与应用

2018-07-23陈璐廉亚萍

艺术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造型

陈璐 廉亚萍

摘 要:本文从连袖裆布的特殊性出发,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探索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连袖立裁方法。首先采用立体裁剪的方式制作合体的连袖衣身,结合平面纸样袖原型的设计原理,根据服装与人体之间的关系,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组合成合体的连身袖裆布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连身袖;袖裆布;造型;立体裁剪

0 引言

连身袖服装是中国最古老的服装,被称为“中国式的一字肩袖”,沿用了几千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才落下帷幕,直至21世纪初唐装的盛行, “一字肩”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里。它代表了一种非常简单的使面料适体的原始的裁剪方法。这种连身袖纸样以其原始的造型仍然运用于舞台装的设计中或用于婴儿服装、针织服装,有时也用于时装设计中。

在现代设计思想和合体要求的影响下,连身袖结构发生了许多变革,使连身袖的裁剪逐渐演变为一种复杂的裁剪方式。连身袖复杂而精妙的外观要求大大增加了它的设计难度。

本文数据以标准M码女体为准。

1 连身袖结构与装袖结构的造型方式的比较

连身袖的肩部塑型的方式与装袖有着本质的区别。深入了解他们塑型的方式与差别并将合体装袖的造型方式运用于合体的连身袖造型中是连身袖造型原理的关键。

1.1 装袖

装袖结构的袖子与袖窿分离而单独进行裁剪,再进行缝合。在装袖结构中,有袖身的“袖山弧”与衣身的“袖窿弧”两个因素共同塑造肩袖造型及其转折关系。袖子纸样的袖山高,随着腋窝位置的上下设定、肩部的绱袖位置、绱袖角度等要素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绱袖角度发生变化时,袖山高的增减是随袖肥宽窄进行的,由于袖长没有变化,所以袖肥值增大时袖山高会变短,袖肥变宽;袖子更加便于活动。

1.2 连身袖

连身袖结构袖子与衣片连裁,既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山结构,也没有像装袖那样的袖窿结构,成为影响连身袖合体问题的主要因素。

连身袖结构中,前、后裁片分别从肩部到手臂构成完整的一片,没有袖窿,袖山结构,衣身肩线与袖中线的相交角度成为关键,只有当减小肩线与袖中线的夹角,使之接近人体肩部角度时,肩部才呈现出合体的造型,但是会减小手臂的活动性。

2 连身袖袖裆布

加入各种形状的袖裆布,已成为设计更现代的连身袖样板的必要方法之一。总体来说,所有袖斜度为2.5cm(或3cm)的简单连身袖款式或蝙蝠袖款式中可以忽略袖裆布。许多宽松的夏季服装,如短连身袖(或披肩袖),可以在服装中省去袖裆布。 当使用的面料柔软而富有弹性,尤其是针织面料,有助于舒适性问题的解决。而在使用梭织无弹面料中,这样做就不可能了。所有这些都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裁剪设计师所要考虑的问题。

使用袖裆布的真正目的就是让连身袖即合体又能够有一定的日常活动量,现在就必须考虑袖裆布在连身袖样板上的确切位置,一般以纵向位于腋下衣身、袖身5cm左右处即袖窿袖窿线附近,横向位于前胸宽点与后背宽点之间的距离。所有这些可通过立裁或平面裁剪衣身原型的袖窿上确定具体位置。

2.1 插片式裆布

这种裆布通常是以菱形和三角形居多,以能够书写,手臂展开60度设计的追加量,菱形裆布,按纵向沿腋下线向上下量7~8cm,横向据前后胸背宽点收1.5~2cm处取值12cm,绘制菱形,在其直边向下l~2cm修成弧线。三角形裆布,斜边12cm,其余两边取10cm装回原位。因裆布斜裁,所以裆布要小于实际所缺的量,只有当腋下缝缝合后,裆布才能合起。

2.2 条形裆布

条形裆布的基础形,最初是分别在前、后衣片上平行于侧缝和袖内缝画出的宽4cm左右的一个窄条。所做出的前后窄条拼合成整体剪下,从理论上来说,应该将两部分完全拉直。但在实际应用中,最好还是使它们保留一点曲度,同时也易于使其与从腰至袖底连线的缝线长度相一致。这是因为其中一条要更长一点(由于前、后腋下夹角不相等的缘故)。

2.3 多样化连身袖裆布

这一款是在上部保留着袖与肩部相连的连身袖。这种组合式腋部的特殊优点在于,当手臂抬高时,其腋下可以达到像普通圆装袖一样的舒适性,而在上部却保留了诱人的连身袖外形特征。分割线将袖窿分为连身袖和普通圆装袖袖窿的下半部分,这时要注意腋下片的分割线也要修成较大的弧度,以便为腋下缝合处所需的缝份留有充足的空隙。 因此,在这类款式中,腋下片的分割缝会从高于袖裆布线的位置开始。

3 连身袖袖裆布结构制图方法及注意问题

衣身袖窿开深2cm,衣袖袖窿开深1cm。沿袖中心线将原型一片袖分成前后两部分。对齐衣身、衣袖的对位点,修正腋下袖缝与衣身侧缝的等长,然后,做垂直线,垂直线的交点为插片的角点。检查,调整前后袖中线的长度,在袖跟部分折中处理等长,画顺肩袖弧线。绘制插片,先画垂直十字线,按照前后衣片的垂直量绘制裆布的边线。注意:上袖点前移1.5cm比較理想。可以处理成弧线,以便缝制。同样,端角可以处理成圆角。衣片的丝绺以前后中心线为准,裆布为45度斜丝。裆布纵向低于袖窿底缝;横向角点较前后袖窿结构点收进1.5~2cm;袖内侧缝裆布点距离袖肘3cm,腋下点距离腰线6cm均可。

4 结语

连身袖设计的合体型,其结构设计关键要控制两点,一是连袖的袖身斜度,二是利用裆布解决连身袖腋下的重叠量。因裆布是与袖身、衣身成一定角度补入前后腋点,因此适于袖身斜度大、造型好的合体型连袖。连身袖结构和装袖一样,不仅可以构成宽松的平面结构的造型,还可以塑造合体的立体结构的造型。立体造型的连身袖借鉴装袖的造型原理的基础上,融入了多种立体造型手段,可以达到和装袖同样的塑形功能,并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

参考文献:

[1] 三吉满智子,中本节子,等.服装造型学[M].郑嵘,张浩,韩洁羽,等,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273.

[2] 娜塔列·布雷.英国经典服装纸样设计[M].刘驰,袁燕,等,译.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陈璐(1976—),女,吉林白山人,本科,讲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服装工程。

廉亚萍(1971—),女,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服装制作。

猜你喜欢

造型
汉代画像石对现代造型艺术的影响
浅谈中国民间艺术门神的造型研究
浅析情感化造型语言在JWF1213型梳棉机外观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内外流场仿真分析对整车性能研究和优化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