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话与普通话差异比较
2018-07-23杨越西
摘 要:成都话的语音和语法,与普通话都有较为整齐规则的对应关系,而掌握好这些对应关系,对于成都人说好普通话至关重要。本文试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层面对成都话和普通话进行差异比较。
关键词:成都话;普通话;方言;差异比较
四川虽地处南方,但属于北方方言区,成都话自然也是北方方言中的一个分支,它与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大同小异,语音和语法方面有比较整齐的对应关系。
一、语音差异
1.声母方面
(1)声母个数不同:四川方言的声母有多有少,各地不完全相同,如成都话的辅音声母共23个,比普通话多了[z][?][?],“我、爱、延、安、人”恰好涵盖了这三个声母,即:我[?o]、爱[?ai]、延[?i?n]、安[?an]、人[z?n]。
在成都话中,z、c、s、[z]分别与zh、ch、sh、r对应,[?]、[?]可以做声母,一般作为普通话中零声母音节的声母。
(2)其他差异:
①边、鼻音完全不分,且只將鼻音读作边音,即只有边音没有鼻音:男nán—lán、兰lán—lán。
②平、翘舌完全不分,且只将翘舌音发成平舌音,即只有平舌音没有翘舌音:知zhī—zī、吃chī—cī、诗shī—sī。
都江堰话是不多见的存在翘舌音,且翘舌音能和er相拼的方言,但并不是所有翘舌音都与er相拼:知zhī—zī、值zhí—zher;翅chì—zì(声母变为z)、吃chī—cher;诗shī—sī、湿shī—sher。
2.韵母方面
(1)普通话的39个韵母中,有5个韵母是成都话里没有的:e、uo、enɡ、inɡ、uenɡ、-i(后),只有四川的其他极少数地区有这5个韵母。
(2)成都话中,一个韵母相当于普通话多个韵母,如:①[e]相当于e[?]、ɑi、o;②o相当于o、uo、e[?];③uo相当于üe、ü、u;④en相当于en、enɡ、uen;⑤onɡ相当于onɡ、enɡ、uenɡ;⑥ün相当于ün、ionɡ、inɡ。
3.声调方面
笔者以“中国伟大”为例解释普通话和四川话的声调对应关系,即:
就阴平而言,普通话和成都话调值近似,而阳平调,成都话发音为普通话中的“半上”,成都话中的上声近似于普通话中的去声,尤其是普通话两个去声相连的词汇中的第一个去声,而去声字,成都话近似念为普通话中的上声。
4.儿化方面
与普通话中的多种儿化规则不同,成都话的儿化往往只需在声母后加er音或直接丢失韵尾加上er音即可,如:这儿zher、那儿ner、火锅ɡuer
还有一些普通话中的轻声词,成都话用儿化来表示,如:盖子—盖盖儿ɡɑi ɡer、杯子—杯杯儿 bei ber。
5.拼合关系方面
上文提及都江堰话中有一个及其特殊的拼合规律:zh、ch、sh和er相拼,即:值zher、吃cher、食sher,这在成都话中是不存在的,而其他声韵拼合方面的特例笔者尚未发现,故仅列举一项拼合特例简单说明。
6.发音位置方面
成都话的韵母发音偏扁,归音不到位,尤其是前后鼻音发音位置都偏前:
(1)前鼻音偏前,且归音不到位,其中ɑn、iɑn、uɑn、üɑn发音偏扁。
(2)后鼻音偏前。成都话中没有enɡ、inɡ、uenɡ三个后鼻音,但有ɑng、onɡ、iɑnɡ、ionɡ、uɑnɡ这五个后鼻音,整体发音比普通话偏前。
二、词汇差异
1.名词
成都话与普通话的词汇差异主要体现在名词上,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普通话是单音节词,而成都话是双音节词,有词尾,如:
①成都话加上词尾“子”:烟—烟子 庙—庙子
②成都话加上儿化词尾:苍蝇—苍蝇儿 火锅—火锅儿
③成都话词尾变“儿”为“子”:带儿—带子 烟儿—烟子
④成都话加上“巴”:泥—泥巴 盐—盐巴
(2)普通话中词尾为“儿”或“子”,成都话中是重叠词形式:
①“词素+儿”变为重叠词:尖儿—尖尖(儿) 本儿—本本儿
②“词素+子”变为重叠词:刀子—刀刀儿 瓶子—瓶瓶儿
