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黑幕揭发运动衰落问题的研究

2018-07-23郭凯

世界家苑 2018年6期
关键词:研究分析

摘 要:20世纪初,一批由记者、文学家为主导的知识分子在美国进行了一场举世瞩目的黑幕揭发运动,对于当时社会以及后来的美国历史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遗憾的是,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仅进行到一战时,便无可挽回的走向了衰落:当年在这场运动中最为积极的一些杂志、报纸,也逐步被保守的企业并购,此后几乎不再刊登揭发性质的文章。本文针对这场黑幕揭发运动衰落的原因进行探究,主要从被揭露者的抵制、商业性侵蚀、法律纠纷以及一战爆发这四个方面展开了分析与研究,以求能够对这场运动的衰落进详细的梳理,从而能够从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也能够对后来的学者研究有所裨益。

关键词:黑幕揭发运动;衰落原因;研究分析

一、引言

上世纪初,美国的一批由新闻记者、文学家为主要力量的知识分子们,掀起了一场持续十多年的揭露社会黑暗的运动,即历史上著名的黑幕揭发运动。这场运动使得美国人民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有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一定程度也促进了当时的社会改革。但是,仅仅持续到一战时,这场运动几乎就走向了完全地衰落,当年在揭露运动中走在最前列的一些杂志、报纸,也纷纷被保守的企业并购,不再刊登揭发性质的文章。

而究其衰落原因,其中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整体上而言,导致这场运动走向衰落的原因主要有:被揭露者的抵制、商业性侵蚀、法律纠纷以及一战爆发这四点因素,而本文也将从这四个方面出发进行详细分析。

二、被揭露者的抵制

在黑幕揭发运动盛行的年代,社会主义运动也很是兴盛,但实际上资本家们更担忧黑幕揭发运动所带来的后果,因为共产主义者提出的主张使得全体资本家联合成为整体与其进行抗衡,而且资本政府也可以借助改革消解这类问题;但是黑幕揭发运动针对的却是具体的某个公司或是个人,其开展的详实、可信的揭露活动会使得部分资本家或企业受到难以预估的损失,因此,黑幕揭发运动无疑会受到被揭发者的强烈抵制。

参与到黑幕揭发活动的杂志、报纸们时常借助大版面的新闻报道,披露资本家或是企业私下所进行的某些腐败或者是垄断行为,来对当时的资本市场进行剥夺。这一类的报道见诸于世后通常会引起社会的轩然大波以及民众的义愤与抵制。因此这类黑幕揭发运动首先受到的便是这些被揭发者的攻击,被要求停止这种揭发活动,甚至为此资本家与一些政客等进行勾结。因此,不管是在当时的社会还是在此之后的学界,都比较认同黑幕揭发运动衰落的直接原因是被揭露者的抵制这一观点。当然,所有的历史事件的兴盛、衰落原因都不会是孤立、单一的,从世界史的角度综合考量便可以得知,导致美国黑幕揭发运动走向衰落的不仅是被揭露者的压制,也有着当时社会的复杂背景原因以及黑幕揭发者自身原因等等。

三、商业性侵蚀

十九世纪后期,美国报刊除了实现政党性质到独立办报的转化,走向了通俗化、大众化的道路,在经营管理模式上也实现了市场化的转变,已经完全具备了现代化报刊的风格特质和经营模式。但是办报的自由化对于报刊杂志而言,也意味着逐步接受商业化的侵蚀,在营销收入上对于广告的依赖加剧,甚至成为当时各报刊的主要业务来源。数据显示,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报刊的广告即达到了年收入九千万美元,而到1920年时就迅速飙升至超过六亿美元。不仅是报刊,杂志方面也呈现着类似的变化,数据显示,在1908年平均每本杂志就有超过半数的篇幅刊登的内容为广告。因此,不可避免的是广告必将对报刊和杂志带来全方位的影响。

因此可以看到在美国的报刊、杂志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大篇幅的刊登广告就是市场化、商业化带来的一大结果。广告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对于当时的报纸和杂志而言,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了一家报刊、杂志的发展方式、实力水平、社会影响力等等。而值得注意的是,報刊和杂志的广告客户主主要就是当时社会上的各个资本家以及资本公司,因此投放广告这一原因,就成了这些资本家和资本公司遏制报刊、杂志进行黑幕揭发运动的主要武器和手段。而为了维系自身报刊、杂志的发行运营需要,不少记者、编辑等不得不屈服于广告客户主的压力,回避某些较为关键的客户的黑幕信息。而这些回避行为也导致了后期读者的抗议与抵制,使得一批读者在后来对于记者等再度发起的黑幕揭发运动变得漠不关心,黑幕揭发运动失去了相应的读者,也就难以继续进行下去。

