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镇建设的思考与设计
2018-07-23甄海彭
甄海彭
摘 要:支撑城镇化建设的是大量人员、资金、资源的集中,这种趋势带动了社会快速发展,但也会给城镇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管理压力,如何解决有效日常生活中面临的各种安全管控问题,例如食品安全监管、车辆交通行为管理、城市停车场管理、降低社会犯罪率等,无疑需要更高效、可靠、智能化的管理手段。鉴于此,本文是对智慧城镇建设的思考与设计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城镇;思考;建设
一、智慧城镇的基本理论
1、智慧城镇的基本定义
智慧城镇定义是通过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构造起的通过自然界与自然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与人类社会的交互沟通,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感知和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类采用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力。
2、智慧城镇建设的内涵
慧城镇建设内涵是建立完整的城市环境设备,使其实现智能化的要求,建立活跃与创新并存的经济体系,建立高效率、灵活方便的城镇服务体系,得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还要在城镇管理方面,体现出高效、精准的特点。1)建设完备的城镇智能化环境是智慧城镇建设基础表现,其内容主要体现在城镇的认知的终端、传输的终端、网络信息技术等基础且必须的设施足以全面支撑城镇的人民群众、城镇人民政府和城镇人民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与沟通、服务与传递和业务与协同,在各级各类人员教育与培训,以及城镇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实现城镇经济的活跃与创新是智慧城镇建设的重要体现,其内容主要体现在各级政府部门要治理精准高效的城镇就必须要求采用现代先进的技术建设相互连通的发达网络、各种数据集中共享的数据平台、高效的办事流程、协调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才能为政府发展方向的确定以及政策的制定提供强大的支撑,才能体现政府管理社会的能力,提供高效率的社会服务,从而达到良好预期效果。3)实现城镇经济活跃与创新是智慧城镇建设的核心要求,其内容主要体现在城镇服务的均等与灵活和满足城镇居民幸福生活需要,尤其要关注广大城镇居民生活以及各种领域,广泛采用先进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手段,使广大城镇居民均能够享用高质量、高规格、高效率及快速方便的社会公共服务。
二、智慧城镇的特征
1、智慧城镇是信息化技术与城镇结合后发展的高级阶段
最早出现智慧城镇(SmarterCity)一词是在2009年,由国际商用计算机公司(IBM公司)提出,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新一代先进技术,结合现有的各级城镇信息系统,对城镇中的信息系统进行汇总协调,并进行综合运用。智慧城镇强调的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前提下,对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综合性的处理,为政府、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决策者在制定决策方案方面,提供依据。
2、智慧城镇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活
中创新应用与发展的产物2009年以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不断更新,这些技术有利于加速城镇发展,并使得城镇的发展方向不断创新,特别是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更是让现代信息技术得到飞跃式的发展,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得以实现的坚实基础和技术支持。首先,利用物联网技术解决信息上的获取,以及各类信息之间的传输障碍;其次,采集信息处理问题可利用云计算技术进行解决,解决信息高速高效处理的核心问题,使现代信息能够得到快速推广,让广大人民真正受益;再次,4G通信技术的出现,而4G网络正是一个优质,且运转速度很快的网络技术,移动互联网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对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为智慧城镇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从根本上解决了智慧城镇建设的地域空间问题;最后,系统合成技术的出现,将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通讯及业务应用系统的有效的组织在一起,并进行合理的运行,让建设以大综合、大集成为特点的智慧城市成为一种必然。
3、智慧城镇的核心数据应在建立大集成框架下合成
智慧城镇的建设应该以数据的大集中为框架,将所收集来的大量数据进行集合;其次,收集起来的各级各类信息,需要利用已经建立大综合与大集成框架下信息系统进行有效处理,并在各类行业的内外,实现数据共享;最后,智慧城镇需要将整个城镇及其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实现跨时间、跨地域、跨部门的高速、高效、无任何障碍的互连互通。
三、慧城镇建设的整体设计思路
1、智慧城镇建设的框架设计
框架设计,是智慧城镇建设骨架设计,对于整个系统的框架设计方案,是让智慧城镇由虚拟变成现实的重要纽带,是智慧城镇设计(规划)层面和技术层面之间衔接的切入点。这里的框架,是指逻辑的框架,而不是指处于整个体系中的某一个实实在在的点。智慧城镇框骨架的搭建,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个简单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它的概念与普通的信息化战略主要区别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战略是对其发展做的一个宏观性的规划,其重点在于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和在于对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达到的目標、执行的任务,以及目标实现后的所能达到的目标。而智慧城市的框架设计是在发展战略的宏观指导下,为了落实规划而进行的某一个具体的内容的详细设计。可以概括为“一个点一个是面”。
2、智慧城镇的基本框架
智慧城镇的基本架构可概括为“五大基本层面、两大核心体系”,采用开放分层结构来实现。“五大基本层面”自下而上包括感应与认知层、智慧城镇通信网络层、智慧城镇数据及服务支撑层、智慧城镇的推广应用层、智慧城镇的推广展示层;“两大体系”指的是信息各类安全保障体系与各类标准规范体系。1)智慧城镇感应与认知层感应与认知层是指提供对城市环境的智能感应和认知能力,通过各种信息采集设备、感应设备,传输设备和gps终端可以收集、识别和检测城市基础设施、大气环境、距离和公共安全信息。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智能城镇解决方案从现有的网络用户终端扩展到"较低"级别,并延伸到扩大通信的目标范围,即通信不仅限于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还延伸到自然人到物质世界的其他地方。这里的“物”不是一个物理对象,而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成为一个智能城镇感应与认知层。感知层通常包括较短距离的数据收集和数据传输,即来自外部物理世界的数据首先通过收集设备收集,以及短距离有线或无线传输。在实际上,感应与认知层并没有明显的界限。2)智慧城镇通信网络层通信网络层:广泛互联,以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传输介质为光纤的城市专用网作为骨干传输网络,以覆盖全城的无线p络(如WiFi)、移动4G为主要接入网,组成网络通信基础设施。智慧城镇网络层是合理利用现有网络,对现有网络利用新型信息技术进行改进,使其主要承担着数据传输的功能,特别是当三网合并后,有线电视网也能承担数据传输的功能。在智能城市建筑中,要求网络层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传输感知层的数据。
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概念已经得到很多人的认可,然而其内涵和定义尚未完成公认的权威定义和解释。通过分析各个方的认识和见解,探讨了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与核心理念,分析智慧城市框架中的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以及智慧应用层,对比各类TI企业在智慧城市设定中的定位,在新形势下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一己之见。
参考文献
[1]龚俊溪.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智慧定远建设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7.
[2]张超.智慧城镇建设框架及路径研究——以陕西富平为例[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04):268-273.
[3]庞博,方创琳.智慧低碳城镇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09):1135-1147.
[4]孙俊,胡晓东.广电网络在智慧城镇建设中的业务应用研究[J].中国有线电视,2015(08):920-924.
[5]汪大海,何璐.跨越“非智慧化”城镇化陷阱:实现智慧城镇化[J].发展研究,2014(06):67-70.
[6]仇保兴.智慧地进行城镇建设积极促进我国城镇可持续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10):125-128.
(作者身份证号码:130682198303103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