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等中药对脂代谢影响的探索
2018-07-20张冀莎宋颖星
张冀莎 宋颖星
摘要 由于全球社會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变化,肥胖、糖脂代谢紊乱的发病率呈现急剧上升趋势。21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医学的交流与再认识,从发病源头入手遏制代谢紊乱的形成被放在代谢类疾病防治的首位,探索中药对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关键词 脂代谢;荷叶;中药
脂质代谢紊乱是代谢类疾病中常见的一种血脂异常现象,临床主要表现为肥胖(以腹式肥胖为主)、高脂血症「甘油三酯(TG)升高、低高密度胆固醇(HDL-C)、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升高」等。血脂含量高低受年龄、性别、脂质代谢功能、遗传因素、精神活动和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处于动态平衡。正常情况下,大部分血脂可由动脉内膜渗入动脉壁,再由动脉外膜的淋巴管排出,所以不至于沉积在动脉壁上。正常人空腹浓度值:甘油三酯20~110mg/100mL,胆固醇及其酯110~220mg/l00mL(其中胆固醇酯占70%~75%)。临床上所称的高脂血症,主要是指胆固醇220~230mg/100mL,甘油三酯>130~150m~100mL的人群[1]。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现代人不良生活方式使肥胖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疾病,肥胖人群中高脂血症的检出率23%~40%,远远高于普通人群[2]。高热量的饮食摄入导致机体将过剩的能量转化为脂肪组织储存在体内,从而导致肥胖状态。脂肪组织能贮存能量,同时,也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分泌许多脂肪细胞因子,如瘦素、抵抗素、TNF-α、IL-6等[3]。而机体为了缓解肥胖的发生,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和自主神经系统会被激活,使机体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类固醇激素诱导前脂肪细胞分化,导致白色脂肪组织进一步生长,从而加剧肥胖的发生,在这一恶性循环中,两者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肥胖人群常存在着脂质代谢紊乱,其干预以综合性个性化治疗为主,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以及药物干预[4-6]。现在临床上常用的降脂西药多为胆酸螯合剂等。但因其作用单一,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容易复发,且考虑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医疗卫生投入以及传统用药观念,药物成本及西药不良反应是影响其使用的主要障碍。种种因素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放在天然药物上,尤其是在传统中草药的研究上[7]。经济有效、安全可靠的中医药成为近年来研究脂代谢紊乱、肥胖治疗的热点之一。
中医学者认为糖脂代谢紊乱、肥胖等代谢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受生活方式的影响,与饮食、情志、房劳、药石所伤等不良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其理论认为现代人不良生活方式,如膏粱厚味等,导致三焦功能失司,水液代谢失常,浊气壅滞而生湿浊、痰湿;久坐少动又使气机郁滞;忧思烦劳过度,可伤肝犯脾,致脾气滞结,或脾气内耗。并根据这一发病理论,提出了消膏转浊、开郁清胃、健脾化湿、清热通便、活血化瘀、消食化症等一系列治则、治法。同时强调和研究了作为病理产物的“浊毒”“痰湿”“湿热”“痰瘀”在其发病及并发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8-10]。
现代实验室研究中常用的降低胆固醇为主的中药有泽泻、柴胡、荷叶等;降甘油三酯的中药有黄芩、黄连、甘草等[11]。在所研究的中药中能起到降脂作用的有效成分为皂苷类成分、生物碱类成分等。基本有抑制外源性脂质吸收、内源性脂质合成以及影响血脂的分布、转运与排泄等[12]。中药因为不良反应少,多靶点多路径的特点,在降脂方面受到青睐,尤其在药食同源,食疗药膳方面有必要深入研究。
设想选用药食同源的中药荷叶、玉米须等,通过动物实验及相关药效学药理学分析,研究药物中有效成分对肥胖小鼠脂质紊乱的调节作用及作用机制。探寻对现代社会因肥膏厚腻等原因造成的肥胖、脂质紊乱等相关代谢类疾病的日常保健方法。
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叶,传统医学认为,荷叶具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之功效[13-15]。能产生降脂作用的成分主要为生物碱。玉米须是禾本科植物玉米的干燥花丝和柱头。玉米须具有平肝利胆、利尿消肿作用[16],主要含有黄酮类、多糖类、甾醇类等活性成分。其降血脂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17-21]。
参考文献
[1]张勇,尚德静.李庆伟.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04,27(2):201-204
[2]Cianflone K.Xia Z,Chen LY.Critical reviewof acylamm-stimulating protein physologyin humans and roclents[J].Biochim BiophysActa,2003.1609:127-143.
[3]Wisse BE.The inflammatory syndrome:therole of adioose tisslle cvtokines in metabolicdisorders linked to obesity[J].J Am SocNephrol.2004,15(11):2792-2800
[4]Mann S,Beedie C,Balducci S,et al.Changesin Insulin Sensitwity in Response toDifferent Modalities if Exercise:a review ofthe evidence[J].Diahetes Metah Res Rev,2013.15:2488.
[5]Cin H,Demeaux JL, Crelaud A,et al.Observation of the Lmg-term effects oflifestvle intervention during balneotherapyin metaholic syndrome[J].Therapie,2013:68(3):163-167.
[6]Uysal Y,Wolters B,Knop C,et al.Componentsof the metaholic svndrome are negativepredicors of weight loss in ohese,children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J].ClinNutr,2013,18:5261-5614.
[71李曼.王欣,李晓梅,等.中药调节血脂研究现状[J].医学综述,2010,16(2):1889-1892.
[18]马伯艳,张福利.田旭升,等.从脾胃内伤、痰湿瘀热论治代谢综合征[J].中医药学报,2010,38(6):1.
[9]李步满,吴深涛.糖尿病性脂代谢紊乱的中医分型论治研究进展[J].第九次全国中医糖尿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10]全小林,柳红芳.糖尿病早期“六郁”病机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7):449.
[11]王海峰,吴修富.中药降脂作用探讨[J].社区医学杂志,2004,2(1):60-61.
[12]刘浩然,田育望.中药降脂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概述[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8(12):742-744.
[13]张明发,沈雅琴.薏苡仁的降糖降脂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执业药师(合理用药),2011,8(3):12-15.
[14]朱兰成,李伟.荷叶总生物碱提取物对高血脂大鼠调节血脂作用研究[J].黑龙江医药,2010,23(3):363-364.
[15]胡榴燕.荷叶的功能成分提取测定及药用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1):678-679.
[16]张慧恩,许德平.玉米须黄酮类成分的研究[J].中药材,2007,30(2):164-166.
[17]赵骏,高岚,齐召朋.荷叶总生物碱及其盐的提取和降脂作用的比較[J].中国·天津第四届国际中医学药学术交流会议,2004,317-318.
[18]赵冕,刘传水,尹天鹏等.滇产玉米须化学成分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3,25(6):846-850.
[19]刘传水,太志刚,李爱梅,等.云南产玉米须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23(6):1041-1044.
[20]单喜臣,关宏,王金兰,等.玉米须的化学成分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6):33-34.
[21]陈耀章,马琴国.等.玉米须降糖、降压、降脂、保肝作用研究[J].中医研究,2014,27(3):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