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时期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2018-07-21王雪松
摘 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创新,使教育形势出现了很大的转变。近些年,中高等教育也掀起了轮番的改革热潮。从中职院校历年的教育形势上看,还是有不少问题出现。笔者将对中职院校教育中暴露的问题作出介绍,提出具体的建议与措施,旨在推动中职院校的健康运转。
关键词:新时期 职业教育管理模式 创新与发展
社会与教育事业得到持续地创新,中职院校怎样壮大自身,这是学校发展必须要处理的现实问题。新形势下,了解中职院校背后的宏观形势,分析实际情况和基本特征,挑选恰当的发展策略和付诸落实,这是职业教育以及中职学校加速自身改革的必然举措。职业教育活动中,我们切不可盲目地训练操作技能,更要有计划地对综合素质作出整体地塑造,为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多道德素养高、优秀的专业或是复合型人才。
一、中职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一)学生基本素质偏低
中职教育刚开始创立之初,将中职教育纳入专业性人才的机构,同时引导群众利用中职教育顺利地就业,这是初衷。实践中,中职教育基本上是招收很多在学校中成绩比较落后、没什么自制力、热情度不高的学生以及社会青年。该种生源环境下,我们无法提升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动性。严重时,管束学生也会耗费教师非常多的精力。学生自身没什么基本素养,教学工作没有办法如期地开展,平时的学习管理毫无保障可言。正由于如此,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中职教育只是低端、低层次的教育,没有办法欣然地接受。素质偏低,该种状况阻碍了中职教育的和谐进展。
(二)学校教学方式单一
区别于普通应试教育,中职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专业素养高、技能娴熟的人才;同时,也可以帮助社会填补技术性人才过度短缺的巨大缺口。然而,我们在中职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很多教师都是选择枯燥、没什么实用价值的理论知识,这就适应不了学生將来的就业需求,也没有办法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或是相关技能,没有办法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自然,中职教育原本的教育追求及其目标也得不到很好地提升。中职教育活动中,实践教育理应为核心的环节,同时也是教学创新中应当切实抓好的事情。作为中职教育体系中的要点,实践活动理应引起中职教育从业人员的关注与信赖。
(三)学生心理情况复杂
接受中职教育的那些学生,区别于普通应试教育。中职学生没什么很好的自控、学习能力,很多方面都没有办法和其他学生相比。在学习专业知识或是技能时,他们也会碰到不小的难题。中职教育实践中,教师很少会考虑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也未提供倾向性导向。如此,学生们的内心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且仍在持续增加。该背景下,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相当大,长期的积累阻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严重时,还将诱发各种恶性事件。
二、新时期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一)实现教育管理模式创新,制度创新要先行
中职学校的身上肩负着培育技术性、实用型人才的伟大职责。若要对教育模式作出持续创新,打开职业教育的全新格局,我们应当想尽各种办法提出恰当的举措,找到新的方向和思路。总而言之,要抓好制度创新。因为只有制度创新,才能帮助职业学校更好地优化管理模式,迎接时代带来的新挑战和新变化。根据前沿的管理模式,将教育水平维持在新的局面上。促进制度创新,领导阶层第一步要懂得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唯有抓好制度创新,中职学校今后的发展走向才能满足先进生产力、文化未来的方向和变化需求。解放思想,要求职业教育必须要直面市场和生产力,要考虑到市场到底需要哪种类型的人才,让师生可以更精准地把控就业市场以及新兴产业。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对职业、普通高等教育二者的差距有所认知,了解并接受职校、普通高校毕业生在能力水平、知识结构上表现的不同。在校期间,提醒学生多弥补该种差距,培育潜力更大的毕业生。
(二)强化职业素质教学管理
中职教育注重于技能教育,这也是职教从业者们的共通认知。然而,中职教育毕竟不能和职业培训机构划等号。在中职教育教学的眼前,还有多重教育任务以及使命要去承担和执行。职业教育除了要为社会培育和输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外,同时也应当保证该类专业人才拥有先进的文化品位,具备超强的思想品质。让全体中职学生可以成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者和推动者。对学生实施职业教育时,我们切不可盲目地训练操作技能,更要有计划地对综合素质作出整体地塑造,为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更多道德素养高、优秀的专业或是复合型人才。
中职教育活动中,操作技能培训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整个经历可能比较复杂。实际上,这是由中职教育自身的特点来决定。对技能操作培训而言,工厂企业大概在几个月内就能够完成。然而,职业学校要耗费数年时间。职业教育输送的专业人才除了可以了解操作技能外,也应当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要有合格的心理素养、道德理念以及职业操守。中职教育教学工作中,为达成预期的教育目标,有必要对教学硬、软件作出全面地升级,要对师资力量作出优化升级,创设更为和谐、友善的教学环境。为增强实践品质和操作技能,学校除了要完善内部的实训基地外,同时也应当和工厂企业之间保持沟通、合作,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战机会,对增强全面技能也有不小的益处。
结语
新形势下,中职学校被赋予了崇高的使命和历史职责。同时,它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要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合格的劳动者。唯有深化变革、自主创新,抓好时代的良机,注重自身改革,转变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才能拥有优质、特色的办学质量。我们始终坚信:教育部对于当代中职教育相当的注重,我们在今后还将攻克各种难关和矛盾,在教学改革与创新中处理好上述问题,推动中职教育事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5(31):16-19.
[2]顾建军.试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转变[J].教育与职业,2006(8):5-7.
[3]鲁艳华.中职院校课程改革策略组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6):28.
作者简介:王雪松(1968.11-),男,汉族,籍贯:吉林省长春市,职称: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