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班级文化建设减少校园欺凌
2018-07-21李琼陈庆姚利
李琼 陈庆 姚利
摘 要:小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还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氛围,全面分析引起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地预防和解决,从而最大程度地杜絕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为小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本文通过分析校园欺凌事件的类型以及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通过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来减少校园欺凌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育 校园欺凌 原因分析 班级文化
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区域就在教室内,所以班级环境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积极建设班级文化,改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从而能有效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比较多,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实际状况,不断探索,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方法来建设班级文化,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让他们始终保持一颗积极阳光、和谐友善的心态,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一、小学校园欺凌的原因分析
学生自身因素。小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较差,身心成长不成熟,在学习方面经常感到迷茫无趣,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而封闭自我,在与同学沟通时难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这就导致在同学相处中经常出现一些矛盾。有些学生的性格比较老实,不善于言语表达,总是独来独往的,非常容易被同学欺负,比如总是被同学派遣去超市买东西、替别人做教室卫生。还有些学生性格比较调皮,喜欢主动去跟别人拉扯,也容易被高年级同学欺凌。这些学生被欺凌后,也是不愿意与教师和家长诉说,都将这些遭遇埋在内心,这就更加助长了欺凌者的嚣张气焰。
家庭因素。目前,很多家庭关系并不和谐,家庭矛盾时有发生,特别是婆媳关系维系不好,还有父母之间关系不稳定,这很容易引发家庭争吵,甚至是家庭暴力,在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小孩子的心灵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逐渐对家庭失去信任感和尊重感,都害怕回到家中。有些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正确,当看到孩子调皮玩耍或者发现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就开始打骂孩子,极度地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这些学生在家庭中受到打击后,就会变得沉默寡言,在班级中也不爱与人交流,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会变得更偏僻,出现一些非正常的想法和举动。
学校因素。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当学生受到校园欺凌的时候,学校是他们的第一保护者,肩负着保护学生人生安全的重任。很多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很少关注他们的生活和课余活动,还经常公开批评某些学生不遵守纪律或成绩比较差,这种公开性地批评方式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学校经常组织一些学术讲座,却很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无法让学生正确认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学校所设置的监管制度也不够完善,并且还缺少监管人员,几乎都只是门卫来保护校园门口的安全,而校园内的安全管理几乎缺失,从而不能对校园欺凌进行有效管理。
二、积极建设班级文化减少校园欺凌的有效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文化
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大,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能有效减少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教室环境的构建包括墙报、黑板报、书桌、墙壁、地面等等,这都承载着班级环境文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布置班级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为教室增加色彩,打造温馨、和谐、友好的环境文化氛围,使学生能够与班级的物质环境产生一种浓浓的共通感。激发每位学生的主人公意识,引导他们做好教室卫生,保持物品摆放整齐。这样舒心的班级环境就可以感染到那些情绪波动较大、性格暴躁的学生,让他们的情绪变得缓和,从而能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教师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或文化墙来表扬性格温和、乐于助人、和谐友善的学生,将他们的良好事迹展现出来,同时也展现出校园欺凌的危害性,以此给学生警示作用。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品格教育,开展“友爱记心间”、“语言也有温度”、“宽容之心,让友谊长存”等一系列班会活动,促进学生优良品格养成。
(二)营造良好的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非常深远,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科知识的传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生命成长。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以及生存教育,而不只是依赖在思想品德课程中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从而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善良诚实、正直真诚的优良品质。同时,教师还应该定期组织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明白校园欺凌的严重性,从根源上杜绝暴力事件的发生。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或者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多引入生活元素,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明白同学友谊的重要性,在写作中多引导学生书写关于同学情的作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些数字游戏,多开展集体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团结合作,增加对同学的了解,利于形成良好的同学友谊。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安排学生进行有趣的情境对话,性格开朗的学生与性格内向的学生搭配,学优生与学困生搭配,男生与女生搭配,这样就能让全班学生打成一片,增进同学的友谊。
(三)营造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
家庭和学校是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最重要的两个环境。因此,教师要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一方面向家长询问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以便在班级中进行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教师要给家长灌输正确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告诉家长其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从而配合学生来培养学生。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务必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当着孩子尽量不要出现吵架、斥责等一些言语,尤其是夫妻吵架时要规避孩子,不能给孩子的心灵留下创伤。教师可以利用社交工具与家长保持联系,如微信、QQ等平台,还可以定期开展家长会,重点加强校园欺凌教育,让他们能够积极配合,并在家庭中做到言传身教,教会孩子与人为善,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好孩子。学校开展法制讲座时,也可以邀请家长来学校参观学习,加强家长的法律保护意识,进而能够在家中给孩子灌输法律意识,让孩子明白校园欺凌的危害性以及如何让自己避免校园欺凌的正确处理方法。
结语
校园欺凌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影响极为严重,小学教育阶段要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来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引导他们运用正确的方法来与学生相处,时刻保持一颗积极向上、阳光乐观的心,养成乐于助人、团结友善良好品质,从而获得良好的同学友谊,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恩友,陈胜.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心理学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
[2]李泽宇.中小学校园欺凌治理的事先预防问题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7(25).
[3]朱瑾.校园受欺负学生的心理分析与干预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3).
[4]李爱.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探析[J].教学与管理.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