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审阅析答能力 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以2018年3月安徽省“江南十校文综卷”第36题为例

2018-07-23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蒙内东非肯尼亚

刘 安

安徽

进入高考复习冲刺阶段,很多一线教师在日常复习中都会强调:关注热点问题、重视热点区域。笔者在研究2018年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地理考试说明》的基础上,结合十九大精神纲领和社会热点事件,及笔者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和理解,选择以2018年3月安徽省“江南十校文综卷”第36题为例,以解读“蒙内铁路”为轴线,谈谈在日常试题评析过程中,通过“审、阅、析、答”四个步骤来培养四项基本能力和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具体做法。

一、重视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梳理和理解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也是高中地理知识学习的必备基础。学生只有建立“人地协调观”,才能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的人地关系表现及原因;分析现实中的人地矛盾实例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建立“人地协调观”的基础上,掌握地理学习的“综合思维”方法,才能全面、系统、动态地去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而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多维度分析,理解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及演化过程,全面的观察和认识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客观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在具备“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够全面的观察和认识区域地理环境特点,但此时仍停留于认识区域的层面,还需要进一步掌握“区域认知”的方法,即明确区域“在哪里”“有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从而运用区域比较、综合分析等方法认识区域的地理特征和人地关系,形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区域开发观念。

同时需要加强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和品质,让学生学会以地理视角来看待和欣赏地理环境的美,感受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

笔者认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应以“人地协调”的观点为基础,运用“综合思维”的方法来学习、认识区域;再辅以“实践能力”对区域进行认知,掌握“区域认知”的基本方法;最终的目的是要学以致用,运用学科思维、体现实践能力,对区域面临的地理问题、人地矛盾提出合理的规划和建议,协调区域的人地关系。

二、解读热点事件,分析地理问题,培养基本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1.试题呈现

2017年5月31日,从肯尼亚港口城市蒙巴萨到首都内罗毕的标轨铁路(轨距1.435米)正式建成通车。

百年前的“肯尼亚”只是一片无名荒原,英国殖民者为打开乌干达矿产资源大门,花费巨资,主持修筑蒙巴萨港到内陆乌干达的“乌干达铁路”(轨距为1米)。因为修筑异常艰难,被称为“疯狂铁路”。

百年后,全部采用中国标准、装备、技术、管理的蒙内铁路,是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早期收获,系东非铁路网起始段。新铁路可使东非地区货运成本下降79%,商务成本下降40%,运输时间缩减一半(下图)。根据远期规划,这条铁路最终将连接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南苏丹东非6国,规划全长2 700千米,建成后将成为东非一条铁路大动脉。

(1)推测百年前英国殖民者修建乌干达铁路时需要应对的自然挑战及百年后中国修建蒙内铁路遇到的新问题。

(2)蒙内铁路选线与蒙巴萨—内罗毕段乌干达铁路基本并行,说出如此选线的理由。

(3)蒙内铁路的修建,在推动肯尼亚工业化方面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4)蒙内铁路的建成以及未来东非铁路网的修建,对东非地区实现互联互通乃至东非与世界的联系,可能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2.试题评述

该题是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为实现区域合作、互利共赢,促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而选取“中国标准”与“中国制造”输出的典型案例。材料选取与题干设置传递了人与环境的和谐之美,彰显了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合作理念,体现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国际责任和担当意识。

材料选取与题干设置,始终贯穿人地关系的主线,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运用地理视角与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良好地展示和区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地理素养,充分地体现地理试题作为“有效选拔手段、重要育人载体”的功能。

3.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1】肯尼亚原有米轨铁路如今已运营超过百年,自然老化和缺乏维护使得其速度从最初设计的每小时70千米下降到了40千米,肯尼亚大部分的货物运输也因此转移到了公路上。下图为2017年5月25日正在蒙内铁路上调试的列车头(左)和百年前修建的米轨铁路上的火车不期而遇。

【新闻背景2】新华社内罗毕2017年5月31日电: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蒙内铁路)将于31日正式通车,这是继安哥拉的本格拉铁路、尼日利亚的阿卡铁路、埃塞俄比亚的亚吉铁路后,又一条在非洲建成通车的“中国制造”铁路。

4.关键词

【关键词1】世纪工程。蒙内铁路是东非铁路网的起始段,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全长480千米,是肯尼亚独立(1964年)以来修建的最大基建项目。

