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创新型乡村党支部建设与乡村文化振兴问题思考
2018-07-23张宗凡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的重要性就不必多讲。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管是文化建设,还是经济发展等各方面都要求创新,乡村党支部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就更不可例外,必须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才能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笔者对加强创新型乡村党支部建设与乡村文化振兴问题作如下思考:
一、创新型乡村党支部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关系
(一)乡村党支部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领导者。思路决定出路。乡村文化的种类很多,包括红色文化、山水文化、歌舞文化、农耕文化、建筑文化、餐饮文化、服饰文化、孝文化等。各个乡村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理,因地制宜,统筹规划一个或多个文化种类,大胆探索,不断挖掘,开拓创新,做大做强,打造品牌文化,特色文化。没有创新型的乡村党支部领导规划是不能达到品牌化、特色化效果的。比如贵州的西江苗寨,特色就是乡村建筑文化,引领其他乡村文化发展。
(二)乡村党支部是乡村文化振兴的践行者。态度决定高度。基层乡村党支部是乡村文化的实践者,基层乡村党支部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重视程度越高,村民的文化发展就越自信、越自觉,乡村文化的质量就越高,影响力就越大。没有创新型的乡村党支部大胆实践,不断创新,乡村文化振兴会拖后腿。
(三)乡村党支部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传播者。乡村文化的传播主要通过基层乡村党支部,不管是在组织协调方面,质量方面,传播途径,传播方法等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没有创新型的乡村党支部正确传播是不能达到良好效果的。
二、当前创新型乡村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有一个创新型乡村党支部特别重要。乡村党支部量多面广,情况各异,在创新方面总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乡村文化振兴大打折扣。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一)理想信念淡化,创新动力不够,不能有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少数乡村党支部,工作不创新,少数党员面对社会主义事业遇到的暂时挫折和国内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问题,盲目悲观失望,甚至信念动摇,丧失了精神支柱,迷失了政治方向,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丧失了应有的党性原则。这种行为和情绪影响了群众,拉大了党群距离,不重视乡村文化发展,不能有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二)知识结构弱化,创新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少数乡村党支部,知识学历较低,没有文化和小学文化占有少数比例,对电脑、网络、智能手机不懂,难于接受新知识,难于创新,少数党员干部,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和知识积累,缺乏驾驭知识经济所必需的实际本领和进行国际商业运作而必需的“前卫”能力,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快速折旧和知识更新严重滞后,不能有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三)年龄结构老化,创新活力不强,不能有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少数乡村党支部,年龄较大,有的高达七十多岁,精力有限,体力不支,难于创新,少数党员干部,缺乏创新活力,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势不可挡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导致在工作中思路不活、方法不新、效率不高、业绩不好,不能有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四)价值取向异化,创新方向不明,不能有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少数乡村党支部,价值观存在一些偏差,少数党员干部把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引入非商品领域,引入价值观,过分强调实现个人价值,强调社会对“个人”的回报,关心群众疾苦不够,不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重视乡村文化发展,不能正确认识乡村文化的经济、社会价值,而是挖空心思,捞取个人好处,甚至大肆进行权力“寻租”,丧失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重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人民利益和党群关系,不能有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三、创新型乡村党支部建设的路径
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群众看支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等同志的先进事迹催人泪下、感人至深,他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受各种考验,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先进典型,是我们党员队伍中的楷模。建设创新型乡村党支部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具体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定理想信念谋创新。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理想信念的滑坡是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所以共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6年5月和6月,习近平又连续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有尊敬的国家。所以各级党支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谋划乡村文化创新。
(二)立足本乡本村留住人。改革开放打工潮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不少乡村留下的是“386199”部队,国家近几年也制定了一些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见,但是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不能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要加大力度,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各级做好具体规划,从政策、资金上给予更大优惠,让更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让乡村留得住人。乡村党支部创新才有活力,乡村文化振兴效果才会明显。
(三)年龄学历达标要把关。各级乡村党支部建设要把好年龄学历关,年龄学历是两项基本的指标,这两项指标对乡村文化振兴起着重要作用,年龄过大学历低下在乡村文化创新上都缺乏活力和动力。文化程度应至少应是初中,年龄应该不超过六十岁,才能使乡村文化不断创新。
(四)本职岗位工作要干好。各级乡村党支部要干好本职工作,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周围群众做出表率。做好本职工作是基础,本职工作没干好,就很难谈去抓乡村文化建设,更谈不上文化创新,在此,不断总结经验,熟能生巧,才能不断创新。
(五)做好平常小事见成效。各级乡村党支部要做好平常小事,文化是个筐,什么都可往里面装,各级乡村党支部要带领党员群众做好小事,从建筑、服饰、餐饮、歌舞、生态、红色等多方面提炼、挖掘乡村文化,不断创新,关键要带领广大村民挖掘乡村文化,不断创新,可以考察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比如贵州的西江苗寨,主要特色是建筑文化,特色文化打造出來了,在挖掘其他文化,比如歌舞文化、餐饮文化、农耕文化等多方面配合,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
张宗凡,1969.11,男,重庆石柱,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党建。
(作者单位:中共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