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湖泊”试题中的地理核心素养

2018-07-23杨崇广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8年4期
关键词:湖泊湖水试题

杨崇广 王 珍

安徽

近年来,高考命题及模拟试题中,以湖泊为背景,创设情境,考查地理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主要命题方式之一。认真感悟命题妙处,领略命题思路,欣赏命题的艺术,不仅可以把握命题方向、规律,提高备考效率,而且能够领悟命题、做题的乐趣,进而从试题中认识世界,从而形成“素养情怀”。

一、感悟“区域认知”素养

【典例1】下图为“我国鄱阳湖、滇池、白洋淀、青海湖湖面水温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曲线①④代表的湖泊分别是: 、 。

2.除结冰期外,湖水温度变化与附近陆地气温年变化不同点是什么。

3.说出曲线③代表的湖泊水温年变化最小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区域气候(气温)的变化特征,考查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第1、3题,湖面水温的变化受近地面气温变化的影响,因此,只要理解四个湖泊所在地气温变化即可。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冬季温暖,在四地中纬度最低,夏季气温最高,故①为鄱阳湖;白洋淀地处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整体温度变化应与鄱阳湖所在地基本一致,但是由于纬度比鄱阳湖高,所以气温应偏低,故②为白洋淀;四地中,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同时纬度也高,整体气温最低,故④为青海湖;滇池地处云贵高原,纬度最低,但是海拔高,因而夏季凉爽,冬季时受高大山地阻挡,且距离冬季风的源地较远,冬季风很难影响到这里,加上冬季时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冬季较为温暖,因而“四季如春”,故③为滇池。第2题,湖水与附近陆地相比,热容量大,相同时段内,湖水温度变化比附近陆地气温变化幅度小,变化过程更长、更慢,因而湖水温度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比陆地滞后,气温年较差小。

【参考答案】1.鄱阳湖 青海湖

2.湖水最高、最低温出现的时间要滞后于当地气温极值出现的时间;湖水年温差比陆地气温年较差小。

3.因为所处地势较高,夏季水温较其他湖低;因其纬度较低,冬季温度较其他湖高;冬季处于昆明准静止锋的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

【试题的“素养”感悟】“区域认知”认知哪些内容?应认知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或区域整体性)、地理特征的发展和变化、区域与域外的关联性、区域特征与域外特征的差异。就地理位置的认知来说,包括相对位置与绝对位置,绝对位置即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有海陆位置、与其他著名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如与某山脉、河流、湖泊等相对位置。在位置描述时,渗透着潜在的评价意识,即描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是最终目的。例如,描述某地纬度较低,是要以此说明其热量充足,有利于农业生产或有利于人类居住等;描述某地位于沿海,是要说明其受海洋影响大,气候温和、湿润,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或人类居住等。因而地理位置的认知是有潜在的评价意识的。

二、感悟“综合思维”素养

【典例2】洞里萨湖位于湄公河下游平原,其水文特征深受湄公河的影响。图1示意洞里萨湖主湖区与洪泛区湖水含沙量和湖水多年平均体积的季节变化。图2示意湄公河流域部分地区及洞里萨湖位置。据此回答4~6题。

图1

图2

4.洞里萨湖

( )

A.雨季湖水含沙量增大

B.热季洪泛区面积最大

C.旱季主湖区输沙量大

D.湖面面积季节变化大

5.影响洞里萨湖4月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湖面风较大、湖泊水位低

B.湖水流速快、流域降水少

D.湖面风较大、流域降水多

6.若在湄公河R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将导致洞里萨湖

( )

A.生物多样性增加

B.水温年际变化减小

C.洪泛区面积扩大

D.泥沙沉积总量减少

中国人习惯于将大多数蔬菜炒熟后食用,而在西方饮食中,蔬菜大多以生食为主。由于受西方生食蔬菜习俗时尚的影响,近年来,生食饮食与自制酵素(自制酶)等饮食概念与习惯,受到不少人追捧与效仿。不少喜欢这么吃的人都崇尚生吃蔬菜,认为这样可以最有效地保证维生素的摄入。与之持相反意见的人则认为从安全卫生的角度来说,应当将蔬菜烹熟了吃。

【解析】本题考查湖泊水文特征及其与河流、气候、生物等要素之间的联系,人类活动对湖泊水文特征的影响。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运用地理知识及原理判断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地理综合思维。第4题,洞里萨湖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因此湖面面积季节变化大,故D项正确。亚热带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一年可分为三季,3—5月的热季,西南季风尚未来临,高温少雨;6—10月的雨季,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雨水,湿热多雨;从11月—次年2月为干季,盛行干燥的东北季风,降水稀少。读图可知雨季主湖区含沙量小,洪泛区面积最大在雨季,旱季主湖区含沙量少,输沙量小,故A,B,C项错误。第5题,4月为热季,降水少、蒸发旺盛,湖区面积小,湖滩裸露面积大,风力强劲,将湖滩沙土吹入湖中,使湖水含沙量大,故A项正确。第6题,若在湄公河R处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泥沙首先在库区沉积,因此河流带入洞里萨湖的泥沙减少,泥沙沉积总量减少,故D项正确。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可能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水温年际变化没有影响;水库调节河流径流,洪泛区面积减小,故A,B,C项错误。

