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新媒体教学应用的比较研究
2018-07-22郑倩芸
郑倩芸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基于网络技术平台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新型媒体形式相继出现,包括微博、微信、QQ、博客、论坛等,这些新媒体形式区别于报纸、电视、广播、杂志四大传统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以新颖的传播方式、巨大的信息容量吸引了众多用户,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教育领域,新媒体的应用也呈现出持续升温的趋势,从相关文献看,国外对于新媒体教学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媒体对教育教学的具体影响、对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的影响、利用新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国内研究则集中于新媒体对教学产生的挑战与机遇、利用新媒体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在此基础上,从研究焦点、研究方法两大方面对国内外新媒体教学应用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启示,以便更好的将新媒体应用到教学领域中。
关键词:新媒体;教学应用;比较研究
一、引言
近十年来,网络科学技术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数码产品普及率极速上升,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逐步成熟,中国国民智能手机保有量逐渐扩大,新媒体时代悄然降临,新媒体其高效性、便捷性、信息化、数字化等特点使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显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2016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提到:新媒体正在逐步取代传统媒体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媒体形式;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成为日益重要的资讯通道。相关数据表明,常用的媒体形态中,使用各种APP的新媒体用户数量从2011年的24.7%上升到2016年的64.9%,相应的纸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的用户数量大幅下跌。
新媒体巨大的力量和新颖的方式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拓展了人们的信息获取能力、交流交往能力。在教学领域中,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用技术支持教学、解决教学问题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潮流趋势,新媒体作为信息技术催生下的新事物,必然也与教育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新媒体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也是亟需发展的。因此,新媒体应用在教学中是为了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求以及一线教学的需要,在教学中使用各种新媒体的同时,国内外对此也做了不少的应用研究。国内外分别将研究的点聚焦在什么方面?国内外都分别选取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国内外的研究有什么共同或不同的地方、是否可以相互之间借鉴学习?通过将国内外对新媒体教学的应用研究加以对比,从而厘清这些问题。
二、比较维度的确定
要进行国内外的新媒体教学应用的比较研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就要选取比较的维度,在确定维度的指导下,去进行比较。确定比较维度的方法,是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分析与梳理,分析文献的关键词与主题,总结出国内外对新媒体教学应用的相关的研究关注点,通过这些研究的关注点,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文献内容构成,可以把对比研究的维度确定为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两个维度,在这两个维度的指导下进行对比研究。
三、应用比较的具体研究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新媒体教学应用”为主题进行文献的搜索,2008-2017年间共有49904篇相关主题的文献,说明国内对新媒体的教学应用研究热度不减;文献关键词分布数量前十的是:应用、教学模式、新媒体、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多媒体、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可以看出国内近十年来的研究关注点主要在于如何将新媒体应用到教学中、在新媒体影响下的教学模式的变化、新媒体本身、新媒体对教学产生的影响几个方面。以“The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in Teaching”为主题进行搜索,共搜索到29篇相关的外文文献,剔除一些与新媒体的教学应用关系不紧密的文献,可见国外近十年来对新媒体的教学应用研究主要聚焦在新媒体运用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新媒体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对新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反思与展望、新媒体对教育模式的影响、新媒体有效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因素。根据对国内外文献的搜集与分析,将国内外对新媒体教学应用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用表1来进行表示:
