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诗词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2018-07-23孔卓

艺术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声乐教学重要性

孔卓

摘 要:古诗词在声乐教学中重要作用的第四个层面,是学生声乐水准的提升。这是古诗词在声乐教学中重要作用的中心,也是本文研究论述的重点。

关键词:古诗词歌曲;声乐教学;重要性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古诗词与声乐作品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二者最初是合二而一、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诗与歌”是一体化的,诗是歌词,歌是加曲谱的诗,所以又简称“诗歌”。而词与散曲又都是按不同的曲牌填写的歌词。正因为如此,古诗词才能够在声乐教学中发挥出它独特的重要作用。具体而言,这种重要作用的发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形象性作用

古诗词的形象性与声乐作品的形象性是同步一体的,所以古诗词形象性的充分发挥,有助于和声乐作品形象的解读、感悟、塑造。古诗词十分强调形象性,在这方面有许多有趣的例证。例如,张籍回诗《酬朱庆余》用形象比喻:“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不是时人贵,一曲著作歌抵万金。”把朱比作越女西施,把朱的考卷比作贵重的“著作歌”。又如毛泽东的词《卡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而歌词同样强调形象性。例如,阎肃作词的《红梅赞》(歌剧《江姐》选曲)也是咏梅之作:“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唤醒百花齐开放,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二者都以梅花比喻革命者的高尚情操,其密切关系十分鲜明。

2 抒情性作用

古诗词与声乐作品的抒情性也是同步一体的,所以古诗词抒情性的充分发挥也有助于声乐演唱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我国的《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就把咏歌(演唱诗歌)作为重要的抒情手段之一。我国声乐理论也强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强调歌唱者先通过情感体验把词曲作者表达在歌曲中的情感化为自己真切的情感,再通过倾情的演唱,把这种情感传达给听众,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最终收到以情动情的演唱效果。所以,情感表達既是声乐作品的生命与灵魂,也是声乐演唱的生命与灵魂。而古诗词的抒情性,对声乐演唱的抒情性可以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例如,李清照的《乌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的抒情性,就对歌曲《霸王别姬》创作和演唱的抒情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又如李白的诗《将进酒》的抒情性也对歌曲《祝酒歌》创作与演唱的抒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3 节奏性作用

古诗词通过押韵、字数固定、平仄相间、对伏等各种艺术手段,使其节奏性得到增强。这种节奏性也对声乐作品创作与演唱的节奏性具有重要的影响。例如,歌曲《中国功夫》:“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就用古诗七言、五言夹杂的节奏型强化节奏性。又如,《我的中国心》中的“长江,长城”与“黄山,黄河”形成对仗,也强化了节奏性。古诗词与歌曲节奏性的一体化,达到了“节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和生理的统一”。

4 民族性作用

世界上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一切艺术,都十分强调民族性的重要性。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赫尔岑指出:“诗人和艺术家们在他们的真正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民族性的。”毛泽东同志也指出:“艺术上‘全盘西化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少,还是以中国艺术为基础……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国古诗词的民族风格,如气韵生动、“天人合一”、情感真挚、表达含蓄、讲究意境、追求婉曲等,对歌曲创作与演唱都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许多古诗词,都直接成为声乐作品,如岳飞的《满江红》(古曲)、毛泽东的《念奴娇·雪》、《蝶恋花·答李淑一》、肖华的《长征组歌》,黄自为古诗词谱曲的《点绛唇》《南乡子》《花非花》,青主为古诗词谱曲的《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等。这些声乐作品使古诗词真正成为歌词,使古诗词与歌曲的民族风格达到有机统一、完美结合。

而在声乐演唱上,古诗词的重要作用更成为重中之重。不仅民族唱法凸显了民族性特征,就连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也在古诗词声乐作品中彰显了民族性。例如,杨鸿基演唱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明杨慎[临江仙]词,谷建芬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就以鲜明浓郁的民族风格,被誉为“民族美声”或“美声唱法的中国学派”。又如,通俗唱法歌唱家李谷一演唱的通俗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也充满浓厚的民族风格,被誉为“民族通俗”。

至于民族唱法歌唱家蒋大为演唱的《敢问路在何方》(阎肃词,许镜清曲),骆玉笙演唱的《重整山河待后生》(电视剧《四世同堂》主题歌,林汝为词,雷振邦、温中甲、雷蕾曲)等,就更以歌词与曲作民族风格的水乳交融而备受赞赏。可以说,古诗词助推乃至催生了声乐作品与声乐演唱的民族性。

综上所述,本文从文化素质的提升、美学素养的提升、艺术修养的提升、声乐水准的提升4个理论层面,全面系统、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古诗词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指出的是,这四大作用是相辅相成、互促并进的,以“四轮定位”的格局推动着整个声乐教学的前进。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3] 朱光潜.美学书简[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4] 付翠屏,韩义军.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观[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声乐教学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