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交叉路口特性及通行能力分析

2018-07-23张倩玮

世界家苑 2018年6期
关键词:特性分析

摘 要:城市交叉路口交通是制约城市道路交通畅通的重要因素,交叉路口的交通组织是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笔者通过交叉路口的特性分析,提出若干提高通行能力的具体方法,以期逐步解决抑制道路平交路口通行能力的因素,实现城市道路的畅通安全。

关键词:交叉路口;特性;通行能力;分析

城市道路交通畅通与否,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道路上一个个交叉路口,其中又以平面交叉交叉路口的交通问题最为突出。平面交叉路口是由几条道路平面交叉形成的,各种交通流在交叉路口相互交错、干扰,使交叉路口成为交通瓶颈。

一、影响城市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的特性

(一)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相互干扰,降低交叉路口通行效率。

以两相位控制的十字交叉路口为例图1,每相位会产生:冲突点(两交通流形成夹角大于或等于90度)12个;交织点(两交通流形成夹角小于90度)34个,其中分流点8个,合流点8个。共产生影响交通的结点46个,严重降低交叉路口通行效率,影响交通安全。

(二)交通流量倍增,突显交叉路口通行能力与通行需求之间矛盾。交叉路口是由几条道路交叉形成的,造成交叉路口的通行量成倍增加,加上车辆在交叉路口停车、起步等影响,使交叉路口通行能力与通行需求之间矛盾尤为突出。

(三)左转车辆对交叉路口通行的影响,大大降低交叉路口通行能力。在交叉路口交通流向中,左转车流产生的冲突点、交织点最多,对交叉路口的安全畅通影响最大,如何处理好左转车流是提高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的方法之一。

(四)错误的交通理念降低交叉路口通行能力。

1、违反交叉路口车流行驶线形特征。如为体现公交优先,在交叉路口进车道最右侧设一条公交专用道,这会使左转公交车对整个交叉路口的通行产生消极影响,且右转非公交车也会对公交车通行产生干扰。因此,在交通管理中要注意各交通流在交叉路口的行驶线形产生交叉点越少,交叉路口越畅通。

2、认为交叉路口信号周期越短,交叉路口车辆等候时间越少。在交叉路口通行能力满足交通需求时,这种做法是对的。当交叉路口通行能不足时,应考虑适当增加信号周期时间。如金华市区国贸交叉路口改造初,左转放行时间15秒,直行放行时间25秒,结果交叉路口堵塞严重。经统计15秒只过3辆左转车,25秒过6辆直行车。于是延长周期,通行效率明显提高,堵塞现象消除。分析原因,这是由车流的运动特性所决定的,当车流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初始时间段,通过交叉路口效率最低,當车流速度提高时,通过交叉路口效率高。交叉路口通行能力强,车辆平均等候时间自然减少。

二、提高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的几种方法

(一)通过减少交通主体,提高交叉路口通行能力。

非机动车与行人具有共性的交通特征:(1)都属慢行交通,即自行车一般有15公里/小时,行人6公里/小时。(2)压缩弹性大,即于根据通行状况自行调节队形,因此,可将非机动车与行人视为一股交通流进行统一控制,减少交通流之间的干扰,提高通行效率,保障行人与非机动车的通行安全。具体方法是使用隔离设施将非机动车、行人在交叉路口外循环,机动车在交叉路口中心内行驶。如两相位改善后的十字交叉路口图2:冲突点4个,交织点10个,其中分流点4个,合流点4个,与先前相比交通结点大大减少,有利于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

(二)采用以空间换时间的方法,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

由于交叉路口的道路在经过交叉路口时通行时间减少,通行效率下降,因此必须在空间上给予增加,即道路进交叉路口的车道数只能增加,不可减少,从而保障在通行时间减少的情况下,道路通行量的延续性,防止交叉路口成为道路的瓶颈。

(三)提高左转车辆的通行效率,增加交叉路口通行能力。

1、左转弯车早启早断法。在左转弯车流大又没有条件实行多相位控制的交叉路口,可采用在两相位的基础上,对左转车采用早启早断的办法。具体作法是,在本相位绿灯时,先对左转弯车流予以放行;再为左、直同时放行;然后左转绿灯提早关闭,直行车放行。采用这种办法有利于缓解左转、直行同时放行造成的相互干扰,提高交叉路口车辆的通行效率。如金华市信华交叉路口的信号灯改造方案,由于该交叉路口左转、直行流量都很大,而采用多相位控制条件又不成熟,采用左转弯车早启早断法后,交叉路口拥堵现象有所缓解,交叉路口秩序明显改善,在高峰时段流量统计,交叉路口通行能力提高9%。

2、左转待转区的使用,提高交叉路口左转车辆的通行效率。左转待转区的使用,充分利用了交叉路口的空间,采用了“两条停止线”的办法提高左转车通行量,因为左转车道的长度决定了左转待转区的效果,具体在操作时应注意在不影响直行车辆的情况下,加大待转区的长度。

3、交叉路口全红时间延长法。在左转弯车流、直行车流都大的情况下,交叉路口在相位更替时间的全红时间往往不能及时的将左转车辆清空,造成对下一周期车辆通行产生影响,严重时造成整个交叉路口的交通瘫痪。因此,适当延长交叉路口全红时间在一定条件下,有利于交叉路口左转车辆及时驶离交叉路口,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效率。

(四)采用多种办法消除流量、流向不均衡对交叉路口通行效率的影响。

1、在两相位交叉路口,对于相对方向流量差距明显的,可采用不对称放行法。也就是让流量大的一方优先放行后,再同时放行,同时结束。通过这种办法,有利于让优先放行一方的左转车及直行车提高通行量,也利于整个交叉路口的通行效率的提高。

2、在多相位交叉路口,当相对方向某一流向,流量差距明显时,可采用不对称车道放行法。也就是相对方向流向车道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合理安排。

(五)树立正确的交通理念,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

要树立科学的交通理念,对车辆行驶线型特性,车流、人流的流动特性以及交通参与者的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利弊,兼顾效率,才能避免错误思想影响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GB14886-2016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

[2]GB14887-2016道路交通信号灯;

[3]CJJ 37-2016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4]GB50647-2011_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作者简介

张倩玮(1990年11月18日),性别:女 籍贯:金华 出生年月:研究方向:交通运输类。

(作者单位:杭州杭港地铁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特性分析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Quick Charge 4:什么是新的?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
Units 13—14解题分析
中国十八大名酒的度数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