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行为素养教育的典型案例及对策思考
2018-07-21黄玉芬
黄玉芬
摘 要:在2014年教育部研制引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内容,目的就是统筹推进立德树人工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果不从小培养其行为素养,那么就无法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生 行为素养 培养
小学正是孩子们身体和心智成长的阶段,不仅能够培育其道德素质、心理以及促进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还是树立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素养过程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校应该加强行为素养方面的教育,在引导和熏陶环境下使小学生不断发展和进步。
一、小学生行为素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在的教育中,小学生的行为举动总会在不注意的时间出现一些异常,这和最初的期望效果正好相反,使得教育变得循环反复但是效果却不高,观察目前小学生的行为表现中还存在着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例如,教师们每天都在宣扬不要乱丢垃圾,可是还是有一些学生随处丢弃垃圾,无法长时间保持不随意丢弃的习惯,学生们总是在老师讲过以后就忘记,无论在校园还是班级中都会发现有纸屑或者垃圾,尤其是中午上学或者下午放学时,因为教师们都不在了,学生们在没有教师的监督时,就会将在学校门口购买的零食或者从家带来的零食吃完后随意丢弃,这就是把他们的思想放松后的状态,这种自由的状态下导致的现象存在于很多学校,但着并不能说明是教师的工作没有落实到位,也不能说学生的行为习惯还未养成,而是二者都需要进行完善[1]。
对于小学生来说,每天大多数时光都是在校园中进行的,所以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和素质教育也基本都是在学校内完成的,正常来说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应该与自身形象一致,可是事实却与这处处冲突,对此,我们就要考虑学生除了学校以外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影响其行为素养,这个地方就是学生的家庭教育。
学生的家庭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同时也有一定的权威性和针对性,常言道:孩子们的第一人教师是父母,学校开展教学的保障正是家庭,有很多孩子在上学时表现出的良好习惯大多数都是由父母培养的,然后通过在学校的学习使其行为素养逐渐成型并加以强化,而且学生们在学校所学和养成的习惯也会在家庭中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学生在学校习得的习惯与在家里接收到的完全不同,就会导致学生不知所措,最终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家长有时也因为工作忙抽不出足够的时间来与孩子进行沟通,也不愿意听孩子今天在学校都学到了什么,家庭沟通形同虚设,学生无法通过家长对其进行指导,,使得学生的行为习惯无法在家中进行锻炼,失去了通过家庭教育对学生进行启蒙的机会。
二、如何引导小学生养成行为素养
1.通过教师资源
教师应该向学生展示良好的形象,坚持约束自身,言传身教。学校也应该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礼仪、礼貌、礼节等,让教师充分意识到提高学生的习惯素质可以加快学校德育建设的脚步,同时教室也可以定期举办各种才艺晚会,让学生们通过观看老师的才艺表演,激发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想法,这样的校园氛围可以调节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还能正确规范学生的行为,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素质。
2.发挥组织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展开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来充实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强学生们的行动能力,培养学生们的文明行为。活动形式多样化,例如在“三八”婦女节的时候倡导学生们给母亲一个惊喜、清明节时举办“缅怀先烈”活动;五月份举办弘扬“五四”精神活动;六月份举办“我们共同过六一”活动;七月份举行“党,您生日快乐”的教育活动;九月份开展“向我们最爱的人致敬”的教师节活动;十月份举办“爱祖国 庆国庆”活动。还有一些焦点事件和国内外时事都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探索能力[2]。
同时,小学生虽然可以做到熟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但是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很难达到此标准,学生们若想拥有良好的行为素养,必须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加强锻炼。班级值日情况、红领巾监督岗、班级轮流参加学校管理等都为学生提供体验行为差距的机会,让学生们能够发自内心的参与进去,从而培养自身行为习惯。
3.家校合作
为了能够合理并全面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力量,让家庭和学校联系更加紧密,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同学生家长沟通,不断加强了解和家校合作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从根本上做到家校合育。例如,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如图所示,邀请家长进入课堂,与学生们共同聆听老师上课所讲内容,观察孩子们的表现,教师也会向家长展示学生们在学校学习到的行为素养,在课后,老师与家长应该进行交流,就孩子们最近的情况进行分析,制定下一步的教育目标,使得孩子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中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使学生们的行为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结语
学校是学生们学习知识和培养行为素养的最佳地点,小学生由于年龄较低,未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容易做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错误,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学生,切忌责备和说教,应该让学生自己了解什么是良好的行为素养,并且能够让其在生活中坚持下去,家长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不要疏忽对孩子的关心,应该多注意孩子们的个人行为素养的培养,不应该把目光都集中在孩子的成绩方面,教师与家长之间要有良好的沟通,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给予纠正,让小学生的行为素养得到正确的培养,将来成为社会所需的全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春花.借养成教育促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22(11):94.
[2]夏斌.学习引导 熏陶并举——关于小学生行为素养养成的思考[J].教书育人,2014,16(1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