【关键词2】中国标准。蒙内铁路于2014年12月开始动工建设,由中国路桥有限责任公司承建。铁路采用中国标准设计,设计客运时速120千米,货运时速80千米。

【关键词3】动物通道。蒙内铁路有120千米穿越肯尼亚察沃国家公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为铁路设计的一大考量。铁路沿线设置了14处动物通道,其中桥梁式通道净高均在6.5米以上,基本不会影响野生动物的自由迁徙。

【关键词4】标轨铁路。蒙内铁路是肯尼亚投入使用的第一条标准轨铁路(轨距1.435米),在此之前,肯尼亚仅有一条由英国人在一百多年以前建造的米轨铁路(轨距1米),其速度和运力早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公路运输虽是肯尼亚如今的主要运输方式,但饱受高事故率的困扰。蒙内铁路投入使用后,将为当地民众出行和货物运输提供一个更安全、快速和经济实惠的选择。

【关键词5】GDP贡献率。蒙内铁路将拉动沿线工业发展,为肯尼亚吸引投资。肯尼亚总统肯雅塔曾在视察铁路建设时说,蒙内铁路对肯尼亚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1.5%,带领肯尼亚实现经济转型。

【关键词6】授人以渔。蒙内铁路项目已为当地直接创造工作岗位超过4.6万个,项目累计培训当地员工超过4.5万人次,大批肯尼亚青年赴中国学习铁路运营管理。

【关键词7】东非铁路网。蒙内铁路是东非铁路网的开端工程。根据远期规划,该铁路将连接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南苏丹等东非国家,成为东非一条“铁路大动脉”。作为蒙内铁路西北延长线的内马铁路(内罗毕到西部边境城市马拉巴)也已动工。内马铁路正线里程全长480多千米,将分三期实施。

5.问题呈现

【问题呈现1】推测百年前英国殖民者修建乌干达铁路时需要应对的自然挑战及百年后中国修建蒙内铁路遇到的新问题。

[审]“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培养。首先审清题干问题,题干共两问,一问修建铁路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二问面临的新问题。

[阅]“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素养落实。从材料的“港口城市蒙巴萨到首都内罗毕”“百年前”“无名荒原”“修筑蒙巴萨港到内陆乌干达”“修筑异常艰难”“疯狂铁路”等文字信息里,可以获得“沿海到内陆(地形地势)、无名荒原(生物侵袭)”等相关信息;对图中显示的经纬网、地名、图例等提示信息进行审阅判断,结合东非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解读出“东非高原(地形地势)、东非大裂谷(地质)、1 000 mm年降水量线(热带草原气候)、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信息。

[析1]“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技能”能力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落实。针对问题、结合所学的“必修1中4.2节山地的形成、必修2中5.1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必修2中6.1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下的活动‘给蛇让道’”等与之关联的课本知识,进而确定整体的作答思路和方向,并清楚判断出“新问题”是人地协调发展观的明确体现。

[析2]“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培养+“综合思维”素养落实。从多维度认识修建铁路与各类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及制约关系,全面综合的分析影响人类某项大型活动(如修路、筑坝、建厂、设城)的不利(自然、人文)因素。结合题干问题中明确指向的“自然挑战”,可得出影响交通运输线路布局的自然因素主要涉及地形、土壤、水文水系、气候、生物等方面。

[析3]“综合思维+人地协调”素养落实。通过上述对蒙内铁路修建的综合分析,理解时隔百年之久,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区域的发展需求也必然随之变化。辩证地看待肯尼亚地区在“被殖民掠夺”和“新型国际关系”背景下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变化,那么题干问题中提及的铁路修建“新问题”也就呼之欲出了。

[答]“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原理与规律”能力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落实。正确认识百年前后东非地区的人地关系发展变化,通过分析、比较,合理组织简洁的语言对问题进行规范的分类描述。

【参考答案】自然挑战包括恶劣的气候条件:高温;降水的极端变化。复杂起伏的地形:从低平的滨海平原到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原,以及深邃的裂谷。荒野动物的侵扰:蚊虫、猎豹、狮子等。新问题包括生态环境保护:修建大型动物迁徙通道、设置铁道围栏、恢复植被等。

【问题呈现2】蒙内铁路选线与蒙巴萨—内罗毕段乌干达铁路基本并行,说出如此选线的理由。

[审]“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培养。首先审清题干问题,说出新铁路与原有铁路并行的理由。

