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强化师资建设,提升电类学生创新素质

2018-07-21邸志刚贾春荣王静波王嘉伟刘晓悦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23期
关键词:创新素质创新人才

邸志刚 贾春荣 王静波 王嘉伟 刘晓悦

摘 要: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创新人才、提升实践能力。为了切实提升我校电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针对目前创新人才培养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本项目从教学思想、师资队伍、学科竞赛管理着手,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目前学生创新能力表现而言,起到了卓越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人才 学科竞赛管理 创新素质 电类学生

一、研究背景

所谓创新人才,首先要有强烈的求知欲、丰富想象力,其次还要有富于批判和质疑的精神,勇于探索、思考、分析和辨别。我国十八大会议明确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并指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人才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主要从素质培养、人才培养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开展。经过多年的研究,多数学者概括创新人才的丰富内涵,一致认为创新人才的灵魂是修身立德,核心是科学方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中之重。

二、项目研究目标

本项目以现代社会的需求为导向,针对华北理工大学电类学生的创新素质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依托我校目前开展的学科竞赛活动,结合创新实践基地,加强学科竞赛的管理,并通过优化校内创新实践环境,逐步构建可持续化发展的创新素质培养机制,切实提升我校电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三、研究内容

要提升我校电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教学保障,树立创新与实践的教育思想。为此,以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试点,做了以下工作。

(1)现有的教育思想比较固化,过于关注学生的“分数”,从而导致学生走入大学校园所接受的精神就是学好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仍然保留传统教育思想,个性化教学和实践教学存在严重不足。因此,本项目首要工作是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教学保障,树立创新与实践的教育思想。具体措施如下:

①优化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增加创新素质教育课程、提升实践环节比重。以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试点,优化了专业的培养方案,明确提出了“以光电子技术为主,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方向,并构建了光纤传感系统、光电检测系统两大课程体系。

②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素质教育课程、并且提升实践环节比重。如增加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开设了电工电子技术实训、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激光原理与技术实验、光电检测系统实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综合光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单片机系统设计等实践课程。

③对于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实施内容、方法、考核方式等教学环节更新。将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充分引入到大学生的学习和培养过程中,推进以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重视实践、科学问题、较少传统的因袭性教学,树立创新与实践的教育思想。

④此外,对于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实施内容、方法、考核方式等教学环节更新。比如《激光原理与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增加讨论和互动环节,并且对课程考核标准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层次化发展,建立可持续化、分工明确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职能包括竞赛组织与管理、团队组织、创新基地和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指导、考核评定、赛前指导等。师资队伍建设坚持跨学科与专业化相结合、可持續化发展的原则,采取“核心层”加“动态外围”的模式。“核心层”教师负责团队组织、实施管理、主流技术指导、创新平台建设等。“动态外围”教师在全校教师范围内选拔,注重多层次、跨学科及专业性,主要负责完善参赛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技术更新。除此以为,学院还加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把年轻教师安排到相关企业进行专业研修和专业实训,全面提升实践指导能力,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引领和指导。

四、项目成果

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取得的成果如下:

(1)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改革。通过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组织和开展,丰富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内容,并推动相关专业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如本专业《光纤传感技术》、《EDA技术》、《科技文献检索》课程进行了相应的考试改革,《激光原理与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后,获得了我校优质课堂奖及特色课程荣誉称号。

(2)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成效,首先成立了以邸志刚、刘振东、王静波为核心的师资队伍,并实现了对学生的“日常+动态”的管理。其次发展贾春荣、王嘉伟等人为动态外围教师,实现了对学生指导时的技术更新。

(3)促进了学风建设,树立了良好的学风。尤其对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整体学生的学习动力十足,学习热情高涨。电类相关专业的学生近三年的学科竞赛成绩、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及发表论文等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就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13、14级学生来看,考研人数、就业岗位明显上升。

结语

该项目以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及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切实取到了良好的效果。学风建设改良的同时,学生的创新素质及能力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晓芳,贺伟.电气信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70-171.

[2]刘菁华.“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5):149.

[3]杨志军,张澄博.研究型大学精英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03):1-4.

猜你喜欢

创新素质创新人才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功效研究
创新教育在大学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实施
生物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