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专业成长规划策略研究
2018-07-21张卉芳陈林
张卉芳 陈林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坚实的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引领和实施又必须依靠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来完成。要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农村教师队伍,核心是注重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但就目前来看,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教师 专业成长 策略研究
教育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国民素质决定着国家的水平和国家的实力,而提升国民素质的最主要方式就是教育。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2015年农村人口约有7亿,农村教育在提升我国人口整体素质,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没有一支数量足和素质好的乡村师资队伍,就不能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针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中所出现的问题,国家对此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乡村教师发展的策略。其中,国务院于2015年6月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这是我国关于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最新策略,表明我国已经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经过2年来的建设发展,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数量上有了较大增长,但同时,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答记者问中提到:“乡村教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脊梁,是农村孩子成长的园丁”。这是教育部部长对乡村教师的重要性给予的高度评价。这一系列的举措,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乡村教育问题复杂,其中有些措施并未得到真正有效地落实,从现实来看,我国乡村教师还普遍存在“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教不好”的问题归结为就是教师专业成长问题,本研究试着就农村教师在“留得住”的前提下如何“教得好”的专业成长进行探讨。
一、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是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时代主题。中国目前有普通中小学教师一千多万人,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教师在农村地区任教。这一客观事实决定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程度高低成为衡量教师整体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不仅关系到农村教育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随着“十三五”的召开,我们可以感受到国家更加重视教育尤其是乡村教育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全面部署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计划》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然而,薄弱环节和短板在农村。发展农村教育,帮助农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农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刻变革,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时代与社会发展所赋予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使命。
二、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农村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教师数量多,不同地域之间农村教育的条件和基础设施差别大。同时,随着教育功能的无限放大和教师工作负担的无限量累加,一线的教师、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们,不少人在繁杂的事务中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教师的本分和专业成长的方向。现阶段农村教师专业成长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农村教师专业成长意识淡薄;专业知识水平普遍低下;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强,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己教学效果的意识较弱;缺编严重,在岗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工资待遇偏低;农村学校基础设施配套不够,教师教学实践条件较差。等等。
(二)影响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因
第一:农村教师职业倦怠使其缺乏职业规划与设计,对专业成长的认识不够,农村教师所处环境相对特殊,教师厌教、弃教现象严重,许多教师也只是将“教书”作为谋生的手段和副业,而非一项事业。一边务农一边从教或者一边经商一边从教的情况在农村学校都很普遍,人生发展的重心严重偏离教师专业,对专业成长的认识是模糊的,缺乏人生职业的规划与设计,当然也谈不上专业成长。
第二:农村教师人才流失的现象非常严重。对整个农村学校而言,它不仅仅只是流走了优秀的师资力量,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其他教师扎根农村教育事业的精神,使留下的教师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方面他们失去了亲身观察体会和观摩学习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感叹自己的命运,悲观失望,缺乏工作积极性,消极应付课堂教学,因而形成农村学校教学的恶性循环。
第三:任务繁重,无法专心组织教学,并对教学进行反思和研修。由于缺编,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当繁重,特别是单职工家庭的农村教师,工作之余还需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和田间劳作,自我学习、思考的时间和精力根本无法保证,缺乏对教学新思想、新内容、新手段的钻研学习。由于基础条件的限制,对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前沿信息也无法及时了解,使得原有的知识和教学技能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学观念无法更新,跟不上新的形式。这已成为制约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因素。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现状令人担忧,不少教师专业成长没有意识、方向不明、动力不足,有意提升专业素质的教师常常找不到吹糠见米的捷径。所以,寻求促进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已成燃眉之急。
三、培养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一)開展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主体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师专业研修制度的简称,其本质是将行动研究的学习理念与分享教师个体成功教学经验相结合的一种教师实践研修活动。
面对乡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要促进乡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要立足乡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大力开展“校本研修”。校本研修立足学校实际,以本校的
