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7-20黄代征

关键词:小发明创新能力意识

黄代征

【摘要】 創造性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6-190-01

0

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创新中取得发展和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地完善与提升,于是,大力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就成了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学校教育义不容辞地要担负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的责任。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无疑要承担创新教育的重任。因此,更新教育观念,破旧立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构建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

教育民主和创造教育密不可分,创造人才的成长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有赖于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的长期陶冶和熏染。只有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人才会有人格的自由和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会有创造潜能的迸发。因此,教师要彻底更新教育观念,与学生建立起融洽的朋友关系,理解和尊重学生,尤其对一些经常受挫的孩子,更要与他们平等相处,对他们提出或者回答的问题,哪怕是片面的都不冷落,不讽刺,要给予鼓励和热情的帮助,创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启发他们积极思维的潜能,帮助他们把握问题的核心,逐渐提高思维的正确率,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契机。这样持之以恒,老师和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和谐思维情景,使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以身作则,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以自身的创新人格来影响、培育和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如何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加强自身修炼,注重新知识的获取和累积,改变和创新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提高对新生事物和技术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将培养学生个性与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以适应当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和发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整体素质提高的要求。

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正如足球运动员的射门意识,没有旺盛的射门意识,他便无从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时机,也就不能破门得分。因此我们应改变过去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采取“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方式。每当遇到问题时,要活跃孩子们的思维方法鼓励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思考解决审视问题,发挥联想的作用,训练学生时把不同对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能力。教会大家解决问题时,重视的不是“唯一”而是乐意把握“所有”。爱因斯坦说:“如果让一位普通人在一个干草堆里找一根针,那个人在找到一根针时会停下来;而我会把整个草堆翻开,把可能散落在草堆里的针全部找出来。”墨守陈规的思维只能指导重复操作,我们应引导学生摒弃那种依赖相同程序解答各种问题的保守做法,鼓励学生树立“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冲破创造发明不可攀登的思维定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欲望呢?方法当然很多。我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

四、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着的可以用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因素,训练其创新能力。

五、在总结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过这样的论断“: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需要感到自浅谈引导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总结评价时,要突出做好学生有创新表现的总结评价,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对“创新”的实现者要恰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用鼓励性的语言,或热烈的掌声,或赞许的目光,使学生充分品尝获得成功的快乐。同时,还要根据“创新”的不同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对那些与创新无缘的学生,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在教学中要从他们错误的回答甚至是荒唐的回答和思维中寻找出一定的思路和新意,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以保护这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尊心,产生进取、创新的动力。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外活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主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大胆实践,使他们在实践中接受锻炼。语文要结合教学实际,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演讲、调查、课外阅读、社会服务等活动,尽可能让学生展开思维翅膀,通过动手、动脑,从中受到启发、激励,产生灵感,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让学生平时利用课余时间搞一些小发明,并把发明的过程写成小论文,到了作文课时,让学生把自己的小发明、小论文都拿来,大家交流、讨论。教师也应参与其中,多多表扬他们,另外给那些在小发明制作上有些毛病的地方给予指导。要善于用启发性的语言,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和期望,如:“把这个地方这么变一下,你看好不好?”给那些在写制作小发明论文上出现问题的学生加以指点,如:“你的这个程序与那个程序交换一下,你看这样是不是符合小论文格式呢?”总之,教师在这些课外活动中要注意及时引导、启发、点拔、表扬学生的创新。

总之,老师要启发性地“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会学”。对学生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维,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另一方面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树立起批判意识,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并进而突破思维定式的局限,为提高创造力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小发明创新能力意识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科技小发明
小发明的乐趣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