但是广告与报刊杂志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单一的,需要明确的是在任何时候仅仅是那些本来就已经取得一定知名度的报刊杂志才可以招来广泛的资本家或资本企业进行广告的投放;而广告的投放也并非一劳永逸,报刊杂志刊登的广告能够获得的收入主要依赖于该报刊杂志当期的发行量,进一步而言,报刊杂志的发行量又主要是依赖于其内容、风格和广大读者的审美、品位等是否吻合;因此除了吸引更多的广告外,报刊杂志还需要尽力吸引更多的读者,获得更大的发行量;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广大的黑幕揭发杂志也不例外:为了能够使得杂志内容更加吸引读者,其在内容上会偏向于迎合读者的兴趣、大版面的揭露社会黑暗等。而在这些举措并行下,报刊杂志的发行量确实稳定在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区间内,报刊杂志取得了良好的收益,所投放的广告也取得较好地效益。

根据新闻专业主义原则等,报刊杂志的广告客户并不可以对记者、编辑的创作内容、方针、风格等进行影响或控制。著名的传媒大亨普利策就曾告诫其雇员:“如果遇到有什么广告客户提出更改新闻报道内容的要求,就直接把他踹出我们报社大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普利策是当时报刊业的巨头,也有着较高的社会声望,因此他有着足够的经济和社会资本说出上述的言论,但是对于更为广泛的黑幕揭发杂志而言,形势则有些不尽相同,他们没有强硬的社会资本以及经济资本,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就很容易受到广告力量的控制,其新闻内容等也很难说做到完全的独立,不受广告客户主的控制。

在实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1910年及以前,报刊杂志等受到广告客户主压制的现象并不十分突出,这时的黑幕揭发运动也并未受到较强的压制,而这也和此时的黑幕揭发运动正发展到兴盛时期有着较大关系:此时的报刊杂志读者数量众多,黑幕揭发运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声援,此时广告客户们尚且不敢对其内容等进行压制或控制;另外,这些广告客户们此时的意见也并不统一,那些已经被揭露的公司与尚未被揭发的企业之间态度有着较大差异,因此未统一一致的意见使得此时广告对于黑幕揭发运动的钳制作用尚且不是非常明显。然而,随着进步主义改革的推进以及黑幕揭发运动的不断发展,广告客户主们的反应则日趋一致,对于进行黑幕揭发的报刊杂志也有着日益激烈的反抗等,而这也日趋成为使得美国黑幕揭发运动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

四、法律纠纷

不难想到,批评、揭露性质的新闻报道很容易招致官司,这不仅存在于美国黑幕揭发运动时期,在当下新闻业中也非常常见。虽然说在新闻专业主义、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下,新闻记者等在进行新闻的报道、采访、编写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同时还必须应该明确如何熟练地使用新闻报道技巧,避免报道对象等抓住漏洞、进行攻击或起诉;但是不难发现的是,即便新闻记者们已经尽力做到了以上要求,在新闻报道的实践中尤其是在黑幕揭发运动过程中,这些新闻报道依然会引起一系列的法律纠纷,长此以往,这也就导致报刊杂志的新闻记者们在再次遇到这类问题时,往往会因为担忧自己被卷入无休止的官司中而被束缚,甚至不敢继续进行正义的揭发活动,屈服于黑暗的、不公平的势力。而这种担忧也一直持续在整个黑幕揭发运动的过程中,新闻记者们总是会面临各式各样的名誉诽谤罪、侵犯隐私等罪名的起诉。哪怕是在1901年黑幕揭发运动刚刚兴起的时候,这类的法律诉讼纠纷就已经存在,也已经使得一部分记者对此感到不安。因此,这也就使得查尔斯·爱德华·拉萨尔对此感慨道,“这些新闻报道的每一段文字中都包含着引发诽谤诉讼的内容。”由此可见当时的黑幕运动揭发记者们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所面临的压力。而黑幕揭发运动发展到后期,一些动机不轨的资本家和政客时常以诽谤罪、损害名誉罪等起诉这些报刊杂志或相关的记者,而与其他的手段相比,法律诉讼的方式更加保险、稳健而且对于记者来说也更具有震慑作用。