(一)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国外主要关注的是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将新媒体运用到教学中去这一系列的现象行为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产生的影响,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加拿大传播学家、媒介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就著有《论人的延伸》一书,提到了当时以广播、电视、报纸为主的主导媒体对教育模式产生的影响。新媒体产生之后,巴西学者达尼洛博士与亚历山德拉博士合作撰写了《Media Education and Brazilian Policies for the Enhancement of Learning》一文,文章分析了新媒体对巴西当时教育模式所产生的影响,认为新媒体的出现,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新媒体可以作为创设自主学习环境的教学工具,从而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来,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国内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探索了新媒体的时代环境下,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力求提出一个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新教学模式。例如徐徐、张海娜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了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手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如何适应新媒体的演变格局,改革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模式,最终达到新媒体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效整合,真正做到利用新媒体来促进教学效果。
(二)对宏观层面的教育的研究
国外主要从教育实践改革这一宏观视角来进行研究。2013年,欧盟提出了主题为“开发教育”的教育改革活动的三項创新举措,其中的一项就是发展开放的教育资源,依托新媒体的技术和使用优势,拓展教育资源的获取渠道以及分享方式,改革传统单向传递的教育教学资源获取模式。MARY KALANTZIS & BILL COPE合作撰写的论文《The Teacher as Designer: pedagogy in the new media age 》论述了作者称之为“设计学习”的学习干预,这种干预的目的是课堂和课程转型,作者在澳大利亚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和开发活动和教育改革实践,并在美国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潜力数字技术,转变学习环境。此外,国外还注重研究影响新媒体应用在教学中的相关因素,Stjepan Rodek的《New media and teaching efficacity》认为虽然新媒体通常被认为是增加学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但显然效率不仅取决于媒体及其技术上的可能性,还可以通过复杂的教学方法来解决许多因素。
国内的研究聚焦在新媒体的出现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例如仝仕胜、蔡琦的《新媒体时代为大学师范生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教育教学带来例如资源更为丰富、实践更为便利、学习渠道更加丰富等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对人生信仰的冲击、冗余信息带来的负担、工具便利性阻碍了实践技能的提升等挑战,从而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相应的策略,引领新媒体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朝着合理的趋势和方向发展。此外还有郭优的《探究3G技术背景下的手机新媒体为新闻传播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郑岩的《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与挑战》等,都是此方面的研究。
(三)对教师学生的影响的研究
国外的研究主要从新媒体在具体学科中的具体应用为切入点,研究新媒体对教师和学生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在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方面,美国学者Karen Bromley在《Using Smartphones to supplement classroom reading》一文中详细论述了智能手机的使用给阅读教学带来的促进作用,在手机上安装相关的阅读软件,可以进行查阅单词、阅读批注等操作,可以随时随地打开软件进行阅读学习,极大了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碎片化学习。对于教师的影响,Allan在《Towards a framework for educational affordances of blogs》一文中,通过一个实验,将八位教育硕士安排到不同的学校进行实习,并要求她们每天撰写一篇与教学实践有关的博客,最终发现这些博客有利于她们进行教学技能和经验的交流与分享,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
国内主要是提出了新媒体对教师与学生信息素养与媒介素养的要求和影响方面,关于信息素养方面,有李明的《网络环境下语文教师具备的信息素养》,文章提到教师的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一名教师,还应该了解诸如微博、微信、博客等学生们喜爱的网络交流工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正确选择新媒体。在媒介素养方面,有张琼的《新媒体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媒介素养教育初探》,文章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要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筛选、使用媒体的能力与意识,能选择恰当的媒体工具来支持辅助自身的学习。
(四)批判性的研究
国外主要是对新媒体应用于教育教学这一情况做出了分析与反思,并且对新媒体对未来教育的影响做出了一些展望。美国新媒体联盟(NMC)在2012年度的地平线项目研究报告中提到五大挑战和六类技术,五大挑战中提到数字媒介素养亟需提高、院校对新技术的建设性应用、以及新的学术研究模式的开发等;六类技术中提到移动设备和平板电脑等技术将会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对未来的教育媒介做出了预测与展望。
国内主要总结了新媒体运用在教学中产生了的优势和不足,例如李慧明在其文章《微博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以微博为例,分析了新媒体可能会给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由于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控制能力有限,对于上网时间的把控、网络海量信息的筛选等行为能力较弱,非常容易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沈东娜的《新媒体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到新媒体在拓宽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独到的优势,同时点明新媒体可能带来的例如“信息垃圾”阻碍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网络成瘾”改变了大学生的习惯和学习方式等不良影响,呼吁广大教学工作者多渠道、多方位发新媒体对教学的正向作用。
