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探究

2018-07-20郭泽明

关键词:山区德育渗透初中语文

郭泽明

【摘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理念也不断渗透于教师的施教过程。目前,我国经济形式呈现多样化,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变更,并逐步趋于多元化发展,传统的价值观念淡薄,山区学生的道德水平发展参差不齐。本文就山区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山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方法,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向山区初中学生渗透道德教育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山区 初中语文 德育渗透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6-095-01

0

一、山区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1.山区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优势

语文教学既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字词、语句读写技能等知识,也是向学生传递积极价值观念、渗透丰富情感体验的方式。在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改革中,新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置也意在提升对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体验加以引导,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由于在语文教学中,以文字为媒介的情感传递,为学生留有大量的想象空间,更能够为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衍生出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而山区中初中学生中,学生的家庭经济相对较差,并且学生父母工作多以基层工作为主,条件相对落后的生存环境使学生对生活细节的洞察更加深刻细致,学生的情感更为细腻,心灵更加柔软。在语文教学中,山区学生更容易受到触动和感化,这使得山区初中学生的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更易于实施。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学内容题材丰富,并且具有丰富的情境性和情感的感染性等特点,这使得在山区语文教学中,伴随着情感初中的德育渗透更易于实施。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特点和山区学生目前的情感现状,使得伴随着情感触动的德育渗透更易于激发学生的道德认知冲突,使学生在激烈的道德冲突中亟待教师的引导和指点,从而获得价值观念的澄清,让学生获得明确的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

2.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需要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正在经历巨大的转变。学生的思想正由简单浅显到复杂深刻转变,更伴随着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洞察能力的增强,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初中阶段是形成优良品德、积极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也是养成良好道德习惯、形成坚定的道德意志和自律的道德行为的敏感期。但是,随着目前生活环境的复杂化,个体发展中价值观念发展多元化趋势的形成,而多样化的环境为学生价值观念和道德认知的形成提供了多种可能。

而初中学生对是非对错的明辨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受消极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将会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文明和谐发展无益。错失道德教育关键期后,再弥补将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德育效果难以再达到关键期的教育水平。

二、山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方法探究

1.甄选教学内容,挖掘德育教学资源

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学生提供大量文学素材、富有文学欣赏价值,更具有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和情感的渗透,并且在浓厚的情感传递中还向学生传递了积极的价值观念。但是,由于不同课文中的价值观念缺乏系统性和整合性、我国的文学作品情感表达的委婉性,教师的德育渗透才需要更具深度的挖掘。例如,教师在进行《背影》这一节的授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产生和作者的情感共鸣。随后,教师结合山区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对生活的细致关注的特点,让学生画出触动自己的句子,在课堂上进行赏析,让学生通过细节的描述获得对文中父亲对儿子深切的关怀和疼爱。由彼及此,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父母生活中对自己的关爱并描述,使语文教学课堂中充盈着亲情的气息,使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中,受到情感的感染和陶冶,联想到父母生活的艰辛还坚持尽可能为自己营造出较好的生活条件,进而产生感谢父母、感恩亲情的道德认知,更促进学生延承我国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传统美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文章细节资源的挖掘,让学生从简短的文章中获得大量的信息,并衍生出更多的思想空间,丰富学生的情感,更便于教师对德育认知的渗透、道德情感的培养。

2.创建教学情境,感染学生心灵

受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制约,部分山区学生出现了自信心缺乏和攀比心理严重的现象。而初中学生也处于自尊心强的状态中,并且学生逆反心理严重,直接的德育引导往往适得其反、效果不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恰好能够发挥情感和价值观念渗透的委婉性,让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深受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感化和熏陶,促进学生积极价值观念的形成。在这种境况下,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有充分的了解,抓住学生情感软肋,创建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获得情感的转化和迁移。

总结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促成学生价值观念、良好道德品质的使命,更承担提升学生品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任务。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注重对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良好情感和品德的培育。山区教师更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目前的道德发展现状,通过充分挖掘教材和创建教学情境等形式渗透道德教育,促进山区学生道德水平提升,为我国培养一批有思想、有文化的新接班人!

[ 参 考 文 献 ]

[1]李兴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种方法[J].四川教育学院学報,2003(08).

[2]朱本.情感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J].教育研究,1982(5).

[3]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山区德育渗透初中语文
山区低等级公路设计的几点思考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山区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解决山区环境问题的制度导向