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基于民族化的高校钢琴教学创新途径的探究

2018-07-23杨春霞

艺术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民族化钢琴教学高校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需要对民族文化进行传播,进而促进其发展。在此背景下,对于高校的钢琴教学来说,其也必须对教学思路进行创新,基于民族化开展教学,在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对于学生来说,民族化较为抽象。实际上,民族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衍生的风俗文化,同属艺术范畴,民族文化与钢琴存在着很多的契合点。据此,本文基于民族化对高校钢琴教学的创新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民族化;高校;钢琴教学

0 前言

对于高校钢琴教学来说,其必须进行创新,而创新的核心则在于对西方钢琴艺术的精华进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对民族文化进行融合,从而把钢琴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使其对中华民族文化进行弘扬。虽然钢琴乐器始于西洋,但是其仍然能够与我国民族文化相融合,因为艺术是相通的。当具备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流传到西方国家,民族文化就能够通过传播而发扬光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能够提升。作为钢琴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钢琴教学近几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创新,但是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情况还不容乐观。因此,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备现实意义。

1 基于民族化开展高校钢琴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高校钢琴教学来说,对其教学质量的理解与判定,主要取决于其基本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通过钢琴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那么就可以看作教学质量较高,反之则是教学质量较低。真正具备教学质量的钢琴教学课程能够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加深学生对钢琴艺术的理解,提升其审美能力,陶冶其思想情操,提升其思想境界。而只有基于民族化开展钢琴教学,才能够更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可见将钢琴教学与民族文化进行融合十分重要。

此外,钢琴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而民族文化则很适合融入钢琴教学当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基于民族化开展钢琴教学,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民族文化的魅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尤其是在如今的情况下,很多学生都对我国民族文化存在抵触的态度,而在钢琴教学中融合民族文化则能够较好地改善这一情况。

2 基于民族化的高校钢琴教学创新途径

2.1 提升教师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针对高校钢琴教学的创新,需要钢琴教师对民族文化的实质进行充分理解。现实中的很多钢琴教师都认为,民族文化在钢琴教学中的融合主要就是在原有的课程中加入一些带有民族气息的乐曲的弹奏。毫无疑问,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民族文化的融合并不仅仅是在课程中融入相关乐曲,而是应该将民族文化的内涵与精神渗透于教学活动中,钢琴教师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运用民族文化打动学生。钢琴教师必须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并在教学过程中了解民族文化在钢琴教学中的融合给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找到钢琴课程与民族文化的连接点并对其进行放大,争取让钢琴教育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

除了钢琴教师之外,学校领导及教育部门也必须负起责任来,充分重视民族文化,对钢琴教师严格要求,加大针对钢琴教师的投入力度,如开设相关社团、为学生提供相关材料等等。此外,还需要加强对钢琴教师的培训,提高钢琴教师的教学水平。具体的方式可以是开展培训,让在职钢琴教师参与,也可以是带领钢琴教师对适合融入教学过程中的民族文化进行观摩、学习,保证其在钢琴教学活动中能够融入创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了解民族文化内涵。

2.2 提高教师综合音乐修养

基于民族化的高校钢琴教学创新过程,需要对教师的综合音乐修养进行提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教师是直接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民族文化的操作者,如果其自身音乐修养都不高,那么又该如何开展教学呢?从现实中的情况来看,很多高校钢琴教师仅仅是熟知钢琴的弹奏方法,却并无过人的艺术修养。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手指下弹奏的钢琴仅仅成了一种机械设备,没有艺术气息。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但是对民族文化却不够了解与重视。如果不注意这些问题,那么基于民族化的高校钢琴教学创新过程将直接受到影响。[1]

