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医学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2018-07-22曾亮
曾亮
摘 要:社会需求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影响,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如何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对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起着很大的导向作用。医学教育作为培养医务工作者的高等教育,如何将医学生培养成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和实现人民满意的目的,是医学教育需要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社会需求;医学人才;行业属性;培养路径
当前党和国家将发展医学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坚持医学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和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培养大批合格医学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医学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医学教育强国的需要;为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优秀医学人才的需求,政府层面和医科院校应该一起结合自身属性共同努力。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
当前,我国医学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协调机制不断巩固,有力推进了医学教育系统性、协调性改革发展,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加强医教协同,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近年来,教育部与国家卫计委、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布实施临床医学、中医学专业认证标准,先后开展的专业认证和部分高校的国际认证,对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我国医学教育与建设健康中国和深化医改的新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新期盼相比,仍存在一定的不适应。
政府作为高等医学教育的指导和引领部门,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医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当前医学教育与实际发展之间存在一些不协调问题,这些问题既体现了当下医学教育与满足社会需求还有一段差距,也表明医学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近年来国家层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规范性文件,如《教育部 卫生部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等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和医学教育的改革发展进行了指导。高等医学教育为了更好的满足政府层面的需求,应对自身办学情况、人才培养方向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自身在发展中的问题并根据国家政策的需求调整自身的办學结构和专业设置等,为国家和当地政府培养出更多的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高等医学教育应全面适应医药卫生事业需要,要重新分析与认识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把握发展节奏,优化结构,注重内涵式发展,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医科院校结合学校实际积极深化“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完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而政府层面,更加注重完整的、一体化的医学教育体系建设,关注医生职业道路的连续统一性,积极构建继续医学教育体系,开展面向全员的继续教育,财政与人事政策向基层和急需紧缺专业人员、全科医生、中西部农村地区倾向,提升全体卫生计生人员的职业素质。最终达到医学院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毕业后教育得到普及,继续教育实现全覆盖的目标,只有政府和医科院校一起努力才能有效解决医学教育与实际发展之间存在的一些不协调问题。
二、医科院校根据行业需求调整医学人才培养方向
为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医科院校应该需结合自身情况根据行业要求进行相应调整,同时注重推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对社会的作用和发挥附属医院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带动地方医疗水平,以更好的满足社会层面对医学教育的需求。
(一)根据行业要求调整人才培养结构、规模等
医学人才的培养受医药卫生行业的影响,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结构、规模等应该根据行业的需求适时调整以此来满足行业的要求。从《重庆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统计2016》来看重庆市儿童医院4所,传染病医院3所,职业病医院1所,耳鼻喉科医院1所,相比较起综合医院和中医院而言上述性质医院数量较少,但社会需求量较大;部分区县村卫生室偏少,人民对全科医学类的专业性人才需求量较大。面对重庆医疗现状,重庆地区医学教育应该结合重庆的实际情况,调整学校的培养结构、质量、规模等满足行业和人民的需求。具体而言,适当调整学校招生专业计划,对儿科学和精神医学、全科医学等紧缺性专业应该在每年的招生计划中增加一定的投放比例,以此为社会培养紧缺性专业人才,以更好的满足行业和人民的需要。
通过对《重庆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统计2016》中全市卫生人员学历的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生学历比例仅为4.22%,本科学历比例为22.11%,中医药人员研究生学历比例为5.04%,本科学历比例为19.11%。由此可见,从业人员学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更好的提高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高等医学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高学历人才的培养,注重培养质量,以更好的提高相关人员的学历水平。
(二)推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
当前,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存在,而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企业来说比较薄弱,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也往往较低。但因未完全按市场模式运作,高校及其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进步因素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也较低,这与国际上日益缩短的科技成果转化周期趋势及日益提高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形成了明显反差。但无论从高校的职能还是从社会的需求来看,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社会需要的,也是高校可以努力做到的,更是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医科院校为了进一步推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应该制定科技成果转化制度,进一步加大激励力度,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并坚持“面向行业、面向市场”的发展思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通过产学研及协同创新形式等途径,积极探索和推进生物科技产业园、“医学+”创新创业园等医科院校创新载体的建设,构筑自主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三大平台,鼓励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和临床新技术研究,鼓励科技人员积极融入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研究体系,将一些能够造福于人类的科研成果积极转化到实际中去,并将成果加以运用,以更好的满足社会对医学科技转化的需求。
三、医科院校注重优秀医学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线,医科院校作为培养医务工作者的主体,除了根据行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向的同时还医科院校需苦练内功,注重自身实力提升,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以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和为实现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目标而努力。
(一)以“双一流”战略为指导,提高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和能力
学校层面应该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将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作为自身办学最终目标,在政府的引领下制定提升自身教育质量的可操作性策略,并根据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调整自身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医科院校在国家“双一流”战略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并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以自身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建设为关键,办学质量提升为目的,重点打造一部分优势学科,为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而努力奋斗。在建设过程中深入剖析自身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形成相应的对策;并借鉴同类型已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加以改进,提升学校办学实力,提高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和能力。
(二)培养满足用人单位和患者需求的优秀医学人才
用人单位和患者作为毕业医学生的接受方,满足社会需求的医学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符合用人单位和患者的需求。为了更好的满足用人单位和患者对优秀医学人才的需求,医学教育应该培养出技能强、业务精和思想素质较高的医学人才。如针对临床医学的学生在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应该切实抓好实践教学,加强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重视采用如启发式、讨论式、PBL 等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坚持“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育理念,运用模拟临床实际工作环境和实习教育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以此来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医学技能。为了培养思想素质较高的医学人才,高等医学教育应该以立德树人为主要抓手,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培养出医德高尚的医学生。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教育的人才目标是培养既有初步医学专业知识又有良好职业道德倾向与素养的专业人才,这也是医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医科院校应该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抓手,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合在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第二课堂开展、专业实习等各個方面,使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能够贯串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并根据社会形势和根据政策的变化对育人的方式和内容进行一定调整,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培养出更多的满足用人单位和患者需求的优秀医学生。
参考文献:
[1]刘民等. 从相互依存视角看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124.
[2]陈琳.我国高校学生组织参与学生事务管理: 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1):11-12.
[3]蔡宗模.全球化视野下的“双一流”战略与地方院校的抉择[J].重庆高教研究,2016(1):24-25.
[4]重庆市卫计委组织,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统计2016 [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