【参考答案】4.D 5.A 6.D

【试题的“素养”感悟】“综合思维”是指将多个地理知识、原理综合运用到分析、判断、推导某一未知地理事物的思维能力。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及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个要素的改变可能会引起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湖泊水文特征与河流、植被、气候、土壤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要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地理问题,不能用孤立的观点分析地理问题;人类修建水利工程改变了湄公河的水文特征,从而间接地改变了洞里萨湖的水文特征,所以,要用变化的观点分析地理问题,不能用静止的观点分析地理问题。

三、感悟“地理实践力”素养

【典例3】某校地理项目式学习小组在新疆东北的伊吾县研学,发现伊吾县有个幻彩湖,湖面颜色会随着天气而变化,有时呈现粉红、有时呈现黄色、有时呈现绿色等,同时还发现人躺在湖面上不会下沉,有不少村民将湖底的淤泥涂抹在身上,用它来治疗皮肤病。此外,湖中没有发现任何的动植物。

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湖水中有大量的盐藻(即杜氏盐生藻),呈红色。

实验:取湖水进入实验室化验,发现含有大量盐、硝、石膏及一些微量元素;分别用强光、中光和弱光照射,烧杯中的湖水呈现粉红、紫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湖水加热发现,随加热时间的长短,湖水的颜色也不同。

7.下列图中,能示意幻彩湖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8.根据材料推测,幻彩湖颜色多变的原因是

( )

A.随着季节、昼夜变化,光照不同

B.随着季节变化温度不同

C.湖中盐藻颜色多变化的结果

D.天气与盐藻等自然因素综合影响

【解析】本组试题考查湖泊水文特征、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地理知识原理的能力,考查学生地理实践力、地理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第7题,等高线弯凸的地方可能为山脊,也可能为山谷,该地有河流,说明等高线弯凸处为山谷,由此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丁图只有河流流入,无河流输出,为咸水湖,根据材料可以分析出幻彩湖为咸水湖,故D项正确。第8题,从材料中“观察、实验”结果来看,湖水颜色的变化是天气(光照、温度)及盐藻本身颜色综合作用的结果,故D项正确。

【参考答案】7.D 8.D

【试题的“素养”感悟】“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地理调查、观察、地理实验能力。随着游学、项目式学习的开展,地理调查、地理观察越来越普遍,调查内容由生产、生活方面的地理调查,向气候要素、地形、地质、植被、动物、土壤等自然因素的探查延伸转变,调查项目越来越细致,越来越深入,地理观察也是如此。地理实验由教师的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自主设计实验,再向发展实验室地理实验的方向转变,学生体验式学习、探究学习逐步落到实处,这标志着学生学习方式的丰富与创新,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距离“地理实践力”培养深入地理课堂,成为常态的教学方式,还有较长的路要走,目前对“地理实践力”的考查,还处在起步阶段。本组试题中涉及了地理观察、地理实验,是对地理实践力考查的一个良好探索。

四、感悟“人地协调观”素养

【典例4】下图为2015年6月18日巢湖蓝藻水华(阴影)分布区域示意图。

针对图、文信息中巢湖此次蓝藻水华爆发的人为原因提出防治水华的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湖泊污染的人为原因、治理湖泊污染的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考查学生人地和谐观的核心素养。水华是水体受到污染后,湖水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多,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与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水过多有关。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湖水污染人为原因有生活污水、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污水的排放,防治湖水污染(水华)的措施要针对原因提出,措施中既要有治理措施和预防措施。

【参考答案】实行严格的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制度;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采取人工打捞,将水华打捞出湖;使用化学药剂中和水中化学污染物;加强水环境监测。

【试题的“素养”感悟】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习目标中的价值观目标,是在地理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对人地关系科学认识,并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地理学习的最终归宿。通过案例评价、反思人们的生产、生活行为,并根据可持续发展要求,调整人们的行为,或加强宣传,帮助他人转变意识,从而改变他人的行为,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作为中学生来说,能够直接参与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活动的机会是有限的,主要是形成人地协调观的意识、观念,为将来参与社会生产、生活形成固化的科学价值观,所以,情境创设、案例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本组试题以巢湖水污染为案例,要求学生反思、评价人们的行为给湖泊水域环境带来的问题,从而提出“措施”,是为了改变、弥补人们的过失,使人地关系重新回到和谐发展的轨道上来。

猜你喜欢

湖泊湖水试题
湖水和北风忆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鄱湖水文之歌
湖泊上的酒店
涟漪湖水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翠湖水乡
奇异的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