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复习导向,落实核心素养
2018-07-20胡红凌
胡红凌
【摘要】 小专题教学是近几年较为流行的新概念,部分一线教师虽尝试过专题化的教学,但对小专题教学却知之甚少,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小专题教学”为出发点,概述高中数学小专题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专题 微专题 高中数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6-139-01
0
小专题,亦称微专题,是近年来精细化备考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新概念,由于专题教学在各个学校盛行已久,故一线教师对这一概念并不陌生,正因如此,很多一线教师普遍会产生一个错误的认识:小专题复习是对“专题复习”这一方式在的内容和时间的拆分,故普遍做法是将学习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同类堆积,集中讲解。事实上,专题复习属宏观概念,而小专题则落实于微观。小专题复习既延续了部分以往专题复习的特点,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怎样有效的开展小专题教学,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经验谈一谈小专题复习的教学策略。
1.教学层层推进,复习举三反一
传统的专题复习往往比较粗放,缺乏知识内在结构性和渐进性,例如,各类教辅资料的数列专题普遍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2)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
(3)数列与函数的关系;(4)数列与不等式放缩。
但具体开展教学时,则大有东拼西凑之感,显得没有章法。这时候小专题复习就凸显了出了其强大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例如以小专题的形式讲授定义法求数列通项公式,教学可采用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想让学生举一反三,教师首先要能举三反一(这里“三”是泛指),即练习一定量的具有共性规律的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和自主探索中获取这一类题的通性通法,从而使学生以不变应万变。
案例1:定义法求数列通项公式小专题
层次1:已知{an}是等差数列,{bn}是等比数列,且b2=3,b3=9,a1=b1,a14=b4,求{an}的通項公式。
层次2: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S1,S3,S2成等差数列,且a1-a3=3,求{an}的通项公式an.
层次3:已知数列{an}是首项为正数的等差数列,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层次4: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S4=4S2,a2n=2an+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层次5:数列{an}满足a1=1,nan+1=(n+1)an+n(n+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教师通过递进的习题教学不断地帮助学生总结解题经验,并完善各种题型的小专题教学,进而将其应用到解决新问题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
2.关注情感激发,重视习惯养成
小专题教学虽在知识的提炼和复习课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小专题教学绝不能停滞于枯燥的、模式化的题型训练,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和课型,小专题教学也要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和思维习惯的养成。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案例二:从“将军饮马”到几何最值
在古罗马时代,亚历山大城有一位精通数学和物理的学者,名叫海伦。一天,一位罗马将军专程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将军从军营A出发先到河边饮马,再去同侧的B地开会,应该怎样走才能使路程最短?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难,据说海伦略加思索就解决了它,展现了他的个人智慧。从此,这个被称为“将军饮马”的问题广为流传。
该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为:
已知点A与点B在直线l的两侧,试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最小值为多少?
进一步探索:已知点A与点B在直线l的同侧,试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A|-|PB|的值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此基础上可再进一步展示例题组:
(1)在直线l:3x-y-1=0上求一点P,使得P到A(4,1)和B(0,4)的距离之差最大;
(2)在直线l:3x-y-1=0上求一点,使得Q到A(4,1)和C(3,4)的距离之和最小;
(3)已知圆C1:(x-2)2+(y-3)2=1,Q圆C2:(x-3)2+(y-4)2=9,M,N分别是圆C1、C2上的动点,P为x轴上的动点,则|PM|+|PN|的最小值为?
从上例我们看到,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化的符号语言,把生活问题转译成数学模型,把数学模型进行系统的分析、拓展又可以反哺于生活,这不仅是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更是数学学习者的乐趣之源,而这样的乐趣显然被浩如烟海的高考题所冲淡。通过教师精细设计的小专题教学,显然可以给学生的解题带来兴致,让学生在解题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3.落实核心素养,传递理性认知
数学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
析等六个方面。东北师范大学史宁中教授将其概括理解为:抽象,推理,模型。即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案例三:折纸实验与数学之真
折纸实验:将班级学生分成4人一组,给每组学生准备一张废旧报纸,先让学生先猜想报纸沿同一方向可以对折多少次,再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解读:把一张纸对折起来有什么技术含量?其实这一看似简单的动作非常复杂。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对折两次、三次、四次,但是你觉得你能折多少次?如果你认为十来次是小菜一碟,那么恭喜你犯了个数学上的小错误,要知道,每次对折之后,纸的厚度都会增加一倍,与此同时纸的面积却缩小了一半,所以纸张对折十次之后厚度就是原来的210倍,也就是1024倍,而面积却只有原来的.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指数,指数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可怕的,通常称为爆炸式增长。基于指数这一特性,你能分析出函数y=2x和y=x2有几个交点么?
通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专题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理性的认识现实世界的能力,而不是凭“感觉”去判断。这样的小专题教学犹如高中课堂教学大餐中的一道“甜点”,点缀其中,其乐无穷。
小专题亦有大学问,小专题更应有大格局。我们不仅要把小专题教学作为高考复习的有力抓手,也要发挥小专题教学在知识的整合和优化上的天然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数学思想的学习和感悟,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合理设定小专题,恰当地选择教学策略,能够靶向精准的引领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必将获得良好的学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