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升教师区角材料的配置能力
2018-07-21陈凤
陈凤
区角游戏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材料是开展区角活动的物质媒介,是幼儿建构知识的托,所以材料的配置、投放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将直接影响到幼儿能否主动参与的兴致以及能力的提升。在区角游戏中幼儿主要是通過操作、摆弄材料来感知和获取知识的,所以区角中的材料,是幼儿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孩子们依靠材料为载体,在与材料互动与客体互动中发展,因此材料的提供很重要。然而,作为教师应如何提升自己在区角材料上的配置能力呢?
一、材料配置要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教师应充分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即教师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动脑,调动幼儿自觉的能动性,启发幼儿思维。每个孩子都是个独立的个体,不论孩子多大,懂得多少,他们都应享有与其心智成熟程度相适应的自由权利,教师不能以孩子还小为借口,来剥夺他们应有的自由和权力,让幼儿在老师的操纵下表现“主体”。应把幼儿作为发展中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尊重他们的情感、思想,与他们平等地交流、互动。教师在配置材料时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和建议,与幼儿共同准备,让其参与材料的投放。
二、材料置配要以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为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探索、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为幼儿配置材料时,教师应紧紧围绕幼儿的实际需要、学习兴趣和游戏的目标三方面来配置;提供的材料要不断变化,以便构建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的吸引幼儿;注意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多功能性等,符合阶段目标、年龄特点,引起幼儿游戏的欲望。在投放操作材料时教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选择。例如,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直观为主,配置的材料要设置逼真的情境,吸引幼儿参与;同主题的材料,数量要多,以满足幼儿平行游戏的特点。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材料的数量一定要充足,以保证幼儿进行多种选择和组合。大班幼儿的探究观察能力、经验迁移能力、情绪控制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可以直接投入操作的材料,再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发现问题。
三、材料配置应体现层次性和探索性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和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对事物的认知理解是通过他们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操作探索为幼儿学习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机会,为幼儿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幼儿获得成功创造了条件。探索是一个使幼儿思维活跃、激发灵感发挥创造性的过程;是一个更加尊重幼儿个体差异、重视幼儿自主性的过程;是一个重在帮助幼儿理解而非让幼儿机械练习、记忆的过程;是一个结果开放、尊重多样性、尊重个性的过程。那些能留给幼儿更多操作空间和创造空间的“半成品”最具有探究性。因为,相对于“成品”来说,“半成品”能够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动手、动脑的机会;而相对于“原材料”来说,“半成品”又蕴含了一定的线索,可以引导幼儿完成自己的作品,它适应对客观世界缺乏经验的幼儿的水平。因而,要体现探究性和幼儿发展的差异性,教师就应该在制作“半成品”上下功夫,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以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让他们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发展。
四、材料配置要循序渐进,注重幼儿个体差异
幼儿的个体发展水平不同,对材料的需求也不同,教师配置时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并且特别要关注两类幼儿:一是外向、活泼、探究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二是内向、不愿交流表达,探究能力较弱的幼儿。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多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材料,鼓励他们用多种方式去组合材料,去改变已有的操作材料,让简单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则要多观察、倾听、鼓励,随时了解幼儿的需要,在恰当的时候及时提供所需材料和帮助。
幼儿的生活经验会随着探究不断提高,教师配置投放材料时要循序渐进,以满足幼儿不断提高的操作需求。例如,在科探区为了让幼儿掌握“平衡”的概念和实现平衡的条件,我们分阶段投放材料。在自由探索阶段投放了不倒翁、独脚椅、会站的纸条、空瓶、纸板等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什么是“平衡”;在定向探索阶段投放了大蒜瓣、牙签、圆底药盒、锡箔纸、硬纸板、橡皮泥、各种瓶盖、夹子等材料,让幼儿探索怎样让物体实现平衡。这种循序渐进提供材料,让幼儿的探索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最终从探索和操作活动中“平衡”相关经验。
五、材料配置要适量、适度
在区角游戏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在区角操作与探索的情况,随时关注配置的材料是否适量、适度:材料太少,幼儿无法游戏;材料太多,则会占去了幼儿的游戏空间,容易使幼儿刺激过度,过于兴奋,导致他们忙于频繁更换材料而不能专注于一种有效的活动。一般情况下,小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阶段,教师投放材料额数量要与幼儿人数相当,便于每个幼儿模仿和操作;对于中班幼儿,教师要投放相同种类的不同材料;大班则应将不同种类的材料混合投放,数量则要根据情况随时调整。同时教师也要观察配置的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区角活动,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特征,选择和投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并引导幼儿通过主动探索、交流讨论自主建构多种经验,培养主动获得经验的能力。在区角配置材料时,教师既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要兼顾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既要做到趣味和操作性的统一,又要注意投放时的适量和适度,以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促使幼儿更主动的到区角进行操作与探索,从而提高幼儿多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