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形成自身的演唱风格

2018-07-23金刚

艺术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演唱风格

金刚

摘 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风格的培养较为重要,只有做好演唱风格的培养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声乐教学水平,促进教学工作的全方位开展与实施。然而,目前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能正确地培养学生的演唱风格,对声乐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所以,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观念,重点关注学生演唱风格的培养,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开展教学工作,提升整体教育效率与质量,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演唱风格;多元化培养

对于高校声乐教学而言,在教学工作中除了要重视学生声乐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还需重视演唱风格的合理培养,遵循科学化的教育原则,编制完善的教学计划方案,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演唱风格,以此提升教育工作水平。

1 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风格的培养问题

1.1 重视技术训练忽视演唱风格

在高校声乐专业教学工作中,教师过于重视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将声乐教育作为单纯的技术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声乐技能,难以培养学生的演唱风格。多数学生的文化素养较低,学习能力很难提升,在教师讲解声乐作品中无法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加之学生声乐知识的学习零散,未能意识到自身演唱风格形成的重要性,导致声乐综合能力难以提升。

1.2 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

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未能树立正确观念,没有遵循科学化的原则,对学生个性化发展产生影响。很多声乐专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未能意识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性,难以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演唱风格。

1.3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低

高校声乐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树立正确的观念,缺乏较高的实践操作能力。多数声乐专业教师没有总结出关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经验,未能充分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针对性的教育机制以及教学模式,严重影响教学工作效果。

2 高校声乐教学中多元化教学以及学生演唱风格定位

2.1 多元化教学

在高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多元化”主要是想强调打破传统的以美声唱法或民族唱法为主的教学模式,想要使用一种多种唱法相互融合的教学模式,其中包含美声、民族、通俗,将学生作为主体,以学生的自身条件、兴趣为出发点,筛选合适的唱法进行教学,这样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强化教学效果。由于高校声乐教学现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属于教学主体,未能根据学生的能力、条件以及兴趣进行教学,不论什么类型的学生上课就是以传统的美声或民族唱法为主,严重影响了教学及学习效率的提升,所以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2.2 学生演唱风格定位

对于高校声乐专业学生而言,学生的演唱风格定位属于目前重点研究的内容,是声乐教学操作过程中的先导条件,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声以及演唱等都会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声乐知识初学阶段,学生的演唱风格定位需要具有专一性,杜绝多种演唱风格的培养。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初学阶段的演唱能力较低,缺乏演唱风格的辩证分析能力,培养其多种演唱风格会导致发声概念创设受到严重影响。其次,在掌握一种风格以后,应重点关注学生多种演唱风格的培养,使其形成歌唱艺术感,在很多风格掌握之后精细化地体现出自身的艺术技艺,夯实艺术创新发展基础。最后,在声乐专业教学环节中,学生演唱风格的定位需要结合个性气质、发声特征、音乐知识基础能力、兴趣爱好等综合的考量。与此同时,在不断学习声乐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演唱风格。[1]

3 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演唱风格的多元化教学措施

在高校声乐专业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用多元化的演唱风格培养方式开展工作,统一标准完成目前的教学任务,提高教育工作水平,保证在提升学生演唱风格培养效果的情况下拓宽教育渠道,提升教学水平。具体教学措施为:

3.1 创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在创建多元化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促进教学工作合理实施。首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以及书籍信息收集的方式,引导学生查阅声乐教学中演唱风格多元化发展的教学模式的相关文献史料,全面掌握相关概念,聚焦论点,掌握当前声乐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发展状况。其次,可以利用座谈方式抑或是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目前的声乐教育情况以及教学评价状况,全面掌握相关多元化的教育措施。转变目前的教育模式,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等声乐教学有机整合,不再以唱法对专业进行划分,正确看待这三种唱法,使之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应用效果。

