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民政治参与的困境及对策分析

2018-07-22阙益敏

青年时代 2018年14期
关键词:民主政治网民政府

阙益敏

摘 要:新时期电子政务的流行和网络舆情的发展开启了公民政治参与新模式的大门。文章首先概括了网民参与渠道不畅、网民参与泛娱乐化和舆论群体极化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完善电子政府建设、加大网民教育力度和网络法制建设的具体对策,以期推动网络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主政治;网民;政府

一、網民政治参与的困境

(一)网民参与渠道不畅

网民参与渠道不畅主要表现为信息的传播在不同区域、城乡和阶层的人群之间是不均衡的,尤其是城乡之间因经济发展限制导致信息资源扩散极度不均衡。社会强势群体往往才是受益者,更需要维护利益的那部分弱势群体很难充分使用互联网这一新兴参与工具。2017年全年我国农村网民比去年增加793万,但所占百分比仍低于城镇46%。①由于获取信息能力和实现基本权利被限制,农村人口和城市贫困人口的网络政治参与就会被边缘化,易造成消极参与。网民充分享有平等权和知情权才能积极地参与网络政治,呈现参与群体的多元性,提高网络政治参与效果和政府决策民主化水平。

(二)网民参与泛娱乐化

“泛娱乐化”指一股以享乐主义为核心,以现代媒介为主要载体,以内容浅薄空洞的方式放松从而达到快感的思潮和行为。②多数政治参与的网民乐于挖掘关注度高的各类事件如贪污腐败行为、暴力执法事件等,出发点是为娱乐自身而非共同利益,甚至有少数人制造网络谣言以博取关注度。这也导致网络政治参与的关注点变得较为肤浅、低俗化,热点政治事件最终烂尾化或潮流化。③如2016年发生马来西亚中国游客失联事件,其后又曝出各种失联或失踪事件,媒体的过度报道和网络舆论过分渲染加剧了社会恐慌,并且网民大都关注事件的发生而非如何解决失联问题的产生。

(三)网络舆论群体极化

群体极化是指参与群体成员观点向激进极端方向转移,产生“群体极化”现象④,是一种非理性的网民政治参与方式。网络上各种信息交汇,基于自身偏好人们很容易改变原有看法,产生从众倾向,大部分人的方向就是自己的方向,想法不再往中间靠拢而是走向极端。有时候程度严重的甚至出现谩骂、人身攻击或者人肉搜索等杂乱无章的偏激行为。

二、缓解网民政治参与困境的具体对策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和地缘政治大变动时代,中国面临电子科技引发的网络民主政治的复杂矛盾逐渐显现。当代中国能否实现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不仅取决于现实也取决于网络群众的政治参与问题能否真正解决。

(一)完善电子政府建设

网络政治与现实政治不可分割,要给网民营造融洽的政治参与氛围,政府在网上也需要提高回应度。

1.改善信息技术服务

为了消除“数字鸿沟”,政府需要推进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网民参与政治提供有效的技术条件和参与渠道。在推广网络普及与应用的同时,成立更多的技术服务中心,加强公民尤其是农村和信息贫困地区网络技能教育的培训,提高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扩大网络政治参与的范围。技术服务的改善和技能教育的推广不仅促进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大众化,而且可以提升公民政治参与能力水平,进而推进网络政治参与建设的发展。

政府在完善信息输出条件的同时,更要关注信息的输入,收集民意以作出及时的反馈,提升网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性。为了完善政府回应机制,政府相关部门需要积极主动地了解社情民意,及时更新信息服务内容,以便提高网站信息服务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政府提通过网络引导社会舆论,保持与网民良好沟通,使网民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和表达权,这样可以拓宽民主参与渠道,推动政府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2.推行政务公开透明化

“权力使人腐蚀,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蚀人。”互联网作为平民化的发展平台使民众的表达离散化、碎片化,相对地,政府权力的运行管理也应该更为精细,对此可以采用政务公开、透明化的办法来防止权力主体滥用权力。政府是最大的信息占有者,通过网络发布可以给公民提供更真实有效的政治信息。网民可以深入了解政府决策信息和办事程序,对政府工作进行反馈,不仅减少信息不对称,还能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政务公开主要通过从增加与网民的互动及实现信息共享两个方面来实现。为了使决策更民主化和科学化,一方面政府可以建立互动平台如开通官方微博等和网民在线进行良好地沟通,及时回应网民合理诉求,以便获取网民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通过网络进行信息资源共享,政府积极主动地引导网络信息传播,这样可以防止群体极化现象的出现,也拓宽了网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同时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加大网民教育力度