(3)无法归类的完全不同的名词,如:蜻蜓—叮叮猫儿 蟑螂—偷油婆
2.动词
成都话的一个动词,往往可以表示普通话中的多个动词,如:
(1)成都话中的“吃”可以表示“吃”、“喝”、“吸”等动作:
吃饭、吃药、吃东西—吃饭、吃药、吃东西
喝水、喝茶、喝酒—吃水、吃茶、吃酒
吸烟、抽烟—吃烟
(2)成都话中的“巴”可以表示“粘”、“贴”、“靠”等动作:
饭粘锅了—饭巴锅了
贴邮票、贴标语—巴邮票、巴标语
靠着墙走—巴倒墙走
3.形容词
(1)由于成都话中的很多常用形容词无法用已有汉字来表示,故以拼音表示:傻乎乎—瓜兮兮、糊涂—颠东、土里土气—shao眉shao眼。
(2)一些形容词在成都话中有另外的含义,如:
①黄:表示计划落空,事情没有办成。“说好了的咋个就黄了喃?”
②吹:表示男女朋友分手。“他们两个吹了。”
③歪:表示“凶”的意思。“我们班主任歪得很,动不动就骂人。”
(3)成都话在形容词前加上某些字表示程度:石头很硬—石头bɑnɡ(qiɑnɡ)硬、菜很咸—菜焦咸(hɑn)。
(4)成都话的程度副词常用“非”:很辣—非辣、非常讨厌—非烦。
4.量词、代词
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相比,成都话中的量词与普通话差异不算大,且没有特定规律可循,代词基本一致,故简单对比,不再赘述:一群人—一po人、两座山—两匹山、别个—别人、大家—大家。
三、语法差异
跟语音、词汇相比,成都话和普通话在语法方面的差异是最小的,因为语法是语言中最稳固的部分,语法构造经过长期发展才形成,它的变化比基本词汇还要慢。四川方言是北方方言区中的一个分支,语法方面与普通话的差异不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得有”+宾语:你带纸了吗?—你带得有纸不?
2.动词+“得不”:我能来吗?—我来得不?
3.“得不得”表示“会不会”:你会不会不开心?—你得不得不开心?
4.动词+“倒”:我看不清。—我看不倒。
5.动词+“起”:坐着比站着好。—坐起比站起好。
6.“……很了”=“太……”:别太累了。—嫑累狠了。
7.“……惨了”表示程度:太累了。—累惨了。
8.“脱”用作结果补语:小偷跑了。—摸哥儿跑脱了。
9.常用语气助词“嘛”、“哈”、“噻”、“哦”、“啵”、“喃”:“好的。—好嘛。”、“等一会儿。—等一哈儿。”、“是啊。—是噻。”、“好了吗?—好了哦?”、“可以吗?—要得啵?”、“怎么了?—咋子喃?”。
总的来说,成都话和普通话在语音和语法方面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掌握好这些对应关系,就可以举一反三,以此类推;而词汇方面尤其是名词迥然不同的表达则需要记忆。除了上文列举的语言对应规律外,成都话和普通话之间还有很多其他差异,囿于笔者水平和篇幅,不再一一列举。
参考文献
[1]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增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四川省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用教程[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
[3]何婉.四川成都话音系调查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4]沈文洁.成都话与普通話及各方言词汇的比较[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3).
作者简介
杨越西,男,1993年3月,民族:回,四川都江堰人,硕士学位,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语言传播理论。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