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通常情况下学生天生的身体机能以及声带构造等,对音量、音色以及音质等产生决定性影响。例如,一些学生天生胸腔很大且气息充足,而一些学生的胸腔很小,气息较为薄弱。当然利用体育锻炼的方式能够提高肺活量,但从总体发展的角度而言,音量还是无法提升。所以,胸腔小、气息低的学生不可以选择气势雄壮的歌曲进行演唱,否则会导致演唱效果降低,聆听者都会感受到力量不足。

对于音色以及音质而言,对学生演唱风格的培养产生直接影响,音色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中音等。一些学生的音色较为明亮,部分学生音色浑厚;一些学生的音色较为甜美,但是有些学生的音色硬朗、纯净、沙哑等等,都是声带天生条件决定。例如,声带薄的学生声音较为灵活,擅长演唱轻快歌曲。所以,在培养学生演唱风格的时候,声乐专业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點以及演唱特点等,对演唱技巧进行培养,针对性的形成演唱风格教育模式。[3]

3.2 根据性格气质培养演唱风格

性格气质主要由外貌以及性格决定,而歌唱属于审美过程,直接体现出美的艺术。因此,在高校声乐专业教学工作中,需要结合性格气质进行演唱风格的培养。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生的性格气质开展教学工作。如果学生长相较为秀气,性格内敛、温和,可以指导学生演唱舒缓的音乐。如果学生的性格较为粗犷,可以指导其演唱豪放的歌曲,以此培养演唱风格。值得注意的是,在时间变化的情况下,人的性格气质也会发生改变。因此,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观念,充分结合学生的性格气质和特点进行演唱风格的培养。可以借鉴彭丽媛老师演唱风格的变化情况。在二十多岁的时候,《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歌曲演唱风格较为活泼,而在年龄增长之后,又转变为《江山》的演唱风格。所以,在培养大学生演唱风格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教育计划方案,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在学生自身性格气质变化的情况下,懂得自主地转变演唱风格。[4]

3.3 根据歌唱能力培养演唱风格

对于歌唱能力而言,主要涉及学生歌曲技术掌握能力与艺术处理能力。在技术方面需要后天的训练,针对气息以及胸腔进行控制,掌握歌唱位置稳定、咬文吐字的能力。对于歌唱能力而言,需要将其作为选择歌曲的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练习中不可以一味地提高歌曲歌唱难度,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歌唱情况选择难度适中的歌曲。例如,学生的喉头紧,高音的发音存在困难,就不可以反复练习高音歌曲,而是要放松与稳定喉头,在稳定之后拓展音域,以免出现声带支撑的现象。在此阶段声乐专业教师应制定完善的教育方案,编制教育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歌唱能力等,合理地选择歌曲进行训练,除了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歌曲训练之外,还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演唱风格。

3.4 充分发挥地域优势

不同区域的生长环境对性格气质会造成直接影响,北方学生一般具有粗犷豪放的特征,南方学生通常具有温婉细腻的特征,对演唱风格产生影响。所以,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在培养学生演唱风格的同时,还需根据学生的地域特点,巧妙使用地域优势。例如,不同区域的方言有所不同,很多学生演唱自己家乡民歌的时候得心应手,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的学生,在演唱民族歌曲环节可以体现出浓厚的韵味。因此,在选择歌曲的时候要凸显学生的地域优势,重点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并结合地域特色等进行演唱风格的培养,全面提升教育工作效率以及质量,充分凸显学生的地域特色。

4 结语

高校声乐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重视学生演唱风格的培养,根据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声带特点、地域优势等,做好演唱风格的培养工作,利用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教育方式完成目前的工作任务,确保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查华.高校声乐教学中茶歌演唱的艺术风格探究[J].福建茶叶,2018(9):104.

[2] 揭晓旭.构建合理的声乐专业多风格演唱教学模式[J].中文信息,2018(10):86.

[3] 林娜.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时代报告,2018(16):254.

猜你喜欢

高校声乐教学演唱风格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互联网的发展给高校声乐教学带来的影响
红色歌谣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浅谈普米族民歌的演唱风格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