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建设

2018-07-23徐飞

青年时代 2018年12期
关键词: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建设

徐飞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必须将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之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更要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建设大学生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本文就该体系的建设进行探讨,首先了解大学生处在网络时代的现状,其次探索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育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始终保持与时俱进,走在新时代的潮流前端,充分利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期,结合大學生的特点来开展网络育人工作。应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为指导,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传播与弘扬,推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强化网络育人功能。

一、互联网发展对大学生影响的现状

“90后”已经成为当今高校大学生的主要群体,成长于宽松环境中的他们拥有更加开阔以及活跃的思维,而接受互联网全球化的快速发展所提供的新鲜事物也更易更快。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伴随着当今高校大学生的成长,从购物娱乐、社交和获取信息等方面的表现就能够知道当代的大学生们依赖网络的习惯。现在大学生的生活已经被网络渗透了方方面面,从价值观以及生活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被网络所改变就可以窥探网络的力量[1]。信息爆炸的网络影响大学生的判断力;过度自由的网络世界会影响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程度;真假难辨、鱼目混杂的信息在网络空间让大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同时,在高校大学生缺乏和社会互动时,网络却赋予了大学生较高的话语权,没有人生阅历的大学生很容易针对社会现状进行发难、批评,甚至会发起一些不好的社会运动,这十分让人担忧。

二、建设大学生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要加强主题教育网站、“两微一端”建设,制作传播贴近大学生特点的新媒体内容产品,运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便捷、高效、交互等优势,形成网内网外的教育合力,让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时代感和吸引力。大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学习在互联网便捷的今天已经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了,更不用提作为交往载体正逐渐被社会所接受的网络正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作为网络思政工作的载体,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建设内容应该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网络平台建设;二是网络内容建设;三是校园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四是实施保障建设。进而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引导师生强化网络意识,创造网络思维,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创作网络文化产品,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守护好网络精神家园。

(一)网络平台建设

网络平台作为网络育人的载体,其建设是至关重要的,要将传统媒体现代化、现代媒体矩阵化。矩阵化的网络育人平台又包含四个方面:一是要建设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为核心的思政网站群,包括“十九大”专题网站、“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专题网站等。二是要建设本科生、研究生工作服务平台、“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等数字化平台群。三是建设高校新媒体平台群。构建以微博、微信、手机APP客户端为核心的“两微一端”校园网络新媒体群,推选展示以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十佳思政课教师、十佳辅导员、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为代表的校园网络名栏。四是建设思政网络课程平台。借力新媒体技术,达成师生平等交流、协商对话、及时互动体系。最终将思政网站群、思政数字化平台群、校园网络新媒体群和思政网络课程平台打造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矩阵,建立信息发布、工作交流和数据分析平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共建与资源互享。

(二)网络内容建设

创作丰富的网络文化作品。文艺形态的改变受到网络新媒体的影响,也相应催生了新类型的文艺形式。抓住网络内容的创新才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分别从手段、形式、内容等三个方面进行创新,而最根本的是内容的创新。以思政网站群、思政数字化平台群、校园网络新媒体群和思政网络课程平台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矩阵为载体,及时发布各级各类思想政治工作动态及丰富的思想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信息,开展系列网络主题活动,传播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文明进校园”等网络育人质量提升建设活动,推广展示一批“网络名篇名作”,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网络文化建设。网络文明的建设需要积极推动。网络失去晴朗的环境就无法达到文化教育等目的,相反的,能够成功推动文明建设不仅可以为培养人才营造良好环境,并将发挥时代和社会的正能量。总结和推广网络上的优秀、典型的作品。定期对优秀的网络作品进行推荐,主要包括文学、时事政治、热门微博、学术论文以及精要评文等,同时还有网络文化中的优秀的“微”作品包括微视频、微电影、微课堂等。另外,要促进对网络的公众平台、社团、在线课堂上的优秀作品等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利用。

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编制《师生网络素养指南》,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

(三)校园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

综合性的门户网站已经在各高校建设成功,另外还有专业的学术网站、互动的学生社区网站、主题的教育网站等。不过高校之间只是单独地在自己的网络平台进行宣传和利用,并未实现高校之间互通互联,如此就失去了高效率的集团优势。各高校的校园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能够将网络的资源进行整合,在有效沟通和协调的情况之下形成网络文化的强势舆论,对高校网络宣传的效果以及利用网络进行育人工作都积极的作用。

在推动各高校中的媒体融合发展之后,就需要从用户的体验优化和有效管理网络平台等方面进行发力[2]。网络平台的用户体验需要优化,这是一项技术,也是一种艺术。首要的便是网站视觉优化,网站的设计思维要体现主题内容,同时需要从架构的风格、技术、美工等网站创建步骤中投入研究,不能够利用千篇一律的网站模版,只有更加友好的界面以及良好的召唤感才能够让高校的大学生对其有点击、了解甚至深入阅读的兴趣。对网络平台的管理需要同步强化。网络教育以及传播的环境非常复杂,这就需要深化在安全方面以及管理方面的改进工作,明确平台的管理由专门部门来负责,对网络平台行为进行统筹协调,建立网络工作负责机制,加强对网络运管理的责任化。

(四)实施保障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建设。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成立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建设协同育人中心,联合多个职能部门和相关院系共同参与,努力打造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建设的大格局。

2.完善工作机制。出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网络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网络安全管理办法、新媒体平台管理办法及系列配套文件,健全網络发布的审核制度,着力构建校园网络育人提升体系建设长效机制。

3.加强队伍建设。培养网络力量,建设一支以网络思政教师、宣传干部、学工干部、网络技术人员、学生骨干为主要力量的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网络育人工作队伍。

4.纳入考核评价。优化成果评价,制定网络文化成果评价办法,推动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纳入高校科研成果统计,作为单位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师生评奖评优的依据。

三、结语

大学生是我国的未来,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之中,当前国家非常重视互联网对大学生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并出台相关意见对大学生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建设进行指导和说明。本文即综合相关意见和国家政策,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利用网络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参考文献:

[1]杨龙.高校网络育人体系下大学生培养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07):269-270.

[2]朱林.新时期大学生国学教育研究[J].文教资料,2017(16):166-168+220.

猜你喜欢

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建设
“生活世界”理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模式构建启示
基于易班平台的第二课堂教育探讨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建构
建设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关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