1.加强群众性价值观引导

在公民政治参与过程中,“人际互动”就是政府和网民双向沟通的过程。由于思想多变性或“羊群效应”,网民经常形成一个个“联盟”,在价值观上也是——由公民个体观形成群众性价值观。网民群体的价值观影响言论的方向,政府为了引导正确舆论导向就需要在引导群众性价值观方面做出调整。

政府应合理积极引导网民理性参与,避免其情绪化宣泄,不断提升网民政治参与素养,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网络环境。政府需在掺杂了各种复杂信息和观点的网络空间中做出正确导向,使群众明辨是非;同时要转变角色和转换思维,润物无声地引导“联盟”领头人树立正确理性的主流价值观。不同阶层网民有着不同的矛盾,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政府与网络意见领袖形成共识进而引导其余网民,就能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御“庸俗化”和“西化”,促进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2.加强公民个体素质培养

在群众性意见之外,也会有个别始终坚持自己观点的网民,为防止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提高每个公民的个人素质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政府要发挥政府职能,充分利用资源,开展大型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让公民的道德素质在愉悦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同时,以大型活动为辅,主要通过社区为单位开展传统文化、社会道德等相关主题的小型文化活动,可以更全面广泛地提升网民的政治文化素养。

其次,网络这一重要媒介可以作为新载体为公民获取信息,充当建构网民价值观和和政治意识的主角。通过政府推广网络教育,在网络中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和强调伦理道德规范,可以使公民在网络参与和互動中提升人文思想和道德素质,自觉抵制泛娱乐化的潮流。充分利用网络对网民政治参与的帮助,增强网民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提高道德自律意识,保障网络民主发展的有序性。

(三)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1.健全网络管理法规

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结合实际看,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出。信息安全不仅影响企业或个人的财产安全,而且威胁国防、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安全,因此网民政治参与的实现需要通过法律规范保障,引导其健康良性发展。

构建网络法制体系最基本的是设立《信息安全法》,同时建立打击网络犯罪、网络安全法律责任等相关法律体系,以达到对网络的有效监管。在立法中,相关部门应针对网络进行充分调研论证,借鉴欧美网络立法经验,增强法律法规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法律法规在保障网民基本合法权益的同时,可以有效预防网络诈骗和虚假信息传播等潜在危险。

另外,要坚持法治原则,加强网络执法力度。在言论管控、网络侵权和虚拟财产保护方面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明确网络犯罪立案标准,遏制网络威胁和恶行,依法维护网络秩序。网络管理部门依法管理网络,可以缩小网络监管的随意性,净化网络空间环境,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

2.完善网络监督系统

我国是网民数量最多、互联网发展最快的国家,网络政治参与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网络监督的大众化、多元化可以保证公民网络表达权的充分行使。⑤

首先,政府可以健全舆论分析系统,以便科学准确地获取相关信息,对网民言论作出有效判断,及时回应公众质疑,在合法范围内建立安全、公开的网络舆论空间。这在预防网民非理性参与的同时,保证了政府的效率和廉洁,能够有效推进网络法制化建设。

其次,政府还要完善举报制度和内容审查制度,扩展网络举报监督的新渠道。本着互动原则,通过举报制度强化网民自律意识,同时政府对网络言论自由进行合理限制,有助于防止网络暴力事件和虚假信息的散播,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提升网络监督的权威性,进而加强网络制度化建设。

注释:

①王琪森.“泛娱乐化”倾向不足取[N].文汇报.2006(05):26.

②同①

③赵蕾.肖松柏.网络政治参与泛娱乐化的倾向及引导规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1):178.

④[美]S. E. Taylor, L. A. Peplau, D. O. Sears.谢晓菲等译.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36.

⑤张密.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的非理性参与研究[D].湖北大学.2014:45.

参考文献:

[1]Ian Rowe.Civility 2.0: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ncivility in online political discussion[J].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2015.Vol.18 (2):20-39.

[2]高原.互联网监督公共权力的四个主要问题[J].公共行政.2016(02):5-9.

猜你喜欢

民主政治网民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反腐支出单列是一招好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经验分析
我国公民参与行政的当前不足及对策建议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