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与当代大众文化生活

2018-07-23蒋晴

世界家苑 2018年6期
关键词:美育

摘 要:美育提倡的是一种健康的精神生活方式,让人内心能获得美的体验。它使得人们远离低级趣味,为大众生活营造一种文明、高雅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美育;大众生活;艺术体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为了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养,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下一代的艺术学习,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艺术类培训班,给孩子们从小就创设了美术学习的氛围。许多家长在陪伴孩子参与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对美术也产生了兴趣,慢慢的也开始了美术学习。这不禁让人感叹,在这个人们基本上满足了物质需求的时代,人们对于精神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全民美育应与全民健身一样成为现代生活的方式。

先前,艺术与大众平民的生活是十分遥远的,总是被认为是少数专业人士从事的一种职业,艺术作品总是挂在展览馆高高的墙上供人瞻仰,前来参观的人也大多数属于艺术圈内人。人们感叹绘画作品刻画的如此精妙,栩栩如生,但却不知它们如何与我们的生活真正联系起来。艺术品如何才能走下高高的殿堂,飞入寻常百姓家呢?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哲学等并行位于上层建筑的顶端。因而大多数人认为,学习艺术的门槛是很高的。实际上却不然,除了从艺术中找生活的少数艺术家以外,艺术对于大众生活的意义更多的是从生活中找艺术。

一、博物馆、美术馆美育资源

(一)艺术展览

博物馆作为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艺术中心,往往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游客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参观博物馆是了解当地历史文化艺术的最佳选择。博物馆不仅收藏着许多珍贵历史文物,也有许多精美的绘画作品与工艺品,这些承载着历史意义的艺术作品具有巨大的美学价值。博物馆里的讲解员们会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制作的工艺等。博物馆里也时常还会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外来展览,通常伴随着展览开幕式的还有知识性的讲座和一些艺术体验活动,如民间草木然的展览就会设计一个体验草木染的美术活动。参观博物馆的艺术展览是获得美术资源的有效途径。

(二)美育课程

早在许多年前,美国盖蒂文化中心就开始在博物馆开设美育课程,此类的公益美术课程立足点高,观念十分先进,深度与广度并存。种类多样、形式丰富的各类美术课程大多是针对儿童,丰富了儿童的课余生活。学校与博物馆也会进行合作,定期组织学生来博物馆参加艺术体验。校外的一些美术学校也会经常带着孩子们来馆里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孩子们可以临摹一些经典的绘画作品。

二、社区艺术活动

(一)亲子体验活动

社区的艺术活动大多由社区组织,邀请艺术类专业的老师,定期在社区活动室开展艺术体验活动。此类活动大多都是体验式的,以親子活动居多,亲子活动能够在体验过程中增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一家人共同完成一件艺术作品,这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其次,亲子活动也能加强社区里的家庭之间的互动,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共建和谐的社区文化。许多艺术类公益组织也会来社区开展活动,他们会带着许多志愿者前来协助,营造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

(二)老年人精神生活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大,城市里出现的退休老人越来越多,他们的精神生活除了早起散散步之类的是较少的,门庭若市的社区棋牌室可见一斑。许多老人的精神生活都局限在麻将桌上,一轮又一轮地砌长城。长期久坐对脊椎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腰椎盘突出等身体疾病便会找上们来。为了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组织开展艺体类课程。书法、国画、篆刻、剪纸等中国传统书画手工艺深受老人喜欢,画出的作品既可以装饰家居,又可以作为礼物邻里间相互赠送,亦是一件美事。

美国的摩西奶奶,80岁之后才开始学习绘画,在这之后,绘画就成了她生命的全部,也为她的晚年生活点亮了一盏明灯。人们在欣赏她的作品时,能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小美好,更值得学习是她一直保留着对生活的热枕,这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正是我们所要提倡的。

三、成人艺术学习

(一)书画学习

在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中,学校的基础教育开设了美术学科的课程,在这九年的时光里,美育由学校的基础教育承担,到了高中,部分人选择美术专业方向,进行专业学习,大部分人则因为高考的压力而暂时放下了美术。而在成年之后,这部分人中又有一些把美术重新拾起来,这些人可能从事形形色色的职业,美术或许与她的职业有一定关联,可能是偶然陪孩子画画时发现的一个兴趣,又或者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许多人会选择在闲暇时候继续学习绘画。市面上此类的学习基地很多,学习彩铅画、马克笔手绘是入门的好方式,水彩、国画、油画等也都比较适合学习。

(二)艺术体验

就像提倡周末下午茶、阅读时间一样,一个咖啡馆的“painttime”绘画沙龙给城市里的文艺小青年们带来了美好的艺术体验。为了丰富青年男女周末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周末时光不流于宅在家里煲剧、网游等,许多城市的艺术工作室会与一些咖啡馆联手打造有意义的周末时光,这一举措使得青年男女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认识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在艺术体验的过程中收获美的感受。

四、特殊群体艺术体验

(一)福利院残障儿童

福利院许多残障儿童身理上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但在艺术创作与表现中,他们展现出来的大胆、自信却令人惊叹。绘画没有画的对错之分,这无疑能给孩子们极大的安全感,在艺术表达中,不用担心自己的身理缺陷不足以完成艺术作品。每个人都具有绘画的能力,这是与生俱来的,而每个人也都有用艺术表达自己的权利,如果他口齿不清或羞于表达或无人可倾诉,那么色彩、画笔、画布便是承载的最好载体。许多公益团队会组织学校志愿者或者社会爱心人士举行周末的美育陪伴活动,这无疑是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二)监狱中的艺术

艺术家谢丽芳女士曾去女子监狱开展过许多艺术课程,这些课程专为狱中的人设置。服刑的生活是除了身体上的劳累以外,狭小的空间、与世隔绝的环境、重复枯燥的生活、一眼望不到的漫长的时光以及无尽的等待,这些对于心理上的压抑使得他们往往在走出监狱之后会现实社会无所适从。而艺术课程的引进作为心理治疗的一部分是颇有成效的,这样的人文与美的熏陶能让让她们放松心情,调整好心态,心灵上得到洗涤与慰藉,感受到生活中的光明与希望。

(三)农民工绘画

农民工这一群体与艺术之间似乎是没有关系的,但在福建乡村发起的一个“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公益绘画课程中,针对许多下岗的农民工们开展了绘画培训,其中一位名叫王珍凤的乡村妇女画的桃花具有极大的生命力与表现力,天真灿烂而不失自然。这种把绘画做成产业的形式一部分程度上解决了一些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再者从艺术的角度看,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得到的美确是无法衡量的。

五、结语

真善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社会提倡相信真理、相信科学、与人为善、诚实守信,可对于美育的追求确实远远不够的。美既是物质的,也是意识的,它推动着社会不断前进。美不应为少数人所独享,而应成为大众生活的一种方式,大众对于美的需求促使人人都能追求美。

作者简介

蒋晴(1996—),女,汉族,湖南,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水彩画创作与研究。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美育
德润童心 雅美育人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校外小记者项目的美育课程研究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新时代我国美育研究的进展与使命
挖掘绘本美育功能 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试论文学美育中的审美评价能力——兼论“多元解读”和“多元有界”
“研教”转向“研幼”的三个着力点——以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美育课程构建为例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