举例而言,林肯·斯蒂芬斯的报道文章《明尼阿波利斯之羞》在1903年1月刊登在《麦克卢尔氏》杂志中,而这篇报道中所描述的内容就惹恼了前任县检察官,因此这位检察官就扬言诉讼该报道的新闻记者以及刊登该文章的杂志,其诉讼理由为新闻记者不应该在报道中称自己是“政客”。得知起诉信息后,报刊方面很是担忧由此可能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赔偿费(主要为名誉损失赔偿费),因此有些退缩希望通过积极的协调处理此事;但是斯蒂芬斯由于经验丰富,在采访以及写作的过程中都保留了大量证据,能够证实自己报道中的所有言辞都是基于新闻客观真实性的需要,因此即便遭到诉讼也会占据优势地位。而通过斯蒂芬斯在新闻报道时的小心谨慎态度,我们不难了解到黑幕揭发性质的报道在当时是非常容易导致自己被诉讼的,而这类担忧也成为禁锢不少报刊杂志积极进行黑幕揭发运动的重要原因。

五、一战爆发

从二十世纪初到一战前的时间段内,美国的大多数报刊杂志主要都将报道重点放在黑幕揭发运动上来,而这和当时黑幕揭发性质的报道具有大量的受众有着很大的关系,依靠黑幕揭发报道,报刊杂志维持着稳定的发行量、拥有着丰富的广告收入。但是好景不长,由于一战的爆发,美国社会中仍然对黑幕揭发性质报道保持兴趣的受众数量急剧减少,虽然依旧存在一批报刊杂志还在继续进行黑幕揭发性质的报道,但实际上从整体看来整个黑幕揭发运动已经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为了追随当时社会舆论的主要方向,紧跟民众关注的热点新闻,当时美国社会上很多报刊杂志开始转向报道战争的局势或者是关于美国是否参战的讨论,甚至有些报刊杂志逐渐变成了政府进行战争宣传的工具。

另外,也不难理解为何此时公众对于黑幕揭发运动慢慢地感到乏味甚至有厌恶之感:首先从二十世纪初期到一战前期,整个黑幕揭发运动业已持续了较长时间,读者在此期间已经阅读了大量的黑幕揭发性质的报道,因此出现了“审美疲劳”与“审美乏味”。其次,随着黑幕揭发运动的不断开展,不少揭发性质的新闻报道商业气息太过浓郁,甚至直接是为了某些商业利益而进行的写作。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吸引读者,一些新闻记者也是不择手段甚至在文章中过度地进行夸张、过分的煽情性,违背新闻报道所要求的真实客观性原则;不仅如此,当时不少黑幕揭发性质的作品只是简单地对腐败现象进行描述,比较片面且浅显,记者们并未进行深度分析,对于这些腐败现象的根源也并未进行根本性的探究,仅仅是停留在表面,而有一些报道的来源甚至仅仅是凭借一些举证人的自我描述等就加以写作,使得接发报道的真实性、深刻性存疑;最后,在以上因素的累积下,一战爆发后公众的注意力发生了转移,原本凭借读者兴趣还得以勉强维持的黑幕揭发运动此时更是难以维持生计,此时虽然仍然有一部分的报刊杂志依然坚持进行黑幕揭发活动,但是此时公众已经对于那些进行黑幕揭发报道的记者、报刊以及杂志的相关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提出了质疑,因此对这一时间段内,公众对于黑幕揭发性质报道的态度就不仅仅停留在“不感兴趣”的层面,而是进一步演变成为了“厌恶”、“反感”等情绪。因此,在这种公众情绪的背景下,更少地有报刊杂志继续坚持进行黑幕揭发活动,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此时的黑幕揭发活动逐渐走向了衰落甚至走向了一蹶不振。

美国的黑幕揭发运动是美国新闻报刊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以世界史的眼光去思考也极具价值,其坚持的报道主张、報道目的等都值得当下的新闻业界加以学习,因此对于这场运动的特质等进行研究都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对黑幕揭发运动的衰落原因加以探讨,发现被揭发者的抵制是导致其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商业化的侵蚀以及新闻从业者们面临诽谤罪的威胁则是导致其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而一战的爆发则是对于黑幕揭发运动的最后的也是最具毁灭性的打击。而需要明确的是,任何原因都不是单一的存在、孤立地对事件起着作用,而是以上的多重原因在当时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共同地起着作用,一同将黑幕揭发运动推向衰落。

参考文献

[1]肖华锋.美国黑幕揭发运动评释[J].世界历史,2003(03):12-20.

[2]王勇,张亚琴.论美国“黑幕揭发运动”的特征及其影响[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20(01):32-38+132.

[3]钟美纷.美国进步主义时期的贫困问题研究[J].黑龙江史志,2008(22):43-44.

[4]展江.美国黑幕揭发运动与杂志发展[J].中国记者,2002(06):71.

[5]郑迪.美国黑幕揭发运动——善用舆论唤醒社会良知[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01):24-26.

作者简介

郭凯(1992年3月20日),男,汉,江苏盐城。在读研究生,世界史,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海淀区,100872。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猜你喜欢

研究分析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实践及研究
感染性眼内炎病因及治疗效果分析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