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研究
2018-07-20李金
李金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效果。方法:收治甲状腺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切除术治疗,试验组给予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试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 甲状腺瘤;改良小切口手术;临床效果
甲状腺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疾病,该疾病多发于<40岁的女性群体,患者若在患病早期进行治疗,则将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本文将重点对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资料与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甲状腺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28~39岁,平均(33.2±4.8)岁。试验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27~40岁,平均(33.6±5.1)岁。告知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此次研究的目的与方法,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此实验经伦理委员会同意。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录入至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之间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甲状腺瘤的影像学检查(彩超、CT、MRI)和术前粗针穿刺或术后病理检查标准;②未患有其他严重的心、肝、肾等合并症。
排除标准:①患者家属不同意此次研究目的与方式;②患有其他恶性肿瘤或者严重的合并症;③甲状腺腺瘤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方法:①对照组予以传统的切除术治疗:在颈前部左胸锁关节上方约2cm位置做横切口,使其两端分别至胸锁乳突肌外缘部,使用高频电刀将颈前筋膜与颈阔肌间的结缔组织进行钝性游离,切开颈白线,显露甲状腺,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手术。术后在患者体内留置引流管进行引流,并对切口进行缝合与加压,最后对切口处进行严格消毒。②试验组予以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头颈微向前伸,选择胸骨切迹上2cm处沿皮肤的横纹做弧形切口,长度3—5cm,并于切口处注射15mL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之后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充分游离皮瓣,上缘至甲状软骨,下缘稍加游离,沿甲状软骨到胸骨上窝纵行切开其颈白线,显露甲状腺,在甲状腺的真假包膜之间进行钝锐结合分离,到达甲状腺的上下极和外侧,使甲状腺腺体与周围组织分离充分,促使肿瘤得到充分显露,提起腺瘤,以7号线大圆针进行贯穿缝合,并将瘤体彻底切除,之后使用0号羊肠线对甲状腺残面进行有效缝合。术中不可切除过多甲状腺组织,以预防术后出现甲状腺功能下降,同时应避免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术野彻底止血后逐层缝合关闭切口,实施加压包扎。
观察指标:①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大小、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因素进行比较。②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包括术后出血、神经损伤、低钙抽搐、声音嘶哑等。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后随访12个月,对照组的手术切口明显长于试验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后随访12个月,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甲状腺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2]。手术方式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切口处会留有较大瘢痕而影响美观,特别是对于女性患者而言,更是对其心理造成较大影响。同时该种手术方式需要切开横断颈前肌群、颈阔肌、甲状腺与皮下组织,将会对机体造成较大的损伤[3],导致颈部皮肤与颈阔肌、颈前肌群、甲状腺各层粘连[4],为有效避免上述不良状况的发生,需要采用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临床中多使用改良小切口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此种方式对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了较大改进与完善,主要体现于切口的长度变短,术中出血量大幅度降低,并且经过对患者12个月的随访后发现,出现术后继发出血的情况少,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对于女性患者而言,切口长度较短,愈合后不会影响自身的美观;同时使用该种手术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术后出血、神经损伤、低钙抽搐、聲音嘶哑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使患者承受额外病痛,对患者形成较大程度的保护。除此之外,该种手术方式无需对颈前浅静脉进行缝扎,也无需切开横断颈前肌群、颈阔肌、甲状腺,因而有效降低了对机体的损伤,减少切口上部的局部组织由于血液回流受限而出现肿胀,可促进切口愈合,同时也避免了颈部皮肤、肌肉和甲状腺各层粘连,不会对颈前肌肉运动功能产生影响。然而运用此种手术方式时需要手术操作者技术娴熟,仔细操作,熟悉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和甲状旁腺的解剖、变异,可减少术中多余的分离操作,减少创面;避免对正常甲状腺组织切除过多;是预防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损伤的有效方法。由于改良小切口手术切口小,所以选择患者时应遵循甲状腺肿块<4cm。在手术过后,需要为患者使用甲状腺素,以此来促进伤口的愈合,恢复甲状腺的正常功能[5]。依据本项研究结果可知,使用改良小切口手术的方式后,切口长度明显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提示改良小切口手术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的优势;依据刘习庚等人关于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研究的结果可知[6],患者术中出血量(12.70±1.30)mL,并发症的发生率仅3.00%,住院时间与手术时间在较大程度上缩短,主要原因在于改良后的手术方式简化了手术过程,并且使得切口的长度变小,因而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恢复时间,同时通过术后常规使用甲状腺素,使得甲状腺功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总之,本文认为相比于传统的甲状腺瘤切除术,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l]雒红军.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2014,34(10):65-66.
[2]曾新忠.比较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6):60-60.
[3]林元沛,李艳,王楚华,等.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3):299-300.
[4]严景辉,韦文,邹凤,等.改进的甲状腺肿瘤微创腺叶切除术与常规手术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2:272-273.
[5]王前宏.改良小切口手术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3):184-185.
[6]刘习庚,张海才,夏德明.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2):1282-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