(五)研究方法的比较
国外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准实验研究、文献研究,而实证研究是国外使用得最多的研究方法。例如Allan的《Towards a framework for educational affordances of blogs》一文,通过一个教育硕士的教育实习实验,搜集与观察试验的相关资料和数据,在真实的实验活动基础上得出相关的结论;准实验研究法也是国外研究中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美国研究者伊丽莎白与朱莉在《Exploring the online reading comprehension strategies used by sixth-grade skillde readers to search for and locate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nt》一文中进行了一次准实验,从150名学生中选取11名学生作为被测试者,根据他们的阅读水平和网上阅读经验以及问卷评估将被测试者分为三组进行访谈,得出相关的实验结果。
国内研究最常采用资料收集法,包括对文献、期刊、报纸、书籍等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形成研究综述,理清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此外,调查法在国内研究中运用也是极为广泛的,尤其在硕士博士论文中,期刊文献由于篇幅限制,调查的部分体现得并不是特别完整,尽管如此,调查这一环节还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例如鲁东大学李强的硕士论文《数字媒体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以潍坊市高新区初中为例》,论文第二章部分为调查部分,通过确定调查对象与方法,接着进行调查活动,最后以图表的形式呈现调查数据结果,是調查法的典型例子。
四、启示
技术的出现与理念的更新,会带来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通过新的研究思路——国内外应用比较研究,可以使新媒体教学应用的有效性得到较大的提升,从二者研究的异同点来思考今后对于新媒体的教学应用这一方面的研究应该何去何从,总体来说,本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的启示:
(一)新媒体教学应用的影响因素值得关注
新媒体要真正有效的运用到教育教学当中,就需要挖掘其中的影响因素,明确在这一过程当中有哪些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又是起到影响作用的,例如新媒体的使用群体有哪些、使用群体的态度倾向、新媒体自身的特性、功能是否能满足教学需求等。国外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比国内的成果丰富,国内的研究相比之下较为忽视了这一领域,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加强对此方面的研究,以更好的指导新媒体的教学应用。
(二)研究要注重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的结合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包括宏观层面例如新媒体对整个教育改革实践的影响或对新媒体教学应用的整体反思和微观层面的例如新媒体对具体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教师与学生的具体影响等两个层面的研究,这是良好的也是必然的研究趋势,宏观层面的研究是为了把握总体的方向正确,微观层面的研究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进行微观处理,二者在研究中都是不可偏废的。
(三)新媒体教学应用的评价需要加大研究力度
任何与教学相关的活动都离不开评价这一环节,只有建立在评价基础上的研究才是科學的有价值的研究。从目前国内外对新媒体教学应用的研究内容来看,涉及到评价的研究主要是对新媒体教学应用的一些反思展望、总结新媒体的优势与不足,评价范围较为宽泛,评价的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尚有欠缺,结合具体教学应用而做的特定评价则是更少,因此,对于评价研究需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应用,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采用合理的评价手段进行评价,充实研究数据,为相关研究结论的获取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方法要拓宽,力求多样
国内研究采用的方法更多的采用的是资料收集、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定性研究方法,国外在研究中则倾向于采用准实验研究法、实证研究等定量研究法。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定性研究有助于通过收集事实性的材料,支撑相关的研究假设与目的,定量研究则是通过严密准确的实验,得出精确的数据用以描述和说明问题,定性研究在科学性上较为欠缺,定量研究在弹性和情感态度的方面又不及定性研究,为了更好的进行研究,得出更准确的研究结论,需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视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五、小结
目前许多调查数据显示,新媒体的普及率、使用率和影响力依然呈现出稳步攀升的趋势,由此可见,未来一段时间内新媒体仍然是影响人们生活包括教育教学领域的主角。因此,对新媒体教学应用的关注不能停滞,即使新媒体已经出现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新媒体已然不属于新兴技术的行列,但是如果研究只关注“新”,而忽视已有的“旧”,就会违背深入研究的原则和精神,要坚持对一个研究对象进行长期的、坚持的、深入的、稳定的研究,才能造就一门成熟学科的形成,才能从中得到科学的结论。同时还要借鉴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拓宽自身的研究视野和方法,对研究尚未欠缺的领域加大研究力度,遵循科学的研究精神。
参考文献:
[1]戴佳.2014年国际新媒体研究综述[J].全球传媒学刊.2015.2(1):53-76.
[2]陈昌凤,朱小妮,黄雅兰.2014年国内新媒体研究综述[J].全球传媒学刊.2015.2(1):34-52.
[3]刘文静.国内新媒体研究文献综述[J].新闻研究导刊.2016.7(8):58-59.
[4]谢爱莲.“微博课堂”新媒体教学应用研究[J].传媒教育.2014.11:106-107.
[5]郭佳.教育教学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J].文学教育.2017.1(3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