教学研究为线索,注重解决本校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等环节,不断提高乡村教师的教学水平及其专业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有效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引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
(二)“以城带乡”,反哺农村
一是各单位、组织(如学校、名师工作室)积极推进城乡教师交流工作,推动城乡师资的有效合理配置。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城镇学校优秀教师送教下乡交流活动、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等形式,通过上观摩课、资源共享、送教到校、听课评课、成果展示和学术沙龙等形式,推进本地区学科教学的良性发展,促进学科教师的快速成长。让优秀的教师将教学经验传播到偏远农村学校,向农村学校输入新鲜血液。二是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定期组织建立区域内城乡校际间的学习交流活动,带给农村学校新的活力,充分发挥优秀教师资源合理共享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实用高效的培训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提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教育部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中特别指出,要加强农村、少数民族和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为了使教师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应该结合农村教师的现状和实际需求来改进培训方式。如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发展的远程教育培训,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与高水平的培训,还可有效缓解农村教师培训面临的经费投入不足、优质教师教育资源不足的困难,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了一条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益的有效途径。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培训制度,首先是当地的教育行政部门要因地制宜,允许农村学校可以自由安排学校教师的培训时间,灵活调整,以保证教师有时间有精力参加培训。其次,要完善教师培训的激励和考评制度。通过建立合理长效的培训机制,把握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规律,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激励教师的培训热情,使农村教师的培训能够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为教师专业成长插上隐形的翅膀!
(四)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专业指导和带头示范作用
名师工作室是由挂牌名师和若干相近学科或领域的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教育教学专业机构,是集教学、研究、培训于一体的教研共同体。其主要目的在于创设一种相互支持和相互协作的学习环境,以打造一流的专业团队、创建学科教育的特色和品牌。进入工作室的学员主要是各级教育部门选派的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青年教师和农村教师,如陈林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的学员几乎都是来自各乡镇中小学的教师,他们的中心任务是跟师学艺,同时也要协助工作室完成一定的教学和研究任务。
名师工作室的名师对工作室的成员和学员进行业务指导,指导本工作室的成员和学员制订专业成长计划,同时,工作室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双向听课、说课评课、专题研讨、课题研究和名师讲堂等形式,引导成员和学员进行业务提升,为名师及其合作团队搭建了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也为名师及其合作团队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业务指导和学习,大大提升了名师工作室成员及学员尤其是广大农村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农村教师需具有提高自我专业成长意识
一是树立专业成长的自主意识,突破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承者形象,积极参与或主持一定级别的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并完成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报告、专业论文或专业著作,树立“教、学、研”三位一体的立体角色,以教促学、以学促研,以研提升教与学的品质。二是自主学习,提升专业知识素养。教师要突破传统的观念,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教学上,不仅要会教学,还要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养,要有教师职业发展的长远目光。三是学会反思,反思不仅有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还能发现教学过程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反思的方法上,可以写反思日记,也可以通过分析自己的教案、学生的作业来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对话,对教育问题进行探讨、交流,通过这些环节来不断地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
结语
农村教育的发展呼唤着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当前,在农村教育发展的新时期,农村教师需要重新审视个人的专业定位,必须立足自身发展的现实情况,坚持通过走向深度的各类研修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有效促进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促进农村学生健康成长,促进乡村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马戎.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2]吴梅,许晓君.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破解[J]当代教育科学,2017(6).
[3]闫祯,李菁.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Elementary Education Edition)校本研修:西部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路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2).
[4]钟晨音,卢伟.中小学初任教师的工作困扰及其发展策略[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5]雷成耀.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7(8).
[6]龙飞,尤甜.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师发展论坛2010(10).
[7]张婷婷,王海燕.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有效途径[J],集美大学学报,2016(5).
[8]沈玉顺,促进中小学教师高水平快速專业发展:策略与途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1(15).
[9]胡继飞.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的问题与建议[J],基础教育,2012(2).
[10]张进良,何高大.信息技术支持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0(5).
作者简介:张卉芳(1972.06-),女,本科,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思源实验学校高级教师,长期从事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陈林,七星关官屯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