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青年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2018-07-22解惠惠
解惠惠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绵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光辉历史,“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思想已经成为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一个关键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本文以文化自信提出的主要依据为基点,简单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地位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培养当代青年树立文化自信的途径。
关键词:文化自信;青年;中国梦
“文化自信”思想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来就被赋予重大的现实意义。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文化自信”。习近平高度重视青年的社会价值,他提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世界的未来”。[2]他还在同世界优秀青年座谈事提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3]因此,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对建设文化强国以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并不是文化与自信的简单相加,它是在了解、把握文化发展史及其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价值的肯定。2016年8月,习近平在提出的时代课题中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笔者认为,首先,文化自信是对本土文化的批判继承与发扬;其次,文化自信是对外来文化的理性吸纳与借鉴,也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再次,文化自信是对已有文化的尊崇与认可;最后,文化自信是对未来民族文化发展前景的美好期盼与向往。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指明灯,习近平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这是被世界文明发展史和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所证明的。而在“文化自信”思想的引导下,培养与督促当代青年树立文化自信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议题之重。
二、文化自信的主要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文化自信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5]俄国十月革命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带入中国,从此,中国文化在这个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下,获得了勃勃生机,摒弃了传统的封建思想,孕育了与时俱进的革命文化,进而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以及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历史依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与作用,它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五四运动以来的红色革命文化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与创新性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6]纵观历史发展潮流,不忘初心才能更好的开辟未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基因,它对我们的日常思想与行为方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中国的经济力量是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
一个国家的实力包括硬实力与软实力。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与科技力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硬实力的标志性力量,而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其中一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软实力也就是文化实力。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阐述了资本主义文化具有的世界意义正是由于资产阶级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所决定的。由此可见,经济实力水平的高低在文化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经济力量是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得到迅猛发展,中国已经由此升级为一个文化大国,并且在不断向着文化强国的道路上迈进。
三、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7]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的形成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
201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8]这是习近平从战略思想高度对四个自信的关系作出总结,并提出“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与时代价值。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的力量源泉与基石,是“三个自信”的坚固底色,并且能够有力的支撑、引领与推动其它三个自信的发展。
(二)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有力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与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但是与经济水平相比较,文化实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建设文化强国就必须要增强全民族的文化自信,进而增强文化软实力。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与道德水平;有利于促进公共文化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供精神食粮、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国门。因此,坚定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强有力保证。
(三)文化自信有利于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修身立德是为政之基,从不敢、不能到不想,要靠铸牢理想信念这个共产党人的魂,要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9]文化自信催生理想信念的产生,文化自信是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柱,文化自信有利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因此,我们青年大学生必须要认识到文化自信的巨大作用,坚定文化自信,不被外来世俗文化所感染,秉持中国的文化底蕴,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意识,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四、培养当代青年树立文化自信的途径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一辈,我们当代青年有义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此,笔者提出以下途径,以期对当代青年树立文化自信提供些许参考。
(一)广泛开设思想政治实践课
目前,中国高等院校开设的大多是政治理论课,而思想政治实践课微乎其微。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实践出真知。高校可开展各类丰富有趣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多举办独具特色的校园科技文化节、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组建各类文化社团。因此,高校在开设政治理论课的同时要兼设政治实践课,让青年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马克思主义文化理念、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高校人文素养选修课是帮助青年大学生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多开设各类文化课程,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少数民族文化课、人文哲学课以及中西文化比较课等。还可以创建校园文化网站、开展网络文化节、举办有趣的网络文化活动,以此丰富校园生活,寓教于乐,提高青年的文化自信。还可以通过网络媒介的渠道,增加与国外青年沟通交流的机会。
(三)组织各类校外文化实践活动
参加校外文化实践活动是培养青年树立文化自信的必要手段。组织各类寒暑假与周末社会实践活动,如三下乡活动、扶贫支教活动、参观各类文化博物馆等。另外,高校还要加强与国内、国际学校之间的文化交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鼓励青年大学生走出国门,并且带动国外优秀青年来中国学习,引进优良的外国文化,拓宽交流渠道,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将把我们带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坚持“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10]时代在进步,我们新时代的青年一辈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在时代的浪潮中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负起推动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责任,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完善、超越自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2-203.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7.
[3]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4.
[4]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G].//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21.
[5]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6-17.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8]戚义明.文化自信壮行复兴路—学习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关于继承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论述[J].瞭望,2014(23).
[9]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1-07(01).
[10]何定龙.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及其对青年教育的意义[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4(3):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