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儿歌《让我们荡起双桨》歌词的讨论

2018-07-23刘加柱吴跃华

艺术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歌词儿歌

刘加柱 吴跃华

摘 要:本文就中国音乐学网上一篇博文中的观点进行反驳,认为《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词很健康,作出误读是博文作者自己的问题。

关键词:《让我们荡起双桨》;儿歌;歌词

此前,看到某音乐博士在中国音乐学网发了一篇博文《<让我们荡起双桨>中有害人的歌词》,内容如下:“今天突然听到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词‘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气不打一处来,歌词背后暗藏凶险,把做功课和欢乐对立起来,即:做功课是不欢乐的,如此一来谁还喜欢做功课??建议歌词改为:‘欢乐地做完功课,我们来继续欢乐。……”如此“夸张甚至戏言调侃”的言论本没必要关注,但这竟然还引来一些网友点赞。对此,钢琴家储望华提醒“不必太过较真”,认为此歌还是一首不错的歌曲。

然而,作者却回复:“我说的是歌词背后的暗示,有点解构的意思,甚至当然不是作者原意,但人的思想就是这样被暗示或者被背后传达的东西潜移默化地构造出来的。也不是指责歌词真的故意害人,如果真有伤害也是‘偶尔无心的伤害。更不是对教育不满,因为大家都是共谋。但现实中、艺术中的确不能忽视这种不在场的思维基础。”可见,这还不是在随意开玩笑,其仍坚持有“害人”之说。中国音乐学网声称“是目前国内最专业的音乐行业门户网站之一,是以学问的眼光、学院的视角来看待和讨论一切音乐文化现象”。如此言论在这里竟然还引来点赞,且作者更是振振有词。尤其在笔者也提出反对意见后,作者仍不但意见没有任何改变,还给笔者来一句“坚决捍卫各种网友说话的权利,无论思维活跃的还是固定模式的”。于是,我们有必要认真地辩驳一下,看看我们的思维是“固定模式”吗?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要拍摄电影《祖国的花朵》,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儿童题材的电影。7月的某一天,导演带着一群十二三岁的小演员来到北海公园。作曲家刘炽也跟着,因为电影里需要他创作一首儿歌。在孩子们尽情欢乐的氛围的感染下,刘炽十分激动,当时便写下了旋律,即《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是首先有曲后有词的作品。巧的是,作词者乔羽在为这部电影创作主题歌词时正处于热恋中,在其女友的要求下也来到北海公园。面对蓝天碧水,绿树红墙,也许热恋中的人情感最丰富,在这美景的“诱惑”下,诗兴大发,运用白描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在这美景中嬉闹游玩的孩子们,在“做完了一天的功课”之后的愉快生活。其中像“荡起”“推开”“倒映”之类的词语立体、生动,像“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等拟人手法更是可爱、动人,就连大人听着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尽管是在那个火热的年代,但歌词仍然显得朴实无华、优美抒情。尽管也有“谁为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這样带有意识形态用意的词句,但一点也不显得“枯燥”。歌词“朗朗上口”不说,还很容易记忆,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了几代人的经典儿歌,1980年还获得全国第二次少儿歌曲评选一等奖,并一直是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常规曲目。从未见到被恶搞。[1]

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儿童生活上吃穿如“小皇帝” “小公主”,比50年代要强数倍。但如果真要问问他们每天做完功课还有时间尽情欢乐吗,估计十有八九撇撇嘴。每天作业做到很晚,周末、假期还有各种培训班等着去被“提高”。即使学的那些制造快乐的东西其实也不快乐。作者说歌词有害人的地方,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如果仅是指这个也就罢了,可是作者还特别强调这“更不是对教育不满”。玩得还很高深,他说这“有点解构的意思”,是指“歌词背后的暗示”。既然这样,那我们倒要问问,作者的话背后有“暗示”吗?

歌曲产生的50年代,那时的功课就是“数理化”,数理化主要是理性的“求知”,“欢乐”是“情感”的表达,理论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基本分为“知、情、意”三个方面,歌词这样书写没有问题。尤其在建国初我们全面学习苏联的背景下,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克思在康德的心理三分法基础上形成的。如果像作者修改的那样表达还是歌词吗?既不合逻辑也不美,可能语法还有错误!所谓指鹿为马,不是指者不知道那不是鹿,而是有意为之。作者的生气不是来源于歌词本身,可能是作者内心不愉快的反映,跟歌词本身何干?

作者对我们的解释作出回应:“‘理性的求知恰恰应该是智慧的欢乐,现在却被与欢乐对立起来,人为地把理性的求知定义为不欢乐,是一种暴力的话语。”这也许就是作者所谓的“不在场思维”。对此,我们认为:“求知”是可以“欢乐”的,“欢乐”中也一定有“求知”,这谁都不能否认。但不要把两个词的本质属性混为一谈,否则我们就会陷入“白马非马”式的无限争论中。心中不快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把这说成 “害人”未免有点夸大其词,甚至就是“恶搞”。作为专业人士,在专业的地方公开这样叙述必须慎重。对教育的不满不是某一个人,我们也很不满。但我们不能通过对教育的不满来过度解读歌词,否则就不是赏析、谈论音乐作品,而是逮着“歌词”撒气!“歌词”本身不会说话,我们就替它理辩一下。如果是其他目的,那更使不得。

参考文献:

[1] 孙筱.追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岁月——访五十年代影片《祖国的花朵》小演员王玲[J].基础教育课程,2006(7).

作者简介:刘加柱,徐州高等师范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吴跃华,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歌词儿歌
新材料作文“歌词”立意探析
七月的儿歌
新儿歌
创新儿歌育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