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李鸿章传》有感

2018-07-23张改丽

世界家苑 2018年6期
关键词:洋务运动李鸿章梁启超

张改丽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候。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李鸿章《入都》

《李鸿章传》是梁启超抱着“盖作史毕当以公平之心行之”的想法,于李鸿章去世仅两月后完成的。他可以不留情面的批评李鸿章“不学无术,而弥缝补苴,偷一时之安,更挟小智小术”;也可以毫不吝啬地赞许“其慷慨忠愤之气,君子敬之”。作为一位“于政治上为公敌,其私交亦泛泛不深”的人来说,梁启超的公正是值得后人尊敬的。因为“要有一颗公平心”,即使双方都视对方为政治上的死敌,但为对方著书立传,且在书中为对方还多有脱责辩护。对于李鸿章,生前身后争议不断的人物,梁启超评价为“时事造就的英雄而非造就时势的英雄”。此书完全依照西方人的追记文体,记载并叙述李鸿章一生的事迹,且加以评论,以使读者了解这个人。

梁启超对李鸿章和那段中国历史的评价可以说是鞭辟入里,从方方面面进行了剖析可以说是相当到位了,而又列举了同一时期的世界各国名人政要进行对比,读后让人豁然开朗,以古为鉴,对现在的生活有不同凡响的意义。

一、这个黑锅“背的冤”

提起近代以来的“卖国贼”,李鸿章成为中国“卖国贼”排行榜中当之无愧的代表人物。不知从何时起,“卖国贼李鸿章”的称号已经深深扎根于亿万人民群众的心中。虽然这个帽子有点大,这口黑锅有点沉!

自李鸿章之后,谁要是背上卖国的名声,都会被冠之于“现代李鸿章”。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学到的近代中国屈辱史,读之令人沮丧,学之令人无味,含泪悲叹之余,更把愤恨和无奈撒到这位代表中国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公使头上。殊不知,这位公使的身后,实际上拍案定夺的却是那位号称“宁予外人不予家奴”的慈禧老佛爷。

二、少荃的狂妄

李鸿章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东方俾斯麦”,身后被慈禧誉为“再造玄黄”之人,更被梁启超称为“现代中国伟人第一号人物”。此书多视角解析这位中国晚清巨擘的一生:创立淮军,对抗太平军,倡导洋务运动,倡建近代海军北洋水师,处理中法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周游海外,签订《辛丑条约》。

李鸿章的人生是大起大落的,若真要是分门别类的话,可以分作为军事家、洋务运动时期、甲午中日战争、作为外交家和赋闲余生这五个方面,其中甲午中日战争是他由胜而衰、由成功而失败的重要人生转折点。

后世之人评价李鸿章,似乎两极分化了。说他是伟人的人没看到他欺骗担保人,私杀降将的小人行为;说他是恶人的人似乎也忘了他在签《马关条约》前遭刺杀后痛的快昏死过去时说的话“国步艰难,和局之成,刻不容缓,予焉能延宕以误国乎?此血所以报国也。舍予命而有益于国,亦所不辞!”我认为,后世的那些轻易贬低或褒奖他评论家们根本就没有真正了解李鸿章,或者说,他们没有全免地看待他。某西方报纸在甲午战争时曾经评论到:“我们不是在与中国打仗,我们是在与李鸿章一人对抗!”。

李鸿章为人性格傲慢,尤其在外交时善于使用小人手腕,打拉结合屡次尝试失败仍不悔改。晚年的李鸿章曾游历欧美。可是傲慢的老头只发现了欧美的器物之美,他发现不了器物之后的东西,那就是制度与文化。所以,他搞了半辈子的洋务,失败的根源还在于“后发劣势”

经历了风风雨雨、跌宕起伏人的李鸿章生,是绝无法用一个字,一个词轻易概括的。对待李鸿章只有以公平之心看待他的过失与才干了。洋务运动算是李鸿章生涯做的最为了不起的事了。纵然在这次洋务运动中,并没有取得最终的成功,但是这种大胆的尝试足矣说明了,他的远见和野心。

三、时代的局限,民族的悲歌

封建体制下的洋务、海军都只不过是“披着狼皮的羊”终究是打不过狼的。作为北洋舰队统帅,慈禧为其自己寿宴挪用巨额军费,难道李鸿章不知道军费意味着什么,孰轻孰重难道他不知道吗?他没有劝谏、也没有阻止,这有说明什么,一个为军费而愁的北洋大臣死后而有巨额财产,这又说明了什么,难道这也是历史的错误吗?也是帝国主义的强逼吗?他的一切都是在说明一个共同的问题。没有带中国走向富强的李鸿章终究还是个失败者。

李鸿章对自己一生的功过评鉴是:“为破屋子修修补补的裱糊匠”,说明晚年的李鸿章已经认识到西方制度的优越,而他没有也不敢去推掉那间“破屋子”,再去建一座新的。说明他的软弱行为和封建的本质同时也是在维护自己,在不触动封建体系的一切运动都注定是要失败的。

尘归尘,土归土,权倾天下二十年;操了心,费了力,一切努力都白费。一手力挽狂澜的晚清第一重臣李鸿章,他与历史发展的大势相对抗,注定了必然失败的命运。

四、理想何时实现?

李鸿章毕生致力于“外修和好,内富图强”的愿望在他走到生命边缘时被击的粉碎。

李鸿章为国家倾尽一生,替清政府收拾了烂摊子,背了黑锅,作为臣子,他仁至义尽。在生命的尽头,也许他回望过过去。那边究竟是美好的还是充满辛酸泪的,无人可知。或许选择了这样一条路,他不后悔,他只恨自己无法扭转局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祖国沦陷,向夷人卑躬屈膝。不被时人原谅,而为千夫所指,他的心情又该如何?

他的宏图大志、锲而不舍、精明狡猾、手段毒辣、委曲求全、春风得意、形容憔悴。我们无从定义李鸿章的好与坏,更不能用“最大的绊脚石”和“卖国贼”这样片面的词汇来定义。

慢慢想来,梁启超先生对李鸿章的评价不乏真知灼见,同时兼具客观冷静和公平独立意识,对李中堂的敬佩之情和惺惺相惜也是令人动容。虽然各自的政治立场和抱负不同,采取的手段和做法都是差异巨大,但爱国救国的目标是一致的。

梁先生想必也是借李鸿章传记一文來唤醒民众,表面上写李鸿章但实际上是为中国做传。李鸿章纵有万般不是,却不会有人做得比他更好,那些骂他的人也远远比不上他吧。作者的视角很公允,正如其言: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五、中国的希望仍在当代青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对梁启超先生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作的《少年中国说》,每每想到心中默念,仍旧意气蓬发,精神抖擞。

这种将一代人对于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责任和国富民强的强烈愿望跃然纸上的情怀和豪迈,使得梁先生的著作流传至今并具有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猜你喜欢

洋务运动李鸿章梁启超
李鸿章的尴尬
从家国情怀角度再看李鸿章
梁启超的开场白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梁启超:“我已经是流亡的经验家了”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李鸿章的崛起
改变李鸿章一生的那顿早饭
浅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俾斯麦奚落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