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书法线条之美

2018-07-23黄美婷

艺术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墨法笔法用笔

摘 要:线条是书法艺术的语言,其富有神奇的表现力和美感,线条不仅仅是书法的筋骨皮相,更是书家的精神气韵将所作之书激活,使之原神内蕴而华采外彰。

关键词:线条;美感

美是什么?教科书上的概念是,美通常指使人感到心情愉悦的人或者事物,是一种主观感受。而我们在追求和欣赏中国书法艺术时,它也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的感受,无疑书法艺术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从有了汉字开始,我们的祖先就一直在追求如何使它们更美。那些无数被后人传颂千年、追寻千年的书法名作,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怀素的《自叙帖》、张旭的《古诗四帖》等。你会发现,观名家书法无疑是一次视觉盛宴,线条之美无以言表,由此可见书法线条美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一幅幅令我们无限景仰的笔墨宝卷,至今焕发着无穷的魅力。所以,线条是书法艺术的语言,要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书法,必须从研究线条开始。

线条作为我们学习书法的起点,我们只不过在白纸上组合笔画线条,形式简单,可是它却有着千变万化的生动形象,因为我们赋予它神奇的表现力,中国书法之海浩瀚无边,涌现出许多书法艺术家,他们的书法线条或秀美,或厚重,或粗犷。那么古人是如何去研究和表达这些抽象的、千变万化的书法线条的美?我们会发现古人或者说中国历代书法家、理论家通常用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来形容、比拟书法的线条。

比如,卫夫人《笔阵图》在书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里面有这么句话,“横如千里阵云,撇如陆断犀象,弋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横折钩如劲弩筋节”。使用自然之物来比拟书法的线条,纯粹的书法线条在卫夫人描述中竟生出如此奇妙的意境来,竟然用如此开阔的眼界和胸怀来描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智慧。赵佶在《宣和画谱·颜真卿》中提出:“后之俗学,乃求其形似之末,以谓蚕头燕尾,仅乃得之。”这就是我们经常会听到“蚕头燕尾”这个词的出处,它指的是隶书中横波起笔时,形如蚕头;横波收笔时,形如燕尾,或是用来分析颜真卿楷书用笔的特点;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曰:“曼卿之笔,颜筋柳骨。”这是形容颜柳二人的书写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这是用人体的部位来比拟书法线条的生命力,“颜筋柳骨”还被收录为成语,可见其影响深远。

无论是卫夫人、赵佶,还是范仲淹等,他们都把书法线条这种内在的美加以外化,把抽象的造型艺术赋予其人格化的形象意味和情感,通过栩栩如生的形象比拟来告诉人们书法线条到底有多美。纵观古今书法,我们通常将书法线条的风格归纳成三个美感:

一是阳刚之美,李世民《王羲之传论》曰:“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耳。”所以集中体现在线条的骨力,强调了线条要有力度,才会显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最有代表性的是魏书,当然其他书体也有书风雄强的风格,是因为线条构成最具有雄强的基因。例如,王铎的草书痛快沉着,有横扫千军之势,以雄强豪迈之书风主体,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从实践上来看,力能扛鼎的书体风格一般多为魏书,学了魏书,写大字往往会比较得心应手。

二是阴柔之美,是一种清幽淡雅、恬静柔和的意境,如“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书法线条上是取圆、藏、曲、润等,线条阴柔之美多见于尺椟、帖书当中。直观地讲,就是古人来往书信中的小字多见妍秀之美,这里只是讲一側面,而不是概括性地讲的。

三是中和之美,姜白石在《续书谱》中的这段话全面概括了笔法的中和之美,“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浊;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不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则体不精神;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高右低,不欲前多后少”。这是书法线条的最高境界,历代多少书法家倾其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这个境界。

了解了古人如何描述和表达线条的美,那么作为当今学习者,怎样才能用手中的毛笔来表达书法线条之美?线条是抽象的,我们要对毛笔有恰到好处的运用,对于毛笔的掌握而言是一种熟能生巧的过程,书写中线条的力感、质感、节奏感缺一不可。我们知道,构成书法线条美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一是笔法。历来书家都对笔法十分重视,被视为书法学习中最重要的基本功,东汉文学家蔡邕著名书论《九势》,开篇立论:“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告诉我们线条是要有气势的,是最先抓住人心的线条的力感,用笔藏头护尾,力度就在其中。下笔用力,笔笔圆润,线条才有骨力、张力、弹性。其次是线条要有厚度,也就是立体感。而立体感是靠中锋用笔来实现的,很多笔法都基本建立在中锋的基础上,中锋如“锥划沙”,就是在行笔时,笔尖时刻保持在线条的中心部位,这样在宣纸上墨迹会向两边均匀渗开,通体饱满,立体的线条就出来了,浑厚、圆润,仿佛有骨有肉的生命一般。再次是节奏感,一幅好的书法作品要有如音乐般的旋律,是指在运笔中的速度快慢、力度轻重以及控制笔毫等种种变化,干湿、浓淡、虚实、方圆、转折等对比是在运笔过程中实现的,洋溢着书家书写情绪的起伏轨迹,也让观者充分感受到这一奇妙的历程。

二是墨法。笔法与墨法是相互提携,相得益彰的,正所谓“墨法之少,全从笔出”。用墨直接影响线条的神采,历代书家无不深究墨法。清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书法字法,本于笔,成于墨,则墨法尤书艺一大关键已。”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则强调:“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墨并不只是一种颜色,墨分五色,渴、润、浓、淡、白。对墨色变化的驾驭,能增强书法艺术的形式美。墨的浓淡选择往往是书法家个人的审美情趣和习惯,如刘墉喜欢浓墨,以致有“浓墨宰相”之称,王文治喜欢淡墨,故而有“淡墨探花”之誉。尽管手段不同,但墨法还是必须讲究的。一般来说,在书法临摹与创作中,墨法应该是浓淡结合,枯湿并用,我们只有多练、多观、多思、多悟,才能熟练掌握用墨的规律,才能写出多姿多彩的笔墨线条效果。

我们在真切感受书法线条之美的时候,应更加关注到书家的文化情怀、情感变化、精神境界等的价值所在。而学书者则需要进行不断的练习和推敲,更好地追求书法的线条之美。

作者简介:黄美婷(1991—),女,福建平和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书法。

猜你喜欢

墨法笔法用笔
《李思训碑》笔法临析(十)
找不同
写意青蛙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笔法与临摹
俱天成,极奇妙!——闲聊画面石的独特笔法
从“书画同源”探析书法与绘画之间联系的多种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