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塑造与提升
2018-07-23李松涛
摘 要:地铁公共艺术塑造了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重拾了城市记忆和发展历程,提升了城市凝聚力与认同感,是一个城市对外展示独特魅力的文化名片。
关键词:公共艺术;记忆;地铁;城市文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轨道交通逐渐成为市民主要的出行方式之一,在公众对地铁承载运营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审美享受与精神追求也日益突显。公共艺术在地铁空间中的介入对于改善地铁环境、传播公众思想、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文化等方面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筆者曾参与长春地铁一号线公共艺术的制作,在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提升与塑造上有了新的认识。
一个城市地铁的公共艺术就好比一张城市的形象名片,它不仅展示了一个城市的特色,更是这个城市文化精神与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大部分城市地铁站设计讲究对空间的整体营造,展现给人们的是空间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并彰显城市的文化特点。公共艺术通过多样化的设计语言与丰富的表现形式,既艺术化地在空间展示自身特点,又巧妙地融入空间。通过趣味的互动参与,增强了城市文化的时代精神,让人们在地铁公共空间中感受到浓厚的艺术氛围与丰富的视觉体验,给城市带来活力,带来生机,提升人们的审美,增强对城市文化的传达。
长春地铁1号线沿着城市中心区传统发展轴人民大街敷设,是城市的主要客运走廊,为沿线各重点功能区、综合交通枢纽及居住区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衔接。车站串联老城区、新城区、行政区、商业区,线路定位为“长春记忆”,记录着长春的发展历史。“长春记忆”是1号线最精确、最简练、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字描述。
北环路一站为生活记忆,文化墙以“长春厅”到当代的这段时间为轴,生动地再现了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伊通河两岸的城市面貌和市民的生活场景。以清末的马市、豆市,老火车站、长春电影制片厂、胜利公园的毛主席雕像、人民广场的纪念碑、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六一医院等代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典型城市景观为点,以人文风貌以及建筑特征的变迁为线,鲜活地体现了长春这个北方窗口城市在政治、经济、文化、贸易和交通等方面在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性,串联起了长春的历史与今天。
长春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被誉为“汽车城”。汽车文化已深深地渗入城市的血脉,融入城市的灵魂,所以庆丰路一站为汽车记忆。文化墙这件公共艺术作品以富有动感的前行的车轮为设计灵感,以抽象化的车轮轨迹为视觉元素,彰显了长春的汽车文化特色,展现了长春的工业文明内涵。滚滚的车轮承载着城市厚重的历史积淀,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寓意着长春这座车轮上的城市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生中焕发的蓬勃生机,也彰显着这个城市与时俱进、不断进取的时代精神。
一匡街地处长春老机车厂旧址附近,该区域承载着长春这座古老工业城市特殊的工业记忆。文化墙以工业记忆为创作主题,提取工业生产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机械元素,如齿轮、转轴、管道等,以组合、重构的方式展现在观者面前。另外,将长春工业机械制造的历史凝聚为文字,雕刻于背景墙上。整体设计意在展示长春厚重的工业文明,激发长春人民的城市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讲述工业带给这座城市的点点印记。
人民广场站有一件公共艺术作品,以记录着这座城市历史变迁的书籍为设计元素,以圆雕与高浮雕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打造了一面铭刻着“长春厅”始创至今两百余年发展历史的书墙,突显了长春这座洋溢着书香和人文气息的城市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品格。而另一面的端头墙,艺术家通过采集海量的长春市民的“笑脸”肖像以及城市里富有记忆的经典建筑、历史街区、融合森林、电影、汽车、冰雪、雕塑文化等元素,运用釉中彩等创作手段制作成5cm×5cm的高清瓷板,共5696块,拼成一幅俯瞰人民广场的图像作品。作品强调地域文化的识别性,将城市公共空间打造成具有公共参与性和凝聚长春人民向心力的人文艺术中心。
市政府站“雕刻长春”作品再现了来自全球216个国家的400余位艺术家及助手共同打造长春雕塑名称这一宏伟的战略文化的实施瞬间。以长春的拼音字母为设计元素,通过公共艺术特有的表达方式。以“雕刻长春”的寓意,塑造长春雕塑名城,通过400余位艺术家雕刻长春的艺术化凝练瞬间,打造城市雕塑名片。
地铁公共艺术是城市特有的文化名片,这些作品充分发挥了教化属性,起到了赋予城市新魅力、塑造市民荣誉感、提升市民城市认同感的作用,同时丰富了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享受。
参考文献:
[1] 侯宁.地铁站内公共艺术及作品位置与形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
[2] 刘春枫.如何利用公共艺术改善人在地铁空间中的感受[J].美与时代,2008(12):115-116.
作者简介:李松涛(1985—),男,吉林白山人,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讲师,辽宁财贸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新具象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