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教育课的教学问题与对策
2018-07-21梁燕
梁燕
摘 要:在我国的经济新形势下,提出了“工匠精神”这一新理念。由此作为培育社会新人才的各个高校,也就肩负了教育的新任务,在培养高素质的、有技能的全面发展学生过程中,还要开设工匠精神教育课,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并且让工匠精神教育课在学生的日常教学中普及。
关键词:工匠精神 问题 对策
一、开设工匠精神教育课对于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的“工匠精神”历史悠久,工匠精神指的是有能力的工匠他们自身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坚持不懈,吃苦耐劳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我国的四大发明足以证明这一点。由此,古代中国的许多技术至今都受到现代人的惊叹。即便是在建国后的那段时期,条件艰苦和缺乏先进的技术,凭借着“工匠精神”,我国仍旧创造了不少奇迹。例如原子弹、导弹等强军强国的武器,“神舟飞船”上天,“蛟龙号”下水。由此可见“工匠精神”的力量之大,以及开始工匠精神教育科对于技工类院校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工匠精神”是我国技工人才培养的精神核心,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强调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强调了企业应该培养工匠精神,而企业工作人员的来源都来自于学校,尤其是职业学校。因此对于学生的管理就要做到有具体的标准,高质量的培养现代高素质人才。缺乏“工匠精神”的人才是现在企业发展中的一大难题,这还阻碍了企业向新的领域进行开拓和发展。所以要培养细心、专业以及严谨的技术人才。
二、工匠精神教育课在技工院校中的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的工业起步较晚,因此部分技工院校对学生的工匠知识全方位、全面性教育有所滞后。由此,目前技工院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工匠精神教师师资力量欠缺。所以在对于学生的精神教育方面有所忽略,也不能够全方面的让学生学习,学生也缺乏对于工匠精神知识以及实时相关信息的更新。
(2)学校的课时安排不够。学校课时安排更多倾向于专业实践、实操课程,学生早早的进入到专业实操技能的学习与强化中,对于一些精神素质的理论知识储备不够,实际工作中企业会感到所选入的学生技术能过关但往往对学生思想动态管理困难,学生思想情绪波动较大,同时也会造成企业的人员流失率较高。在学生的眼中逐渐形成只要学技术,精神不重要,学校也就很难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进行规范管理。
三、解析“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就是追求产品的高质量,呈现出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追求精益求精。对于产品的质量有一种执着精神,具有完美主义的特点,即使产品的质量只差0.1%,也要努力继续讲产品的质量提高到只差0.01%,有一种不断进取、不断提高的精神。
(2)关注每一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关乎着产品最终的质量,由此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注重每一细节。
(3)具备严谨的态度。无论是产品的生产以及完成后的检测,都要严格把关,认真对待每一件产品的生产。
(4)有坚持到底的精神。一件好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都是要花费大量精力的,其中还不免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有足够的耐心应对问题,有耐心不断打磨一件产品,坚持到底。
(5)有敬业精神。要有热爱自己工作的精神,对待工作态度端正,能够吃苦耐劳。
四、如何开展工匠精神教育课
1.技工院校教育学生的特点分析
技工教育下的学生都会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就业。因此,学校要对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重视,尤其是再技能方面學习有优势,并且对有理想的学生,会通过对学生的日常教学与管理,给予他们发展的机遇。培养学生的技能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换而言之,学生要想能够认真的学习一门技术,首先就要对于这门技术有兴趣,有一定的热情。学校就需要让学生透明的了解一门技术,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让他们了解这么技术的发展趋势和优势。
但是,职业学校学生有学习目标不明确,信心不足、精神空虚、前途渺茫;把过剩的精力放在“人际交往”上;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学生的价值观偏向模糊、摇摆、模棱两可,自我意识不够健全等特点,所以部分家庭对于技工教育存在一定的误解,所以要向学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了解清楚,技工教育并不代表不需要学习理论,而是通过因材施教,结合工匠精神,开拓自己的未来,也能够给技工教育下的工匠精神培养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2.健全、更新技工院校的日常教学机制
在教学中,学校可以和一些企业进行合作,或者直接给予企业办学机会,让它们也成立一些技工教育培训机构,企业在对学生教育熏陶时也融入工匠精神,将企业中优秀员工的工作作风、优秀事例或成功案例植入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工匠精神,感受工匠精神对一个成功的工匠人的重要性,这样培养的人才更有重点和方向,企业也能够在提高生产质量的同时,为自己的内部发展提供稳定高素质人才,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遇到的人才缺乏瓶颈期。学校在工匠精神教育课开展时可转换思路,将工匠精神教育课直接转换成实践课的新形式,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工匠精神,培养以及学习工匠精神。也能够让学生受到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熏陶,让他们了解提高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后,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自觉积极的学习。
3.向工业发达国家借鉴教学经验
工匠精神的典型西方代表就是瑞士的钟表生产,在每一道工序上都是精益求精,这也就使得瑞士在钟表行业的生产中闻名世界。西方的技工教育中开设了工匠思想理论教育课。所以我们也可以在开展工匠精神教育课上借鉴西方的思想教学的成功经验,让学生在思想上逐渐养成工匠精神的意识。
结语
本文主要是对于工匠精神教育课的教学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究。“工匠精神”并不是现今时代的产物,早在古代就存在,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工匠精神关乎着一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有需要发展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在发展工匠精神中,相应的也存在一些要求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的是更好的对技工院校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能够传承工匠精神,为社会和企业的发展献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2]王文明.从《道德经》中寻找企业基业长青之路[J].文化管理,2012(10).
[3]姜琪.中国古代家具工匠发展研究初探[J].消费市场,家具专版,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