[阅]“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培养+“综合思维”素养落实。从材料中的“港口城市蒙巴萨到首都内罗毕”“百年前”“无名荒原”“修筑蒙巴萨港到内陆乌干达”“修筑异常艰难”“疯狂铁路”等信息中,获取和解读出“疯狂铁路”由沿海到内陆高原,沿途地势起伏较大,百年前英国修建铁路时必然已经考虑沿途地形地势起伏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从图例信息中可以获取、解读出蒙内铁路沿线的人口、城市及矿产资源分布等因素,也必然会产生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析]“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技能”“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培养+“综合思维”素养落实。结合题干问题,运用所学“必修1中4.2节山地的形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必修2中5.1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必修3中5.1节西气东输工程概况(管线走向因素)”等相关知识,全面地观察、综合地分析和认识东非地区地理环境特点,从而辩证地分析影响交通线路选址、走向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如地形、气候、水文等;人文因素如人口、城市、资源开发等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答]“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原理与规律”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素养落实。以区域的视角看待铁路的修建问题,对东非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区域的开发要因地制宜,也要因时制宜。进而结合材料对题干问题综合分析得到:原有铁路的布局、选址必然存在其合理性;经过百年发展,原有铁路已不能满足现有运输需求;新建铁路能够更好地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自然条件对该铁路修建的制约较小;沿线运输需求量大;有利于生产生活物资的保障。

【问题呈现3】蒙内铁路的修建,在推动肯尼亚工业化方面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审]“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培养。首先审清题干问题,铁路修建对肯尼亚工业化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析]“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技能”能力培养+“综合思维”素养落实。对课本知识进行回忆,发现并没有与之对应的具体章节,但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析,从而联系到与工业化存在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如“工业的类型和结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促进关系、产业转移对区域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进而确定工业化角度涉及工业类型、工业结构构成、工业发展速度快慢、工业发展水平高低等范畴。再辩证地、联系地看待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某一方面(工业化角度)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阅]“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培养+“综合思维”素养落实。通过析题过程中确定的工业化角度包含的范畴,再结合材料中“从肯尼亚港口”“到首都”“标轨铁路”“建成通车”“全部采用中国标准、装备、技术、管理的蒙内铁路,是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早期收获,系东非铁路网起始段。新铁路可使东非地区货运成本下降79%,商务成本下降40%,运输时间缩减一半”等文字信息,综合深入分析得出:铁路的修建、资源的开发能够促进重化工业(类型)的发展,提高重化工业的比重(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域内部、区际之间交通运输联系的时效提高,客货运输的频度增加,以及中国资金、技术的输入,必将加快肯尼亚的工业发展速度,提高其工业发展水平的结论。

[答]“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原理与规律”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素养落实。在前两个小题的分析和作答基础上,已经充分认识了东非地区及肯尼亚的相关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结合“析、阅”过程,组织合理的地理语言,有条理、有逻辑的对上述分析结论进行表述。

【参考答案】铁路建设,带动了钢铁机械、水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工业结构;铁路网络的完善,加速了人员物资的集散和流动,有利于推进工业化进程;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可吸引更多的投资,更有利于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工业化水平。

【问题呈现4】蒙内铁路的建成以及未来东非铁路网的修建,对东非地区实现互联互通乃至东非与世界的联系,可能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审]“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培养。首先审清题干问题,铁路(网)修建对区域联系、区际联系的积极影响。

[阅]“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培养+“综合思维”素养落实。通过材料中“从肯尼亚港口”“到首都”“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早期收获,系东非铁路网起始段。新铁路可使东非地区货运成本下降79%,商务成本下降40%,运输时间缩减一半”“将连接肯尼亚”“东非6国”“全长2 700千米”“成为东非一条铁路大动脉”等文字信息及之前对图示信息的分析,全面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化规律,理解铁路建设、铁路网修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综合分析得到与之相关的“涉港连陆、对外联系便利;‘一带一路’倡议对东非地区的发展影响深远;铁路降低货运和商务成本、减少区域间联系时间;路网通行里程长、连接国家多”等信息。

[析]“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技能”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素养落实。结合所学“必修2中5.1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必修3第5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相关课本知识,以区域视角综合的分析并预测东非铁路网的建设和完善,将会对整个区域发展带来的综合(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影响。

[答]“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原理与规律”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素养落实。结合“阅、析”过程,联系相关知识,合理组织语言,有条理、有逻辑的将上述“阅、析”的结论进行表述。

猜你喜欢

蒙内东非肯尼亚
在东非,中国人不是外人
肯尼亚的奇妙探险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走进肯尼亚,拥抱大自然
基于综合思维素养的地理课程案例分析——以蒙内铁路建设为例
Safari在东非大草原
蒙内铁路路基基床A料填筑施工技术
大选登记
为肯尼亚贫民窟儿童“造梦”
东非液化天然气对我国能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