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布艺画》校本课程的实施对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效果初探
2018-07-21罗雪
罗雪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我校是国际生态学校,尤其重视环保教育,而美术课程是进行环保宣传最直观的学科。基于这些因素,我们设置并开发了《创意布艺画》校本课程。经过4年的教学实践,课程日趋完善,本文主要针对课程实施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进行探讨。
关键词:校本课程 创意布艺画 创造性思维审美
《创意布艺画》课程是我校结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指出的:艺术老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学艺术教育资源,拓展艺术教育的空间,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这一要求,结合本校特点,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
创意布艺画的主要制作方法是以废旧牛仔布料以及服装上的装饰辅料为材料,利用牛仔布深浅不同的颜色和肌理,根据预先设想的草图,剪裁出形状大小合适的块面,拼合成一幅完整的、具有装饰意味的作品。本文将从本课程的实施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所取得的效果进行探寻:
一、巩固基础造型能力
布艺画所用的牛仔布料不像传统画画用的铅笔、水彩笔、油画笔等等,笔触可以非常精细。布料剪细到一定程度,其中的经纬就会散开。所以创作时,不能拘泥于细节,需要不时关注整体效果。这种作品创作及欣赏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意识,打破了中学生過于重视写实的思维。
作品所用到的牛仔布材料,颜色单一,创作时需要利用深浅不一的蓝色,来表现物体的形体、空间,制作过程类似画素描。布艺画看似脱离传统的架上绘画,实则关系密切:素描和速写这些基础造型能力的培养对布艺画的创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布艺画创作的经验也为学生理解形体、空间,学好基础造型打下基础。
二、开发创造性思维能力
上课初期,我们会先就基本的技法进行统一讲解,之后将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如《布形·联想·创意》一课,学生需要根据随机分配到的基础形,经过想象添加,拼合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课程使用的工具开放,创作过程中最难的是思考用何种形式来表现。如某色块是用纯牛仔布拼贴还是牛仔布搭配其它材料?偶然得来的废弃物,能否用在自己的画面中?是用平面方式,还是立体的做法?空间感应该如何表现?这些思考及尝试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好处是持续性的。
黑格尔说:想象是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领域。布艺画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在最具创造性的年纪,创造出让人惊叹的作品,这些经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创造美的热情。
三、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美术新课标指出,“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因此,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只有建立在情感兴趣中的美术课程才能深入人心,也才能作为陶冶审美情趣的媒介。
布艺画使用的是单一的牛仔布材料,利用牛仔布深浅不同的颜色,不同肌理来完成拼贴作品,这要求学生学会巧妙搭配同类色。而同类色的搭配在具体创作中较难把握,处理不好,就只能看到一片蓝色。长期的配色训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审美。
审美的训练,如果只是囿于作品创作与欣赏的范畴,不免狭隘。《创意布艺画》课程所设置的教学内容,以表现校园、家园为主题,创作的素材多是学校生活以及本地的风土人情,学生对于这些都非常熟悉。采风时,带他们感悟老街道、古建筑历经沧桑之后独特的美;发现身边积极生活,乐观向上的居民美。这些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四、培养学生对社会资源整合的能力
《创意布艺画》课程推广之初,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材料。我们将社团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设置组长:一组负责在学校以及周边的红花山公园等地,开展捐献活动,收集牛仔衣物;二组负责将收集到的布料进行清洗、消毒、分类。这些机会给予了学生在社会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的能力。同时社团学生来自全校各个班,由他们为首,能够将“变废为宝、循环再生”的理念扩展到全校。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结语
《创意布艺画》校本课程的开展向观者传达了本校重视生态、重视环保的教育理念,也是对国家课程以及地方课程的一个重要补充。
创意布艺画结合了素描和综合材料的一些特点,画面丰富、生动、质朴、耐看。能够给观者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是对不同艺术门类进行融合的一次尝试,同时也是本校落实三级课程管理、形成完整课程体系的一次尝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S].2002-5-13.
[3]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4]徐晖阳.审美·探究·创造·环保——农村小学“乡土”拼贴画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