由此可见,只有教研人员自身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够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保证创造性。然而,对教師音乐素养的丰富,不在一朝一夕,其必须持之以恒。具体方法是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民族文化知识进行丰富,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只有自身具备了民族文化知识框架,教师的民族自豪感才能够增强。这样可以在教学中或者钢琴演奏中自然流露出爱国情怀,实现钢琴教学民族化。此外,对于高校钢琴教师来说,其必须熟悉钢琴音乐发展史,同时还应该明确民族乐曲的发展史。如此有利于教师明确二者的相通之处,找到艺术的连接点,进而感染学生,合理地对艺术情感进行抒发。教师应该将音乐史作为切入点来进行钢琴教学创新,从而为钢琴教学注入民族音乐元素。从实例来看,一些高校钢琴教师强化艺术思想,深化钢琴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同时开设了中国钢琴发展历史和西方钢琴发展历史。这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主动去探索二者的不同之处,为钢琴教学的民族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最后,对于高校钢琴教师来说,应该将我国著名的钢琴作品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不是单纯的以国外的钢琴作品为主。在进行授课时,教师不仅仅要对钢琴的演奏技巧进行讲解,还必须完善钢琴作品的创作背景,同时合理地对其进行表达。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钢琴教学中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3]

总而言之,高校必须对教师的综合音乐修养进行持续提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模式的突破和创新。只有如此,钢琴教学在创新过程中才能够融入民族化的因素。

2.3 积极转变西方教学模式

基于民族化的高校钢琴教学创新过程,需要积极转变西方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来说,其在开展教学之前必须树立民族自信心。具体来说,对于我国而言,西方钢琴在国内的教学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是民族音乐在国内的发展时间则长达数千年。可见,要论艺术境界与层次,国内民族音乐丝毫不逊色于国外的音乐。与此同时,在几十年对西方钢琴的了解中,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这种乐器。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必须对西方的教学模式积极转变,将西方教学模式中国化,彰显民族特色。[4]

高校负责钢琴教学的相关教师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同时,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特点以及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進行融合,对适合中国高校的钢琴教学模式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高校钢琴教师还要对中国本土的钢琴作品进行创造。当教师能够做到将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音乐作品融入高校钢琴教学内容中,那么就可以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我国钢琴教育的民族化发展。

2.4 重视钢琴艺术交流

基于民族化的高校钢琴教学创新过程,需要重视钢琴艺术交流。对于钢琴演奏来说,很多教师都把它当成一种技术,其实不然,钢琴演奏是一门艺术,对于具备艺术思想的人来说,即便其不会弹奏钢琴,也能够较好地领悟钢琴演奏过程中流露的情感。所以,对于高校钢琴教师来说,其在开展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持续加强对钢琴艺术交流的重视。如果能较好地注入这种教学元素,就可以较好地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有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对于中西方文化来说,虽然其底蕴不同,但是都具备较高的思想境界。因此,进行钢琴艺术交流十分必要。这既能够让国外领略到中国音乐的魅力,也能够提升中国高校学生的思想境界,百利而无一害。另外,在进行了具体的钢琴艺术交流之后,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激活学生的主体艺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艺术创新。[5]

3 结语

对于高校的钢琴教学来说,其必须对教学思路进行创新,基于民族化开展教学,在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作为钢琴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钢琴教学近几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创新,但是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情况还不容乐观。具体来说,对于学生而言,民族化较为抽象。实际上,民族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衍生的风俗文化,同属艺术范畴,民族文化与钢琴存在着很多的契合点。因此,教师应该对西方钢琴艺术的精华进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对民族文化进行融合,从而把钢琴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使其对中华民族文化进行弘扬。当具备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流传到西方国家,民族文化就能够通过传播而发扬光大,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能够显著提升。教师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民族文化知识,只有具备了民族文化知识框架,教师的民族自豪感才能够增强,这样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或者钢琴演奏中自然流露出爱国情怀,实现钢琴教学民族化。

参考文献:

[1] 张灵滕.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实践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18):103-104.

[2] 周勇.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钢琴教学改革实践[J].北方音乐,2018,38(17):111-112.

[3] 李杨.多元文化视角下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研究[J].音乐探索,2018,5(03):111-114.

[4] 周民.民族化视角下的高校钢琴教学创新路径探究[J].黄河之声,2018,5(09):96.

[5] 潘慧娟.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评鉴,2018,4(12):87-89.

作者简介:杨春霞(1976—),女,贵州三穗人,本科,副教授,从事钢琴教育及民族音乐研究。

猜你喜欢

民族化钢琴教学高校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