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学生之错
2018-07-21曾庚喜
曾庚喜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解题方法来进行教学,妥善对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模式在日常课程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本文从教师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解题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具体实例加以分析,旨在给教师的数学教学方法提供指导。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生错误 解题教学
小学数学是形成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创新能力的基础性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学生具备运用多种思维和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小学数学的解题教学时,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要有充分的耐心,善于运用引导的方法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提高解题的正确率,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解题能力。[1]
一、树立学生解题自信心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阶段,需要教师的关怀。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多注意对学生的正确回答和进步表现加以表扬和鼓励,学生在受到肯定后,会提高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树立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和课下的学习表现,在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思路错误或答案错误时,应该耐心的指出学生犯错的地方,并向学生告知出错的原因,对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创新思维应当加以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对自身的学习能力有信心。正确解题的前提条件是准确理解题意,教师在进行解题教学时,要采取启发性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审题,让他们及时找到解题的方向。[2]
例如,教师在讲解应用题“学生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35人参加比赛,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三年级2倍,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的总人数多15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有多少人?”教师应首先让学生找到题中所包含的数量个数,在学生回答正确之后,应给与表扬,接着让学生思考其中哪两个变量之间有着直接联系。学生在找出三年级和四年级人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后,教师再提出这两个数量关系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列出乘法公式:35×2=70(人)。老师接着引导学生:已得出四年级有70人参加比赛,那么还有哪两个数两之间存在关系呢?根据已算出数字,可得到出三四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呢?学生再进行第二次列式:70+35=105(人),接着问:已知三年级和四年级的人数,五年级参加人数比三四年级参加总人数多15人,那么本题答案五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是多少呢?在这样一步步的推导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能够得出五年级参加比赛的人数是:105+15=120(人)。在此过程中,若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或思路错误,应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3]
二、深入分析题目条件,形成学生的解题思路
小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难以注意并解决潜在性的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解析题目时,要适当点明问题中隐含的重要条件,引导学生对问题中需要经过推导得出的条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注意到其中所包含的数学信息,找出解题的入口和技巧。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在讲解应用题内容时,首先要指引学生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形成学生在解应用题时首先归纳出题目所给出的关键信息和数字关系的意识,学会搜寻题目中的有价值的自安息,从而得到正确的解答。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应用题题教学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积累情况和教学需求对于相关问题进行改编、删减,以达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应用题“2022年冬奥会将要在北京,外国游客到北京旅游的数量不断增加,2015年如今到北京旅游的人数是362.9万人次,2016年入境到北京旅游的人数是390.3万人次,2016年入境到北京旅游的人数比2015年多百分之几?”时,首先应带领学生仔细阅读题目,着重注意所给出的条件,2015年到北京旅游的人数和2016年到北京旅游的人数。接下来让学生自己计算2016年入境到北京旅游的人数与2015年入境到北京旅游的人数相比多出的数值,然后再进一步计算这一差值在2015年入境至北京旅游的人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列出算式:(390.3-362.9)÷362.9×100%=8%的答案。若学生在此过程中出现计算错误,教师应细心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哪一步计算错误。这样,在教师长期的指导训练中下,学生能够逐步培养分析条件、建立数学联系的意识和能力。
三、构建解题框架,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师在教授学生解题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在每次解题教学完成后对解题思路、步骤以及框架进行总结和复习,并在下次课堂中进行适当回顾、应用,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充分理解审题过程、解题思路、解题步骤,从而在以后遇到应用题时,能够用已形成的解题方法和框架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多种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
例如,教师在对“一列客车以每小时行8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丛乙站开往甲站,经过3.5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站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在讲解这一题目之后,应该让学生全面分析“(80+60)×3.5=490”这一式子得出的过程之后再对此类题型的解题框架进行总结。学生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会在不断的错误中进行探寻和思考,最终找到解题的技巧,提高解题正确率和学习效率。
结语
小學数学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要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和解题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善于引导学生找到解题入口,在全面分析题目有效条件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解题,并将解题技巧进行发散、创新,将其运用到其它类似题目中,提高解题效率。与此同时,通过对解题框架的构建和复习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在对应的练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魏雪峰,崔光佐,钟靓茹. 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解题策略认知模拟及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 2016(04).
[2]许占辉.开拓解题途径 活跃解题思维——浅谈小学数学一题多解教学策略[J]. 学周刊. 2015(36).
[3] 徐美珠. 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中自我监控能力的调查与研究[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